APP下载

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变革
——管窥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教育公平之路

2017-02-26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朝阳家长学校

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变革
——管窥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教育公平之路

■殷 涛

本文结合学校的具体案例,从文化涵养、课堂变革、技术支持、家校合力等多方面,阐释文化自信对教育变革的引领。

文化自信教育变革教育公平

“有教无类”是2500年前孔子提出来的教育主张: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任何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首要的战略性任务,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中特别提到,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在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超过学生总数的60%,父母文化层次不高,家庭教育总体乏力,行为习惯有待改进;部分学生来自较薄弱的小学乃至不同省份,学习基础差异大(譬如有的孩子英语零基础)。这样的群体如何教?公平之路怎么走?如何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变革?

一、文化涵养:营造阳光积极的氛围

被称为学校的地方,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排列分隔、课桌椅的整齐摆放,更是不断浸润、涵养和激励师生生命的文化场,是流淌着“牛奶和蜜”的地方。2015年8月,创建于1950年的朝阳中学率先完成了原址改造,崭新的校舍映衬着蓝天绿地,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那么,我们究竟要创造怎样的“软环境”,涵泳怎样的校园文化?

它是温暖而有情趣的。学校为学生安装了直饮水系统,洗手间配备了厕纸和洗手液;提供健康营养的早午餐和点心;风铃声在校园里清脆地摇响,秋千上荡漾着欢声笑语,棋类休闲区总是围满了学生,师生亲手播种的希望在种植园里悄悄萌发;配备休闲室、备课室、谈心室,为老师提供交流、阅读、会客的自由而舒适的空间。

它是昂扬而进取的。学校在不同楼层、不同区域设计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主题长廊;布置学生作品、经典诗词、学科拓展等系列文化景点;谱写更富时代精神和个性色彩的校歌,“走过风雨迎来朝阳,美丽的校园在运河之旁……”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被高声唱响;班级文化墙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拼上去展我风采,静下来铸我实力”的班级愿景在风中招展;“阅读之星”“进取之星”“关爱之星”等“月度学子”的彩照熠熠生辉。

它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学校致力于打造图书馆式的校园:走进图书馆,便是精心设计的敞开式阅览区域,每周安排阅读课,让学生接触经典;设计走廊读书角,让图书流动起来,让读书无处不在;举办读书节,评选“读书之星”,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风景,让读书人成为最可爱的人。

2016年10月17日,新朝阳中学1岁了,同时迎来了第一批远方的客人——江阴市中小学管理干部团队。他们眼里的校园是怎样的呢?

走进校园,倍感洁净优雅,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总体布局一目了然,校园到处绿树掩映。一路走来,学校的会议室、办公室、教室都整洁、雅致又不失个性,走廊墙壁上的校园文化、优秀学生风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作品展、特色专栏,无不充溢着满满的文化气息。(云亭中学张建锋)

教学楼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层台阶都发挥着极大的育人功能。每一个教室外墙都展示了学生绘画等作品,每层楼的角落处都设置了温馨的“读书吧”。各班阳台栏杆处都悬挂了长条横幅,展示各班宣言,比如1501班宣言:“静下来铸我实力,拼上去亮我风采。”更为可贵的是,这些震撼人心的宣言都被制成巨大的横幅悬挂出来,可谓气贯长虹了。(河塘中心小学叶英娟)

二、课堂变革:一个不少,人人都好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现减负增效、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重要载体。为改变“满堂灌”“齐步走”和“贫富不均”的传统教学形态,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变革的突破口。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按照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它不仅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交流、支持和鼓励的机会,更在于小组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其最大愿景是把差异变成资源,实现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进步,这与教育公平的内涵完全吻合。

自2015年9月1日以来,朝阳中学将“小组合作”引向纵深,变学生差异为资源,让教学成为一种发现和创造。以下是摘自“江南教育网”的专题报道:

47位柳宗元

一千个孩子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常州朝阳中学八(4)班47名学生,在一堂“小石潭记”课后变身为47位“柳宗元”。

在朝阳中学八(4)班教室里,潘琪老师与孩子互敬了“师生礼”,转向黑板,写上“小石潭记”。

然而,潘老师并没有讲课,而是要求“各队”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疑难字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组内探讨,解决问题,“团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

江南教育网记者在现场看到,47名学生分成8个小队,每个小队围桌而坐,在课桌中央,都插着一面手绘纸制“旗帜”,显得十分庄重,队名有:中央队、小虎队、ITTA队……

纵观课堂格局,犹如议事厅,探讨声不绝于耳。大约两分钟后,追梦队代表首先举手反馈:“我们弄不懂‘伐竹取道’中的‘取’的含义。”话音未落,墨香队一名队员迅速举手:“选取!”

学霸队一名队员说:“不是‘选取’,而是‘开道’!”

这时,潘琪老师引导大家,把词语融入语境再思考。

几秒后,小虎队一名队员笃定地认为:“‘取’是‘开道、开辟’的意思!”

“哦!”全班同学若有所悟。

在小组合作下,ITTA队弄不懂的“以其境过清”被墨香队点破,逆袭队纠结不清的“不可知其源”被中央队搞定了……

合作、探讨、争论、欣赏,课堂在民主、灵动的气氛中徐徐展开。

潘老师问:“如果你是柳宗元,饱览小石潭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几分钟后,47位“柳宗元”冒了出来——

“小石潭这般幽静,我的心还是静不下来,官场纷纷扰扰,纠结啊!”

“瞧这群鱼儿游得如此欢畅,是来嘲笑我的吧。”

“哦!原来我的现状跟小石潭一样,寂寥、无人搭理!”

……

在小组合作下,47位“柳宗元”吐露自己的心迹,语文课堂呈现出新的活力。

三、技术支持:为教育公平按下“快进键”

技术推动教育发展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信息技术深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孩子未来面临的大环境,因此,信息素养决定着未来人才的质量,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使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介入,不断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为所有孩子的公平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为学校迎来了弯道超越的契机。

作为常州市信息技术试点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范式研究”子课题领衔学校,朝阳中学一直致力于技术推动课堂变革的尝试。学校组建了翻转课实验班,借助信息化平台,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并培训试点教师。

去年,学校引入“普九英语”软件,借助信息化平台,系统能准确地对学生的读音进行判断,训练结果会同步推送给老师,老师通过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课堂讲解针对性强。本学期学校又引入“小蚂蚁平台”,第一期免费为100位学生每人配备pad一台。强大的“蚁巢”,让“按需供给”成为常态;大数据的支撑,让“私人订制”成为可能。

学校同时成立了“雷开锋信息化工作室”,由信息化能手雷开锋领衔,工作室成员来自各平台试点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边实践边研究,旨在为新朝阳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贴身设计,让新朝阳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弯道超越成为可能。

一节不同以往的课

近日,朝阳中学七(6)班赵雅萱同学跟她的同学收到了一份数学吴老师提前发布的“任务单”——关于“整式的加减”的微视频和相关练习。“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老师先不讲,学生先学习,行不行?

在家里,赵同学等先观看微视频,又完成了配套练习,并提交问题。网线的那边,老师已经获得了数据反馈以及同学的问题和困惑,根据重点难点,量体裁衣,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未成曲调先有情,一节“翻转的课堂”即将开始。

上课伊始,吴老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先点评了课前“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并出示了同学们提交的问题和困惑。学生眼睛光芒四射,迫不及待地在组内开始讨论。展示环节,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一个个发言胸有成竹。在讲到一道拓展题时,还有一个往日的“熊孩子”当堂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讲得师生频频点头!对这样的课堂,同学和老师们都大呼“过瘾”。

“提前了解学习难点,之后逐个攻破;用有趣的微视频来培养我们的自学兴趣;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得更好,把课堂当作一次复习,大赞一个!”——七(6)班赵雅萱

“还记得在开学时,同学们上起课来有点羞涩,因为不确定,总是害怕举手,怕讲错了。可是现在,课堂改变后,同学们踊跃地举起手来,因为自信!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所以上课时,对课堂内容基本了然于心,同学们也就更大胆了。现在的课堂变得活跃又积极,我爱翻转课!”——七(6)班白瑞洁

“以前,学生也会预习,但是都是借助纸质材料进行预习,教师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受到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借助信息化的学习平台,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调整课堂重难点的把握分解,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翻转课试点班教师吴冬梅

四、家校合力:无缝对接带来共赢

“5+2=0”,这样的说法更多体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尴尬现状。他们往往忙于生计,从事着繁重的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很多孩子处于“失教”“失管”状态。同时,父母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家庭教育成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最大短板。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家长背井离乡,为生计打拼,希望通过子女教育改变命运的愿望更加迫切,更愿意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他们也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持久的帮扶。学校直面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力争让家庭教育从“短板”变成“长项”。

以真诚赢得家长的信任。学校成立家长服务中心,统筹开展家庭教育;设立家访接待处,家长来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均热情接待;建立家委会议事制度,问政于家长,问计于家长,让家长参与学校重大工作的决策和监督。我们邀请家长参与膳食委员会,参与对食材供应商的选择,进入食堂跟孩子一起用餐,参与食堂管理。

给家长需要的。孩子成长时期问题层出不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校改变大一统的家长会模式,根据教育需求以及教育者的专长,分专题开设“家教超市”“家教沙龙”等,发布“菜单”供家长选择,每次聚焦一个问题,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改变教学策略,让家长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学校把对孩子的关爱落实在平时,每位教师至少结对帮扶一位学生;举办“微心愿”关爱活动,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帮助;完善教师家访制度,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员带头家访。

把家长资源作为重要的依靠。我们依托家长委员会,在家长中征集志愿者(目前志愿者群中已有100多位家长),参与学校执勤、社会实践、义工服务、宣传等活动。在家长中寻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丰富校本课程,目前已聘请4位家长开设了相关课程。

学校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敞开课堂、食堂等,邀请家长参与体验,认真听取家长意见。“上课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多,4人一组的讨论让学生们更加积极,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老师上课很有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也很好,让孩子们学会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对食堂伙食也很满意,把孩子交给你们,我很放心。”“建议老师多关注后排学生,希望班级每一位同学都棒棒的,做优秀、积极、主动的好学生。”“希望老师上课多鼓励未举手的孩子,答错给信心,答对给表扬。”(选自“家长开放日”的家长留言)

教育公平,天下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伟大而永恒的命题。而这所以“朝阳”命名的学校深信:陪伴着孩子,就是陪伴着希望;创造着教育,就是创造着未来。“旦复旦兮,日月光华”“苟日新,日日新”,教育者一旦胸怀文化自信,以夸父逐日的精神孜孜以求,教育的光辉定能普照每一个学生。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朝阳家长学校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许耍赖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