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展性课外阅读的“四有”方法

2017-02-25邱钧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延展性四有实效性

邱钧梅

(崇义县城关小学,江西 赣州 341300)

[摘 要]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课也就由此诞生。“阅读课”不是去阅览室,而是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延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为了使课外阅读课不被成为摆设,教师可以从有规划、有兴趣、有方法、有评价等四个方向努力,提高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延展性;实效性

在当前电视、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大街上、客厅里、饭厅里、卧室等校外场所已被手机、电脑、电视统治,成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孩子。以致让孩子多读点书都只能寄希望于课内,因此大量课外阅读也就逐渐转移到课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延展性的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延展性”本义包括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造就伟大的奇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以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也可以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还可以出入于欧洲的沙龙、拉美的丛林,或做风流倜傥的才子,或为跃马横戈的猛士……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读书,有计划地读多方面的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史。只要激活孩子读书的热望,就一定能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

一、当下的课外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漫无目的,打发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阅读课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拿起书随便翻翻,欣赏一些图片,等待下课。

2.毫无兴趣,被动应付。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飞速发展,以图像符号为标志的现代传媒大有代替文字符号之势,人们逐渐习惯于不经过思考就获得外来信息。就像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之后,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就不感兴趣了,文字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学生对文字提不起兴趣,阅读变得很被动。

3.不求质量,蜻蜓点水。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很多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注意了用了个好词,就像只看到了“葡萄”的外形诱人,而对语句表达的内涵根本没加以品味,所以也就无法品尝到“葡萄”的美味。至于用采来的“葡萄”酿酒就更不用提了。

4.读而不思,难为己有。阅读,当然要阅,也要读,更要思考。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阅读本身上来,让学生潜心阅读,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享受阅读的快意。

5.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学生在阅读课上看的书什么都有,什么《阿衰》《老夫子》等娱乐性质的书往往会被学生争相借阅,而那些经典的名著却无人问津。所以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课外书进行精心的挑选,不要浪费课堂的黄金阅读时间。对于那些沉迷于低俗、好玩、搞笑的通俗读物之中的学生,教师要在不打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把他们引导到阅读有品位、有思想、有审美境界的好书当中去。

6.内容单一,缺乏计划。阅读经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的指导,包括挑选阅读书目,内容应该由浅入深,语言应由白话文走向古文,古文应该由三言、四言,走向长短句。

7.书本太厚,望而却步。不能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给学生读的书要由浅入深。曹文轩先生认为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子的;一种是打底子之后再看的。那些精彩的优秀绘本可以作为打底子的书,绘本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优良的人性基础。再把课文当引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或“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四有”方法

1.有规划地读。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課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目标可从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阅读内容注意“计划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开学初确定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对一学期的阅读活动做好计划,同时确定好阅读评价方案。如采用故事会、片段朗诵会的形式考察记忆的情况;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心得的形式来考察理解程度等。

2.有兴趣地读。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要投其所好。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喜欢读以图为主的动物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年级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入手选择读物。二要吊胃口。介绍书中的人物、内容简介或精彩片段,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三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教师采用故事法、讲解法、表演法、情境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堂。

3.有方法地读。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每一本书都细嚼慢咽就会落后于他人,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书归一下类,主要有: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各种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趣味性阅读主要是故事精彩动人,很有意思,不需要特别方法引导,学生也能一口气读完;消遣性阅读是调节一下,随便看看;积累性阅读是要记忆的知识,就要边读边记,适合朗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鉴赏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应重点指导方法。

一是体会着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作品之美,人物之美。二是琅琅地读。优美的句段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通过眼、口、脑、耳同时活动想象情境,感受意境,品味文辞。可以举办美文朗读竞赛。三是想象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自己入情入境,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四是联系地读。好的文章布局巧妙,构思新颖,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是自己写会怎样写,多和作者比较,从中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

4.有评价地读。阅读评价是多方面的,一是书的评价。每星期公布几本由学生推荐的热门书籍,每次公布后学生都争相借阅,阅读氛围好了书就有人读了。学生推荐的书质量也上去了,学生对自己推荐的书都要精心挑选。二是读书笔记的评价。设置一本班级流水读书笔记本,让每位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读书笔记摘抄在上面,供全班同学学习,学期结束时评出优秀笔记奖。三是阅读量的评价。每读完一本书给学生记20分,学期结束记总分。列入期末成绩。四是阅读目标完成的评价。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了一个阶梯式的目标定位:读出意思(语句的表层含义)——读出意图(语境中的深层含义)——读出意味(表达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了这些办法后,阅读课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劲头就更足了,阅读的效果自然会更好,这点阅读的星星之火相信也可以在学生将来的阅读生涯中燎原。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延展性四有实效性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的出版偏倚、科学客观性和科学伦理——“奥司他韦事件”及其延展性思考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课堂有效教学之大学课堂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历史教学中的“三性”原则研究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