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的黑白图式语言课程研究
2017-02-25李松林
李松林
(湖北工程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的黑白图式语言课程研究
李松林
(湖北工程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黑白图式语言”相较传统的“素描”,概念更为全面, 它将传统意义上单一技能的绘画认识提升至“语言”的学科层面。黑白图式语言课程在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更新了传统的素描课程理念,整合了不同基础课的内容,继承和拓展了传统视觉艺术语言。黑白图式语言课程内容的要素包括元素认知、韵律与情感、基础性表现技能、创新实验。
高校美术类专业;美术教学;黑白图式语言课程
图式语言在近年成为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常常提到的一个词汇,甚至取代了原有的“素描”而成为新的基础课程名称。
本文中涉及到的图式语言特指依靠视觉图像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如传统绘画、雕塑、数字媒体图像均属于该范畴。视觉图式语言,是与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一样可以传递信息的语言形式。站在色彩的角度,图式语言可以分为黑白图式语言与色彩图式语言。黑白图式语言着重对形与单色(黑白灰)关系的分析,色彩图式语言着重对形与多色关系的分析。接下来本文将着重介绍黑白图式语言。
谈到黑白图式语言,我们应该追溯绘画的历史。长久以来,绘画被人们理解为二维平面中对现实的表现,于是客观绘画再现技能训练成了传统素描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随之带来的“单一性技能、应用性不足、创造性缺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素描是视觉艺术的基础”这一观点在业界有着普遍的共识,但因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基础内容更为广阔。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基础不仅仅只是客观造型能力,主观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文素质同样是基础。自然,这些要素就给传统的“素描”提出了新要求,“素描”的概念需要与时代同步,需要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其意义及功能。“黑白图式语言”相较传统的“素描”,概念更为全面,它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写实素描基础内容、“构成学说”里的平面构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写意精要、近代的设计素描优秀理念,即将传统意义上单一技能的绘画认识提升至“语言”的学科层面。在此层面传统“素描”的概念将被扩大,应用领域也更为广阔,新的教学理念及对应的课程体系也就产生了,简析如下。
一、黑白图式语言课程在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更新了传统素描课程教学理念,促进了现代教学思想的形成。“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活动”,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一直未完全摆脱对真实对象的再现这种方式,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大构成课程引进中国高校美术设计类教学体系,传统素描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冲击。当图式语言课程教学实验逐步成熟,我们发现图式语言课程中图形的介入将平面变成了虚拟的空间,将物质的现实变成了想象力构成的虚拟情景。线条切割纸面的空间,也释放出了平面上隐含的或生产性的能量。[1]
什么是“素描”?我们祖先从用红土、兽血、锐器在石壁上涂抹某个生活中的物象开始,就有了“素描”。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素描”从一般的记录与表达,到逼真记录与细腻表达,再到主观反映与个性张扬,这些无法再用“素描”二字来涵盖。
19世纪的绘画已发展到“立体派”“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等抽象内容的表现形式,素描也伴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面貌。
在视觉艺术教学的基础能力培养中,素描的内在意义愈来愈广泛,借助素描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观察、抽象概括、艺术感受等能力和表现技巧。其实此时的素描已经不是以往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中的素描。“黑白图式语言”相较“素描”而言,显得更为全面与准确,它是属于视觉艺术语言的一部分,是视觉图式语言中的内核。从目前各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基础学习的角度来看,素描课程早已不是传统的绘画基础课程,素描是对素色的点线面视觉语言、元素、要素等关系的分析与表达,是在单纯黑白色的范围内对视觉形式的分析与表达,核心是分析与理解形与素色之间的丰富关系,因此用“黑白图式语言”替代“素描”来作为课程名称不仅更为准确,而且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提升。
2.整合了不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建构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包豪斯教学体系构成类课程引进以来,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虽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同时也产生了绘画基础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三大构成)之间的隔阂问题,黑白图式语言课程的设置则很好地整合了绘画课与构成课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平面构成课程中,分析视觉图像的构成因素、视觉形式美的原理是突出的理念,但其乏味单调、过于理性的练习方式与课程实质意义相距甚远。黑白图式语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将“传统素描中绘画的趣味性、平面构成课程中的科学分析、创造性的思考方法”[2]三方面因素进行融合,其中在理论“认知”环节讲述语言——黑白图式语言的构成道理,在实践“发现”环节通过影像拍摄记录的方式来增强语汇量的积累,在“创造”环节改变以往“写生再创造”序列方式,而从“如何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点、线、面视觉元素”开始。
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及课程训练,学生的审美感知、图像造型、创造性思考等综合能力将得到灵活、充分的锻炼。
3.继承与拓展了传统视觉艺术语言内容。如同水墨、宣纸曾经是寄托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主要载体一样,当今我们对这种载体可以进一步传承与探索,当然也可以重新去寻找新的图式语言载体。
围绕“传统文化元素及传统材料”进行的实验与再创造,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及创新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文化认知的自觉与自信。从“材质角度的创新实验”中感受与体验各种材质带来的特殊效果(如不同材质从视觉、触觉、嗅觉上带来的特殊感受),是对视觉图式语言形式新的开拓与实验。
从以上三点简单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黑白图式语言课程体系对于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的意义。黑白图式语言与下阶段的色彩图式语言,建立的是一个前后呼应的上下文关系,有利于学生对黑白图式语言及色彩图式语言知识的全面掌握,体现的是视觉图式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见图1)。
图1
总之,黑白图式语言课程体系吸收与整合了国内外优秀课程体系,将以往课程中的优秀理念进行融合与拓展,同时在具体专业发展的衔接上可以做到良好的过渡与延伸,是对“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共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认知与研究。
二、黑白图式语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成要素
黑白图式语言的学习内容包括了对其视觉元素的构成分析、基本表现方式及视觉语言的创新思考。
1.黑白图式语言中的元素认知、发现及创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黑白图式语言中的元素进行主动的认知与发现,由此延伸对元素的创造。如黑白图式语言中的“点元素”,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首先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摄影的手段去记录自己发现的“点”,并对自己采集的元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新的“点元素”,最后利用这些“点元素”再次创作出新的作品。这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应用设计中的重要基础。
2.黑白图式语言中的韵律与情感。在黑白图式语言中,丰富的情感、精彩的韵律是依靠黑白图式传达的。
比如,黑白胶卷上没有丰富的色彩现象,但能记录精彩的视觉画面。如同文学艺术中的“文章”(文章由文字符号组合而构成,起伏的情节是文章中韵律的反映),音乐艺术中的“乐曲”(乐曲由音符组合而构成,起伏的音高是乐曲中韵律的反映),黑白图式语言中的“特殊的点、线、面”是其中的基本符号,特殊点线面之间的各种关系(点、线、面的大小、疏密、曲折、长短、顿挫、整体画面明暗色调等等)则是绘画中的韵律反映。
“点、线、面视觉元素之间如何构成丰富的韵律关系,如何认识及灵活地运用黑、白、灰处理来表现物象形态的视觉美感及整体画面的色调情绪,视觉图式中如何处理情感与韵律的关系等”构成了课题探讨的内容。
3.黑白图式语言中的基础性表现技能。黑白图式语言中的基础性表现技能源于意象性、结构性、创造性思维方式。
“意象及结构性”为主的思维方式造就了辉煌的中西美术史。以“意”造型是中国美术史中作品形式的显著特点。“意象性思维方式下的表现技能”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优秀理念的理解与传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情感与韵律的关系。以“结构性”为主则是西方美术史中作品形式的显著特点,“结构性思维方式下的表现技能”是对西方文化中客观分析方法及理念的吸收(结构素描),能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细致地分析与表现对象。站在当今时代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该是相互抵触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意象性思维方式下,技能练习的内容包含:选择或创造合适的点、线、面视觉语言元素,感知物象整体形态结合语言元素进行表达,灵活组织与调整物象整体的黑白灰关系等;在结构性思维方式下,技能练习的内容包含:基本的客观透视规律,如何对万物整体形态及内在形体结构进行几何化的结构分析,如何以“线语言”为主对物象进行客观、生动的分析与表现等。
综上所述,如何理解“意象及结构性”表现技能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培养两种技能,以及最终如何将两种技能合二为一,这些内容构成了该课题中的主要教学内容。
进而言之,“特殊技能”来源于独特的思考方法,为了更清晰、熟练地掌握一定的基础性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必要了解其成因。“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在该课题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主要围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多角度思维”展开系列分析与实践;同时也安排相应主题,要求将“意象及结构性”技能融入其中,该环节也是对以往素描课程优秀理念的提炼。
4.黑白图式语言的创新实验探索。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视觉图式语言”包含了传统的视觉艺术语言、当代的视觉艺术语言、未来的视觉艺术语言。在该课题中,我们特别设置了“传统视觉艺术语言角度的创新实验”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讲解传统视觉语言的种类与优点,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衍生与创造属于当今及未来的文化。
三、黑白图式语言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素质教学需要,不利于及时、有效地优化同类专业间的本质及共性问题。在黑白图式语言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线索进行。
课程理论部分利用大课堂结合慕课的授课方式,这样便于基础教学思想的统一。教学方法上可选择在黑白模式下观看美术史中的作品,从中分析其韵律与情感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韵律与情感进行横向比较,论证其相互的异同,如通过分析各艺术形式的相同点(色调认识、情感与韵律的对应关系、艺术作品形式美的必要性及原因等)与不同点(语言元素、审美感官、形式表现方法等)来强化学生对视觉艺术语言概念、形式特点及要求的认知。
课程实践部分利用小课堂结合多师协作辅导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上可围绕“黑白视觉图式中的韵律与情感”,展开丰富有趣的探索练习。如:可利用手机拍摄进行元素的发现与认识练习;可选择在前课题中已经创造的点线面基础上作面积大小的拼贴裁剪、正与负形的黑白搭配练习;可在设置的主题(如爱情、母爱,不同的乐曲)下,选择合适的“点线面”与材料进行组织与表现的练习;也可发现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对应课题的语言材料载体自主实验。[3]在美术与设计类专业中建立“基础性、共性知识——视觉图式语言(黑白、色彩图式语言)”教学体系,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基础能力;教师教学思维也将不再是狭隘的单一素描技能练习,而是基于视觉图式语言系统的讲解与应用实践。未来,随着学院专业发展及建设口径的扩大,其意义将逐步彰显。
[1] 科恩.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2-13.
[2] 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8.
[3] 王雪青,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5.
(责任编辑:张晓军)
Study on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Fine Arts Specialty
Li Songlin
(SchoolofFineArtsandDesign,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ketch”,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cept. It elevates the single skill of painting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to the subject level of “language”.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rt talent cultiv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updates the traditional sketch course concept, integrates the contents of the different basic courses, inherits and expands the language of traditional visual arts. The ingredients of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urse includes element cognition, rhythm and emotion, the basic performance skills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s.
university fine arts specialty; art teaching;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urse
2016-10-17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377)
李松林(1977- ),男,湖北松滋人,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G642
A
2095-4824(2017)01-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