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7-02-25王洪东

中小学校长 2017年4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名师教师队伍

◎ 王洪东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王洪东

近几年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以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管理与优化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落实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有如下主要做法:

一、稳定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三项机制”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此,东昌区通过健全机制、落实政策,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保障条件。

一是领导机制。区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任组长。制定下发《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全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检查指导工作,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安排落实。

二是保障机制。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改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的保障。区政府执行国家工资标准,想方设法地提高教师补贴。现在东昌区执行现行国家工资标准,教师月平均工资额高于公务员工资。提高优秀教师生活待遇,班主任每月享受200元政府津贴。区政府把教师冷暖放在心上,在教师住房、医疗保险、重大疑难病症治疗上,都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落实城乡“一体化”,在培训、住房、医疗、编制等方面,做到全区教师同等待遇,特别是对偏远农村教师,政府给予每年三千元生活补贴,农村教师上下班有校车接送。

三是奖励机制。全区每年教师节都召开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设专项资金表彰一线教师,特别是扎根农村教育 35年及以上的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使广大教师倍受鼓舞,工作干劲倍增。

二、发展教师队伍:坚持“以德为先”,制定“四项措施”

教师队伍素质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重点。只有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与全面发展,教育均衡才能得到有力执行。为此,东昌区多措并举,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教育与考核相结合,提高师德素养。把师德教育摆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常抓不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学先进、讲师德、树新风”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局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师德优秀个人,将优秀教师的事迹汇编成文集,作为全区师德学习的重要材料。同时,为了更好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的暂行规定》、《六条禁令和三条处罚措施》,以及转发通化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通化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规定规则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长效监督评价机制。开展为期四月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召开全区师德师风警示大会,组织教师查摆问题、征求意见,学校对每位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教育局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专业素质。先后聘请多位全国资深专家学者来我区讲学,通过和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提高全区教师专业素养,特别是 2012 年8 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受邀来区讲学,使全区教师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进一步增强教师敬业爱岗、乐于从教的思想意识。区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列出教师培训专项 20 万元,同时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使用制度,即“三、三、四制度”,采取财政、教师本人、教师所在单位按 3:3:4 比例承担的办法安排学习,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类培训学习。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在东北师大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采取三年一轮训形式,组织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脱产学习,三轮共培训 360 人,其中农村教师 85 人,占农村专任教师总数的 28 %。此外,先后派出教师 1100人次赴北京、大连、深圳等地培训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是“内引”与“外联”相结合,提高发展层次。在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突破常规模式,注重创新发展,成效显著。部分学校与外地强校加强共建,东风小学与清华附小、“一实验”与东北师大附小、“二实验”与长春树勋小学、“三实验”与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江南小学与“省二实验小学”联谊,派出副校级干部到联谊校挂职锻炼学习。东昌区与通化县、辉南县、靖宇县等地建立区域联盟,组织校长、园长赴靖宇县、通化县听课观摩,促进校长、园长专业发展。同时,在区内学校之间由实验校作为引领,建立发展共同体7个,比如二实验小学与金厂中心校教师间广泛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使优质校与薄弱校、农村学校教师合作发展、取长补短,实现均衡协调、整体推进。

四是全员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教育局、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做到“三力合一”,构建科研、教研和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每年组织专任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保证每年参加 30 学时以上的各级类培训。坚持创新教研活动,深化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研究,逐步探索、总结出“问题式教研”等教研模式,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进程。依据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对校本研修提出的新要求,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力度,并以校本研修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建立进修教研员蹲点包校制度,教研员深入蹲点学校,参与蹲点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研究成果水平。以竞赛促教研,开展"接力杯"老中青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增强教师全员参与意识。

三、管理教师队伍:坚持“统筹兼顾”,实施“三项改革”

为实现全区校际间均衡发展目标,合理配置资源,解决公平教育问题,东昌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靠改革解难题,向管理要效益。

一是捆绑拉动。制定下发《东昌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0 年初首批“一对一捆绑校”成立,“一实验—民主”、“胜利—新站”、“东风—红旗”六所学校,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1 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建设—育新”第二批“捆绑学校”得以建立。捆绑是两个校区、两块校牌、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以及整合教学活动的拉动发展模式,管理上实行“两个统一”、“三个不变”,即统一领导管理。总校带动分校,负责管理工作;总校对分校教职员工按岗位需求统一调配;“三个不变”,即资产归属不变;教职员工隶属关系不变;原有财政拨款渠道不变,由此解决城区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师资协调配备、整体发展问题。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松绑”势在必行,“民主”与“沿江”、“新站”与“胜利”合并,育新小学脱离“捆绑”,学校各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区域协作。以“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载体,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建立区域协作、多元互动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统筹发展、资源共享、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按照东昌区小学分布情况和教育发展趋势,以优质学校为核心,依据办学规模等因素,将全区分为四个大学区予以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城乡联动,均衡发展”的教研工作模式,在联谊校基础上自愿组合,分别成立以三所实验校和胜利为核心的“教研协作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大学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补充均衡。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教师树立竞争上岗意识。提高用人效益,严控不具备教师资格者进入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为解决区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面向社会开展教师招聘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缩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

四、优化教师队伍:坚持“引领带动”,建设“四项工程”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一支规模大、业务精、能力强的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实施“三项工程”,以名师和骨干教师为引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推动城乡教师齐头并进,从而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名师工程。东昌区启动名师工程以来,共开展五届评选活动,涌现出 29 位名师。经过十年探索实践,形成“自下而上,发掘名师;搭建舞台,树立典型;辐射影响,引领带动”的做法,名师工程已成为帮助优秀教师成才成名,源源不断地造就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机制,全区先后组织名师汇报会、名教师示范课、名师骨干送教下乡、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教学汇报等活动,名师定期给对子教师进行教学辅导,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提升。成立“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名师全天候听课制,农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名师交流,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增强研究意识,激发工作热情。通过名师的示范和辅射作用,促进全区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品牌打造。

二是骨干培养工程。创新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骨干教师梯队,开设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根据骨干教师类别,采取“理论辅导、专题研究、实践训练”的三步模式,利用寒暑假开设校级、乡镇、区级骨干研修班,组织“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强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研究”的培训模式,将骨干教师送入螺旋上升专业成长快车道,提升骨干教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扎实做好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工作,把优秀青年教师选拔上来,通过对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之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进而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壮大骨干力量。通过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建立考核档案,确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骨干教师队伍。

三是转任提升工程。2003 年开始,东昌区实施城乡教师转任,目前共有 148 名教师参与转任。转任农村的教师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带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转任城市的教师,以转任学校为培训基地,提升业务能力。同时选派 12 名进修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办业务骨干到农村支教,带动农村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通过转任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农村、城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是学历达标工程。大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坚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对取得高学历的教师给予优惠政策。同时,补充新教师坚持高起点,严把入口关。考虑长远出发,在进入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中,区直学校的教师不低于本科学历,积极吸引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农村学校教师不低于大专学历。进一步改善学科结构。在加强对现有教师专业培训的同时,多渠道开拓教师专业补充途径,除了从师范院校补充教师,还结合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面向社会和非师范院校招聘具有教师资格、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从教。此外,加大增编工作力度,积极与政府编办协调,根据教师队伍发展科学定编,对个别长期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及时办理提前离岗退养手续,腾出编制用于补充教师,根本上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作者: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育局机关干部,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511

C

1673-9949(2017)04-0034-03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名师教师队伍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