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小学教育,党组织从何做起
2017-02-25马希良
◎ 马希良
把脉中小学教育,党组织从何做起
◎ 马希良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此,两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联合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党的建设是关系到中小学校在未来能否有序、健康发展,能否保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公办中小学校共有 18.9 万多所,拥有 2.5 亿在校学生, 1100 多万名在岗教职工,而在其中就有 350 万名教职工是党员。由此可见,其数量巨大,人数之众,确实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思想教育阵地。那么,学校党组织把脉中小学教育究竟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一、监督学校行政,落实好国家课程
众所周知,课程是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要出效果,生产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学生走向社会后改变命运,奉献社会的核心素养,关键还在于如何实施。然而,在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却没有走好课程实施这步棋,贴在墙上的课表课程与实际开设的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表现在中小学校教育中就是“双课表”。一张课表是应付教育督导、考核检查学校明面课表,它贴在教室墙上,显示在教导处大屏幕里;另一张课表是应付小学生毕业能力水平检测、初升高考试及高考的课表,它放在学生铅笔盒里、压在教师的办公桌上。这种做法严重地削弱了国家课程的严肃性、规范性,把国家课程置于随意拿捏、把持的窘境。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使“应试教育”死灰复燃,阴霾重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也不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更不利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党组织应站在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以维护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尊严为己任,监察和督促学校行政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每一门课,教育教学严格按课程标准实施。首先,要统一思想,引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办学思想统一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上来。其次,努力把监察督促做实做好,即利用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强大优势,教育课程管理者认识到落实教育方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高举党纪政纪的利剑,监督和督促依法治教向课程管理延伸、拓展,对随意变更或剥夺学生接受课程教育权力的管理者行为要依法追纪问责。惟有这样,党和国家倡导的法制校园、法制课堂才能得以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服务师生的思想,才能在课程实施者的心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二、促进管理人性化,激发人性的光辉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也一再表明,只要是适宜人性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因此,学校党组织在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矫正学校办学方向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学校行政将学校管理人性化,激发人性的光辉。人是非常复杂的高等动物,人性就是人的天性。人性化又是一个不断修炼、升华、成长的渐进过程,正因为如此,这也是学校党组织把脉学校管理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学校党组织要做好促进管理人性化,激发人性光辉的工作。首先,要从职业情感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党组织先进性的导向作用,激发教职工真善美的职业情感。真,就是排除干扰,努力矫正学校办学方向,以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强大优势来化解学校管理中的权力性因素给教职工带来强迫性、压抑性、命令性,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来调动广大教师“求真”的精神,将学校工作生活化,借助互联网+教育广大教职工重拾职业理想,点燃职业激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做一个真实纯粹的人,真诚可信的人,真正澄明的人。既真实地对待自己,也能真诚地对待同伴,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善,就是以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光芒,政治思想工作的强劲春风,去照亮和驱散横亘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因信任缺失而产生的隔阂、黑暗、阴霾,运用心理训练方式方法,借助互联网+教育广大师生具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不但能自尊自爱,还能做到爱国家、爱学校、爱同伴,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大局。美,就是积极正视及应对由于长期 “三点一线”式学校生活带来的教职工职业想象力的贫乏和职业激情的湮灭,协助学校行政,借助互联网+教育广大师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想愿景的期遂、幸福事业的追求,放飞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崇高理想,点燃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豪迈激情。
其次,从职业精神层面考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特有的“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引领、践行作用,引爆蕴藏在教职工骨子里的“士气”。学校“士气”乃是学校教职工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学校的认同感、满意度,以及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又叫作学校团队精神。在考察一些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经过“普九”验收,“两基”攻坚,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验收以来,各地依法、按标准在学校投入了不少经费,花费了大量的气力,使学校的“硬件”、“软件”焕然一新。然而,在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中新投入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便是发挥了一些作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对设备、设施管理的“橱柜化”意识,教师缺乏对应培训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因教职工的“士气”低落造成的。要想使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决于驾驭这些设备、设施的教职工,取决于他们的士气或者团队精神。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重视士气的国家,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就把“激气”(激发斗志)、“利气”(使士卒有锐气)、“历气”(古代“历”通“励”,鼓励士卒的斗志)、“延气”(使士卒有持续作战的精神准备)列为“合军聚众”和临阵作战的重要任务之一。古今中外的一切历史事实也一再证明,一个群体有高昂的士气,就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而一旦士气低落或士气全无,群体就会涣散如散沙,丧失战斗力。由此可见,学校党组织积极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协助学校行政提高教职工的“士气”显得多么重要。因为它关乎新课改能否进一步深化,也关乎“应试教育”能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关乎学生核心素养能否顺利地落地、实施。
三、当好依法治校的守护神
近些年来,学校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令校长、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其原因是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依法治校。虽然国家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但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叠加,依法治校的目标并未能得到很好的践行,表现在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依然存在对学校“手伸得过长,管得过死”的现象与问题,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地困难,依法治校的工作思路还走在路上。在学校管理情景中将管理对象按照亲疏远近画圈子,分圈内与圈外,把依法治校演绎为“人治”。以上因素导致学校教育的执行力受到严峻挑战。假如没有规范、正当、合法、民主的依法制权,那么学校的执行力就可能处于重人治而轻法制的人文“治术性”情境中,使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必备的经营性、规范性、技术性等品质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奢侈品。在这种情景中,就管理者来说,依法治校充其量就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自律行为,国家赋予学校的公权所具有的的强大制衡力和约束力将荡然无存,如果任其发展,学校管理者的权力就会出现膨胀或越界,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
基于此,在当前学校中党组织的作用就是做好学校依法治校的守护神,代表党和国家,监督学校教育教学执行力的规范性、正当性、合法性。
(作者: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处主任)
[责任编辑:刘斌]
G41
C
1673-9949(2017)04-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