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生“弱科盆地”突破的管理智慧

2017-02-25

中小学校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盆地共同体学科

◎ 宋 峥

优生“弱科盆地”突破的管理智慧

◎ 宋 峥

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出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有些优生在某个科目的发展上存在欠缺的问题。有些优生总是存在某个“弱科”的制约,即某个“短板”的束缚,始终难以发展到最好、走到最尖。因此,“弱科”就成为某些优生亟需跨越的“盆地”、突破的“瓶颈”。为了促使优生走出上述“怪圈”,笔者从如下方面“支招”,借以助其跨越“盆地”、突破“瓶颈”,从而获取健康与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科兴趣,促使重拾自信

有些优生的“弱科”并不是生来就“弱”,也不是优生自己造成的,往往可能来自老师。可能是老师的某次欠公允的评价,或老师授课方法的不适应,伤害了优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老师存在看法,或不欣赏老师,从而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以至难以找到学科学习的兴奋点,甚至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而学习成绩与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甚至导致对某个学科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针对上述类型的优生,为了重拾对某个“弱科”的学习兴趣,需要促使其重新找回自信,但这需要从老师身上寻求突破,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从而唤起对老师的信任,进而找回学习“弱科”的兴趣,消除学习上的兴趣屏障。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促使其重新找回“弱科”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寻找搭档

“学习共同体”是由一些学习水平相当且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学生组成的,借以完成共同学习任务、促进成员获取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基层“学习单元”,更为强调人际心理的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从而构筑起亲和与合作的 “同僚性”。在“学习共同体”内,构筑共同学习的“同僚性”,对优生的成长更为有效。因为在“学习共同体”内,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话语、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及共同的思想与行为。

学习的多样化会导致学生之间在多方面产生相互“碰撞”,这就促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灵感。在“学习共同体”内,就可以获取取长补短、竞争共进和互相帮扶的成效,也就可以促使“弱科”优生找到成长的“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进而弥补不足、缩短差距。

三、矫正恐惧心理,引领走出阴影

优生在某学科掉队,就对这学科产生恐惧心理,因而在学科学习上越来越怯,进而产生逃避心理,甚至产生逃作业和逃课等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不要一味地责备,更不要盲目地实施惩罚,而应该认真地分析,寻找出现这些表象的原因,走进学生的心里,采取适当的策略,用赏识的眼光,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消除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畏惧心理。消除畏惧心理之后,学生就会自觉和积极地调整学习的节奏与状态,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位置,学习的自信就会逐日提升,“弱科”学习就会得到积极转化。由上可见,遇到这样的优生时,老师不要不知情就一味地补课、布置作业、施加压力,相反应给学生“减负”、“松绑”,多补补心理课。因为这些优生的“弱科”不是表现在智慧上,而是表现在心理上。

四、寻找典型事例,催化正面能量

若老师一味地强化“弱科”的严重性,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被来自老师的沉重压力所压垮,因此,老师应寻找身边“如何从弱科中站起来”的正面典型,让典型说话、让例子说话,由此可能会让学生心灵产生触动、震撼,导致积极转化,找到发展的正面能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料,观看一些由“弱科”学生成长为“全优”学生的事例,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和行动,找到赶补“弱科”的内驱力,唤发起学习的活力,由此可以让老师的说教更少一些,并把来自老师的压力降到最低,让学生从别人的事迹和经历中找到成长的火种,从而点燃奋斗之火。

五、全面“透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有些优生出现“弱科”,不是在某学科上整体“弱”,而是因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到位,知识的不系统而影响成绩。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全面的“透视”,听诊、把脉,准确诊断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及其原因,“弱”在何处,“差”在哪里,由此老师才能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辅导与补缺,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若不分轻重、盲目地泛泛而补,学生在老师的强行辅导中找不到感觉,满足不了自己的学习需求,这样的辅导不但不能把学生的弱科补起来,反而可能导致越补越弱、越补越差的负面效果。

六、放眼成长过程,力求稳中求进

俗话说,一口饭吃不成大胖子。所以对“弱科”学生的成长,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想法,要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定要容许学生经历发展的过程,留给学生自我完善的余地,切不能太短视、急躁,只有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大参照系中考量,才能看出学生进步的节奏、速度和幅度。所以老师不能表现出急躁的心理和行为,要让学生的学习开花、结果,就要先让其发芽、生根。只有老师持有这样的心态与行为,才能转化学生“弱科”的学习。

总之,培养优生是很困难的,而打造优生“弱科”,则显得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发挥老师的智慧,需要制定长期的系统计划,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个性指导方法,才能更好支招“弱科”优生,促使其以健康、积极和阳光的心态,在“学习共同体”中快乐学习,从而以坚强毅力挑战自己的“弱科”,由此成功走出“弱科盆地”。

(作者: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教研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24

C

1673-9949-(2017)01-0032-02

猜你喜欢

盆地共同体学科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学科新书导览】
爱的共同体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裂谷盆地复杂地温场精细表征方法
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