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精致化管理 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2017-02-25蔡永平

中小学校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每学期教研制度

◎ 蔡永平

推行精致化管理 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 蔡永平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三中学在教育管理中,坚持走精致化之路,切实向精致化管理要实效,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学校内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等方面成效斐然。在实施精致化管理中,注重坚持精致化管理的“四化”,即:精细化、人本化、全员化、民主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坚持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和政策,依据学校实际,以新课改目标为出发点,经过缜密思考,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精致化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寄宿生管理、食堂管理、留守儿童管理等,尤其在教师队伍管理、教师工作评价、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在制度建设中,追求“细节中见真章”,严化、实化、精化每项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注重细节,制度做到不留空白。建章立制不仅有宏观的管理制度,如:《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教师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等十余种;还有微观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如:《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细则》《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校园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二十余种。

制度建设中,追求“责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只要有岗位,就有工作职责与工作要求。依据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职责,有《校长职责》《分管副校长职责》等,还有《寄宿生管理员职责》《炊事人员职责》《门卫职责》等,涵盖了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将教学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细致化,将精致化管理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责任人,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事事都有责任人”的管理状态。

在制度建设中,追求制度的客观、公正与透明度,操作性强。每项制度,突出激励促进作用,激发教职工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确定为教职工制度学习周,让教师充分了解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学校追求制度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依据工作实际和教学规律,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制定制度, 使制度先行,管理先行。

二、狠抓师资建设,坚持管理的人本化

精致化管理是制度管理,更是人本管理。“精细”与“精致”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与境界均不同。精细管理主要是对事的管理,而精致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精神的引领和品质的提升;精细是一种态度,精致是一种品质;精细是精致的前提,精致是精细的提升。学校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精细管理的层面,更要提升到精致管理的境界,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卓越发展。

一是创建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制定《教师读书和反思制度》《教师学习考核办法》等学习制度。每学期初,学校选定管理人员、教职工和学生必读和选读的推荐书目,明确读书任务;教师每周学习两至三篇教育教改的文章,写出心得体会;每学期读两至三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感悟反思;每学期撰写四至五篇教学案例和教研论文,在学校内部交流,并争取在刊物发表;每学期开展读书征文、书香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教师多读书,勤思考。将教师学习情况、读书反思成果纳入到教师工作评价和年度考核中,作为评优、晋职、晋级的考查条件。

二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打造品牌教师。狠抓师德教育,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教师培养目标规划》,建立了“合格—称职—骨干—教学科研型—名师”的教师建设目标,制定了“一年合格,二年成型,三年称职,五年成骨干,八年成名师”的具体培养规划,倡导教师不做“教书匠”,做学习型、反思型和科研型的名师;实施骨干教师的动态化管理,制定《骨干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年初对上年度教学成绩优异、课堂评优获奖、论文发表等方面业绩突出的教师选拔聘任为本年度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承担示范课,指导年轻教师等,通过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定任务等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制定《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做好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培养年轻教师,促进他们迅速成长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在年初举行“拜师会”,年终评选奖励“最佳师徒”。

三是创新教师评价方法,科学、规范、公正地评价教师。制定《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对学科成绩进行纵向、横向的综合评价,在对学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科成绩进步值的奖惩;坚持“只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给予肯定和奖励”的原则,制定《教研业绩奖励办法》,在每年 3 月的教育工作会、9 月的学年度工作总结会上,学校隆重对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班主任给予表彰奖励,以奖促优,以奖促提高;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评价体系,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细则》《教师晋升职称量化管理办法》等;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实行家长、学生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学校每学期召开2-3次家长会,发放问卷调查表、教学工作评价表,广泛向家长、学生征求意见,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制定整改的措施和策略,促进工作提高。

三、加强教学管理,坚持管理的全员化

注重凝聚人心,实行全员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教师内在的生命激情,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家园。注重职责与权力的统一,力求制度完善,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一是在教学的精致化管理中,坚持教研工作的全员化。校长视教研工作为第一要务,教研组、年级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教师踊跃主动,形成人人参与、上下联动、横向交流、多方互动的教研工作机制,营造出“人人为教研,人人心系教研”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课题研究”活动与“问题研讨”活动,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建立“QQ教学讨论组”,教导处每两周设置更新研讨的教学话题,教师在讨论组内发帖发表见解、看法,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将教师发帖次数、质量纳入教师的工作评价中;开展闲聊式的“问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教研组精心设置研讨的“问题”,教师积极参与,查找资料,搜集教学中的案例,踊跃发表对“问题”的看法,研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课题研究活动,提升教研水平,教师立足工作实际,善于捕捉教学中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是坚持“课堂提效、课外强体、减负增效、愉快教学”的教改思路。创新备课改革,实行活页教案、电子教案和集体备课,减轻教师书写负担,教案改革成效显著;实施“活页作文”改革,编订优秀作文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坚持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实效,教研组实行“周公开课”、“课例课”和“结对课”等,学校组织教师课堂大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活动。

四是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实行校领导包学科、包年级组制度。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为薄弱环节建设出谋划策,推动薄弱学科、薄弱教师、薄弱学生的进步,从根本上解决“木桶定律”,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品位。

四、提高服务水准,坚持管理的民主化

实施精致化管理,必须获得广大教职工的高度认同和接受,只有教职工配合、支持,学校的精致化管理才能得到充分的执行。在精致化管理中,学校充分发挥民主,增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对师生的服务水准。

一是着力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领导班子加强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能力;努力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能力,不断研究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解决教育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工作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树立师生的主人观,以服务师生为已任,为师生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努力做到“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是努力培植团结协作、和谐快乐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严格执行制度,但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对教师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注重培养教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努力建设心齐劲足、风清气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三是强化校务公开,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育管理机制。实行校务公开,学校实行“周例会”,将学校管理的事务放到领导班子会、教职工会议上讨论决定,特别是评优晋级、工资发放,质量奖惩、财务收支等与教师密切相关的信息必须全面予以公开,让教师充分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服务的主人、奉献的主人。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细则》《学校资产管理办法》等,加强学校财务、资产管理;实行帐务公示,学校每学期分两次对财务收支情况在教职工大会上做详细公布,接受教师监督。

四是加强学生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德育工作,积极探索德育新方法,增强德育实效性,坚持德育工作的“五个一”, 坚持“每周明星”、“文明学生”、“学期明星”的评选表彰,坚持每学期 “十佳三好学生”、“十佳优秀学生干部”等的表彰奖励,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常抓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认真开展“月主题”活动,周密安排,措施得力,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地抓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班级常规管理考评细则》和《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将班级建设情况纳入到工作评价中,考评结果作为班主任津贴发放、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等评选的考查条件;加强寄宿生管理,制定《寄宿生管理细则》《宿舍公约》,建立“值周领导-班主任-生活教师-宿舍管理员-室长”的管理机构;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和后勤人员岗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加强学校灶务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科学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精致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是一种境界,一种文化,更是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时代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行精致化管理,大兴精致化之风,播种精致化文化,塑造师生美好人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争创教育一流质量。

(作者: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三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刘斌]

G40-058

A

1673-9949-(2017)01-0007-03

猜你喜欢

每学期教研制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