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新美课程” 发展综合素质

2017-02-27李青春

中小学校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范式学校课程

◎ 李青春

创建“新美课程” 发展综合素质

◎ 李青春

教育就是对美的认同与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美的达成。重庆市新村实验小学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秉承“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育宗旨,坚持“以美育美,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新美教育品牌的打造,努力塑造具备“新”、“美”特质的学生。

一、新美教育,为“新美课程”奠定文化之基

新美教育的核心即“新”、“美”。新,即为进步、超越,是对教育的最新境界、最新方式、最新内容的不懈追求。美,指教育应该是综合一切因素,以最美的方式去陶冶、激励、引领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美感启蒙过程。新美教育,即在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个性发展的过程,注重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对美的向往、追求与达成。新与美,既是教育目标,亦是教育手段,以新求美,以美促新,最终为生命成长打下新而美的底色,这即是新美教育的旨归。

新美教育包含六个板块的内容。即以美育美、各美其美、日新月异的新美教育思想;博爱、儒雅、敬业、专业的新美教师;健康、担当、乐学、创新的新美学生;科学、多元、选择、整合的新美课程;生本、求真、灵动、创新的新美课堂;安全、雅致、灵动、和谐的新美校园。新美教育品牌中,新美教育思想是方向,新美教师是根本,新美学生是灵魂,新美课程是基础,新美课堂是核心,新美校园是保障。

二、“新美课程”引领个性发展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要由研究知识传授转向研究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就对学校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学校积极行动,倾力建设“新美”课程体系。

学校“新美课程”体系以学校办学理念为统领、以学生健康、担当、乐学、创新四大核心素养为内核,体现课程建设科学、多元、选择、整合的文化生态。

该体系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后的学校基础课程和补充丰富其形成的学校个性化拓展性课程“两层”结构。第一层面的学校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创作原本,强调“课程整合、课程融合”思想,从学科课程内部的横向、纵向和学科课程之间三个维度进行课程的整合与融合;第二个层面的学校个性化拓展课程,既是在第一层面课程的引领渗透下的补充与丰富,又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既有显性的以“美”为主线的“美感启蒙”课程、“弘美”德育体验活动课程、“玩美”主题研究性学习课程、“尚美”社团俱乐部课程,又有精神文化等领域的隐性课程(见图 1)。

图1

“弘美”主题德育实践课程——美德雅行,相伴终生。学校“弘美”主题德育实践课程内容丰富,一是开展月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整合班会、队会、德育常规、新闻时事等,每月一个主题,多渠道组织爱国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二是整合教师节、儿童节、国庆节、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结业典礼等,开展节日主题文化活动;三是抓住艺术节、体育文化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交流节等契机,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以“美”为主线,以“主题”为载体,丰富生动的德育课程,让孩子们喜闻乐见,教育春风化雨、水到渠成。如在四年级的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队会上,师生首先共同讨论了“什么是文明美少年?怎样争做文明美少年?如何坚持做好文明美少年”等问题。随后,各班表演了情景剧《有担当的好少年》、诗朗诵《种下一个好习惯》、小品《友爱》等,并共同唱响《中小学生守则》之歌。整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枯燥的守则内容,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励孩子们人人争做文明美少年。

“玩美”主题研究性学习课程——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学校提出了“多学科整合、主题学习”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以“美”为核心主线,整合学科内容及学生校园、社会生活,形成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多学科融合式教学,让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性项目学习。五彩缤纷足球梦、美在春天绽放、黄葛树(市树)之美、我今年十岁、中华文化国粹美、校园美师生情等主题课程,使得综合地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孩子们通过说、画、演、做等方式,开阔了视野,实现了情感、习惯、知识、技能等的同步发展。

“尚美”社团俱乐部课程——个性张扬,梦想绽放。学校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设置了艺术表演美(古典舞、民族舞、二胡、葫芦丝、烙画、手工等)、体育运动美(游泳、田径、足球、啦啦操、跳绳、国际象棋等)、语言交际美(主持、导游、演讲、英语口语等)、科技创新美(航模、车模、机器人、饲养栽培、数学探秘等)四大类“尚美”社团及俱乐部课程,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发现、发展兴趣点。

“美感启蒙”课程——注重发现,与美同行。为更好地给孩子们提供觉察美、探索美、感受美、认识美、实践美,敏锐身心、多元感知的学习方法、机会和环境,学校挖掘美感启蒙元素,设计了一套“美感启蒙”课程。选取美学的 5 个核心要素——秩序、色彩、质感、比例、构成,作为五大课程主题,分别在1至5 年级实施,6 年级则实施整合型美感课程。各课程主题既关注孩子的生活和情境体验,又与真实世界相联结。教师以设计具有美感教育功能的课程资源为目标,以主题绘本、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课程资源,还围绕不同主题,以多学科视角进行课程统整,以自然探究、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运动、人际交往、内省、音乐 8 个层面作为课程目标,每个主题均设计了 30 课时的课例。通过游戏化学习、主题式项目学习、跨学科课程统整,以好玩、有趣、审美的课程形态塑造孩子们的多元智能。

三、“新美课堂”,激发生命潜能,促进情智共生

打造“新美课堂”文化。学校追求“生本、求真、灵动、创新”的“新美课堂”文化。“新美课堂”坚持“为学生潜能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最大帮助”的教学价值观,努力追求“教学内容最融合,学习方式最优化,课堂关系最和谐,学生发展最适切”的课堂建设目标。

凸显“新美课堂”五要素。“新美课堂”的五要素是新美课堂具体操作的核心指标,包括“目标定位准”,即每节课、每个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可检测的学习目标;“自主探究活”,即每节课有不少于 20 分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巧”,即每节课要有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反馈巩固实”,即每节课有不少于 5 分钟的巩固反馈时间;“课堂关系美”,即教师、学生课堂关系和美、融洽。

构建“新美课堂”范式。“新美课堂”文化的落脚点在每一堂课及其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为给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生活,我们认为构建“新美课堂”范式很有必要。学校采取“基本式+变式”的思路,构建各学科“新美课堂”范式。

“新美课堂”基本范式,即“新美课堂”由重“教”转为重“学”的课堂的一般范式:“自主习得+互动提升+反馈巩固”。自主习得,指学生在预备性学习中,“生出”学习问题,利用问题来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互动提升,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确定的学习起点,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互动习得,致力于学习力的提升。反馈巩固,着重将学科知识与运用关联,让学生在口头或笔头上进行反馈巩固,力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最终实现学生的生命拔节。“三个环节”的“新美课堂”教学范式,不是截然分开的孤立过程,而是在有机融合中交替进行,循环提升的过程。“新美课堂”范式的核心价值引领在“生本、求真、灵动、创新”的课堂文化;核心建构标准在“目标定位准、自主探究活、学法指导巧、反馈巩固实、课堂关系美”的五要素;最终形成状态在:“教学内容最融合,学习方式最优化,课堂关系最和谐,学生发展最适切”。

学科课堂变式。变式,即在具体实施中,各学科在基本式的框架下,灵活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新美课堂”教学范式。如语文“新美课堂”:架构“两步骤三环节”。两个步骤,即:“课前延伸 + 课内探究”;三个环节,即“预学展学+互动提升+反馈巩固”。第一个步骤:“课前延伸”。教师准备工作:设计好预学单。具体实施:组织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中记录好疑点、难点,为有针对性上课做好准备。第二个步骤:“课内探究”。教师准备工作:首先,依据学生学情定起点,然后,直击核心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学”的教学环节。一般设计 3 个台阶(环节)即达成目标。一个台阶就是一项“学的活动”,每项“学的活动”都围绕环节目标展开,最终达成终极目标。具体实施:构建“预学展学+互动提升+反馈巩固”三个基本的教学板块。

学校“新美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穿针引线”的点拨与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逐步养成了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彰显了综合素质发展的和谐之美。

(作者: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孙燕兰]

G423.07

C

1673-9949-(2017)01-0052-03

猜你喜欢

范式学校课程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