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学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的自然“生长”

2017-02-25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苏州路校区张军龙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交流生长数学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苏州路校区 张军龙

以数学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的自然“生长”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苏州路校区 张军龙

课堂信息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学生通过信息交流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现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信息交流;策略

课堂信息,既有语言、板书、媒体演示,还包括手势、表情等内容。信息交流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换、共享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信息交流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丰富情感,个性获得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现状

1.交流的方式单一

课堂信息交流的方式有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一对多”、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师生互动”,也有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欣赏、互相倾听的“生生互动”。而教师多采用“一对多”的交流方式,或在师生互动中只关照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在“生生互动”中,个别优秀生主导话语权,而其他学生只沦为“观众”,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

2.信息量大,令学生难以消化

课堂信息包括教师的讲解、板书以及媒体的演示,教师总怕学生讲不好,于是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缺少言说的空间,即使学生偶尔有自己的想法,也常被老师所忽视。教师只追求提问的数量,忽视了提问的质量,将提问视作启发式教学。大量形式单调的提问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也常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电灌”,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探索。

3.未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考”是当学生面临问题时,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象、捕捉信息,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部分教师提问以集体回答为主,遇到有探究的问题往往担心学生说不好,于是将问题拆分成浅层次思考的问题。教师多以“结果正确”作为唯一目标。

4.交流局限于课前预设

数学方法的选择是随情景不同而变化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思维碰撞的过程,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由于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学法、思维方法、表达观点各不相同,教师要及时关注并有效利用生成信息。但部分教师拘泥于预设不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堂反馈信息的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做出恰如其分的评析,缺乏深度的引导,放任课堂生成信息,未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成因分析

1.未能关注生本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现实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被忽视,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易被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内容所吸引,游戏、故事、操作都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他们自然就不愿意参与、不愿意思考,也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教师“神化”了教材,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没有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教师过于依赖教案设定的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于提问之中,忽略了有价值的讨论交流,学生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

2.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忽视

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之中,信息的交流 才会有针对性。教师要改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师设生做的教学形式,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

3.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学生缺乏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热情与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融合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的知识,自主建构数学模型,探究数学规律,让他们在发现问题中思考与探究。课堂缺少有价值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数学思考。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策略

1.发挥团队效应,让信息交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改变单打独斗的状况,要与其他教师一同参与研究,共同探讨教法、学法,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自我。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关注多数学生的参与,课堂信息交流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形式,让师生思维得到碰撞,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提升教学效果。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者播放多媒体、讲解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

师:大家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如果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会如何摆?你能不能用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成了一排。

师:(呈现摆法)是这样吗?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摆法旋转90度,跟前面的方法相同吗?我们可以忽略不计,还可以如何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 1:3×4=12。

生 2:2×6=12。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如果每排摆5个呢?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如3×4=12,数学上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 数,也是4的倍数。

2.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让信息交流促进数学思考

教师要改变课堂信息交流方式单一化、主宰化的局面,改变师讲生听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要强化生生互动,变教师讲解为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行为的改变,让信息交流方式多样化,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使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提升。

3.创设情境,让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关注本质

学生要把握数学本质,就要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思想方法,感悟思维方式。教师要通过情境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源于现实生活,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激发他们在学习与探索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苏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前,教者让学生走进超市购物,去观察商品价格标签,参与购物过程,说一说练习本0.50元、铅笔1.20元、一瓶水1.45元……这些数与我们之前认识的数有何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有了生活情景的参与,学生就能利用元角分的知识去认识小数,从而能把握特征,理解意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丰富信息交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引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多元互动,促进学生的自然生长,从而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

[1]李成荫.数学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

猜你喜欢

交流生长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碗莲生长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长在春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