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的数学课堂才精彩
2017-02-25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尤善财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尤善财
有疑的数学课堂才精彩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尤善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知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可以这样说,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提问得法,就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我们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还会堵塞学生思路,破坏课堂气氛。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和谐课堂,鼓励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才会有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怎么会有兴趣学习呢?当学生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专注倾听,俯下身子看待学生,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从老师这里得到信心,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浅显甚至是可笑的,我们不能嗤之以鼻,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特别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困生,只要他们有勇气提问,就要热情解答,消除他们畏惧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提问题的热情。比如我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用课件演示小鸡、小鸭、小鹅和小鸽子一起去游玩,走着走着,它们来到了一个小河边,河边有一只小船,每一次只能装两只小动物,每次限载的克数不超过2500克。小鸡1千克,小鸭1500克,小鸽子800克,小鹅2千克。此时,我让学生对后面的内容进行想象,然后提出问题,有一个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小声说:“它们为什么不坐飞机过去呢?”同学们都在嘲笑他,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眯眯地说:“因为它们知道坐船省钱呗!”同学们都笑了。从此以后,这个学生也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提出的问题价值越来越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一定要给每个教学环节留有适当空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去解决问题,凡是孩子们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我们绝不暗示,不去讲解。
二、设置疑问,激发情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探索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校园教学工作本来就细致,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更要求我们耐心细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提出一个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问题跟老师的教学活动有关,有些问题根本就跟学习内容无关。所以教师要把握目标的大致方向,才能进行有效指导。如:在教一年级活动课“买票”一课时, 孩子们在了解了三位数排列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增加难度,使活动内容具有挑战性,教师设疑:你们能用交换的方法将他们的顺序按照相反的方向排列吗?只能交换三次。在这个之前,因为教师是让学生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现在的问题是要求小朋友把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而且只能将数字交换三次,看看能有什么好办法?在学生掌握了办法后,教师请全体学生上前按照顺序排好,然后进行两两交换,看看这一次需要交换几次,并要求速度要快,也更能体现活动的价值,使孩子间的合作意识、能力都有所提高。
积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举手如林,有的说:“为什么量角器要制成半圆形的呢?”“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各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引导学生质疑,比老师直接提问更有效果。
三、教师对于学生回答后的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否能成为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手段,与对问题答案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评价定性呆板,那么“提问要艺术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1.应及时明确,剖析学生的回答
从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不整理、不归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2.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上的提问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来确定,提问的重点要始终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不能分散学生的 “注意力”和“兴奋点”。
3.发掘闪光点,委婉地指出不足
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要进行小结。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其不足。我们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你提出的问题思路还不错,但是如果语句能具体一些就更好了。”这样就能保护学生提问和答问的积极性。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在课堂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学生善于提问,善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只有让学生做生疑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学习责任感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才会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