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慕课教与学多元化激励研究
2017-02-24郝增亮王冠文
郝增亮 王冠文
摘要:为避免高校慕课学习流于形式,本文提出慕课应实施以物质激励、工作/学习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期能够吸引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推进慕课向研究、探讨式学习转变。
关键词:激励;在线学习;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1-0094-05
● 引言
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发布了一门被称为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連接主义和连接知识)的课程[1],到2011年美国形成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个影响全球的MOOCs网站平台。[2]在国外慕课的影响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等国内慕课平台相继上线。教育资源的共享、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使慕课在高校得到快速推广,但其自主监管和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难以全程坚持下来,高注册率和低完成率[3]不仅是国外慕课学习上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慕课在高校推广的真实写照。因此,打破当前慕课教与学的单调激励方法,从多方位激发教与学双方持续参与的激情和热情,是化解高校慕课学习和推广问题的良药。
● 慕课学习模式及问题
1.慕课学习模式
慕课主流的学习模式是先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完成课程考核任务。学生在课程开课期内注册后即可“上课学习”,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视频观看的进度。课程考核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视频单元附有在线作业和单元测试,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二是在课程讨论区内须发布一定数量的讨论帖和评论帖;三是课程期终测评。此外,一些高校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设置了本校辅导教师,教师主要通过见面课或在线交流面向本校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并组织本校学生展开交流,或对其进行辅导、答疑。
2.慕课学习中的问题
(1)难以促进创新型和素质型人才培养
慕课起初为小规模在线讨论式学习,意在通过小范围内讨论和交流促进知识创新,但当被美国教育机构开发为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较低费用获得学分。现行的慕课学习模式不免落入了灌输式的老套,难以担当起培养创新型和素质型人才的重任。
(2)互动性不足难以支撑深度学习
首先,课程互动性设计不足,学生融入性差。国内慕课互动环节设计少,录播式的视频课程虽然教师与线下学生的互动加强,但录播质量通常不高,且由于与学生的互动放慢了课程节奏,学生容易分心、困倦。
其次,发贴讨论成为拿分的工具。由于教师未能跟上对学生进行指导[4],师生间在线交流少,许多帖子内容来自网络拷贝,发帖与回帖存在不对应情况。
再者,线下辅导课堂运行不佳。在见面课上,教师没有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仍是监督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未能发挥见面课的价值。
(3)运营环节衔接不佳影响学习管理
慕课运行和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如网上单元测试由于不同学习者操作时间的差异,学生间可以相互抄袭。面对大量的在线学生,教师很难全部回复相应的帖子。对学校自行设置的辅导教师来说,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果难以进行考核,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
● 慕课教与学多元化激励价值
我国高校课程学习的费用机制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异,慕课的价值并非仅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眼界、传递知识或用新奇的讲解去启发学生,而应同现实课程一样将学生融入到课程知识探讨中,担负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的责任。面对慕课教与学中的问题,实施多元化激励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慕课可持续性发展。抓住新生代“网红”的精神激励需求,打破学分的单点激励方法,利用排行榜、创新达人、积分等多点激励手段,强化对学习中的参与和创新进行激励,将枯燥的学习变成学生的“竞技”场和“创新”展示的舞台。
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利用精神、物质等激励盘活网上讨论、调研、实践和联合实验等,将教师和学生拉入到对知识探讨的乐趣中,在主动学习中促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育。
三是促进教学相长,实现良性循环。在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当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后,学生会将学习和成长视为一种快乐的事而非任务,在身心放松和愉悦的环境下,新点子、新思路、新办法等会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涌现,学生千奇百怪的想法为教学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大量的灵感,易使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教师从教学中取得的收获,又会激励其对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交流环节等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教与学互动深度,教学相长,实现良性循环。
● 慕课教与学多元化激励设计
1.多元化激励目标
多元化激励是从物质、精神和发展潜力上给予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刺激,激活慕课的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使教与学走向自主、自觉和自愿,实现教与学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协调。慕课生态结构与激励如图1。教学系统主要由课程教师进行设计和提供,外部第三方资源作为补充,该系统相当于生态圈中的供给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学习系统相当于分解者,作为主要的“化学反应”场所,教师与学生在此互动探讨,对学科知识进行咀嚼和消化;激励机制作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反应中的催化剂“酶”,调节着各部分的反应速度和反应效果,多元化“酶”的协同有序催化,提高了“分解”效率,提升了产出物(知识创新、灵感和启示等)的营养价值,这些营养物是教师进行学术和教学创新的源泉。
多元化激励的目标在于促使高校慕课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创新型和素质型人才上,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调控,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内在质量和素养。利用多元化激励引导高校慕课要注重以下教与学环节的转变:一是教学走向研究性和探讨性;二是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和激励,提升学生的实质性参与度及参与质量;三是突出精神激励的价值,注重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四是强化对教师投入的引导,提升教育资源及教育环节设计的质量;五是推进教与学的自主性融入和投入,在协调、创新中实现慕课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2.多元化激励方法
人有生存、交流、成长和成就的需求,为此而设计的慕课多元化激励方法结构如图2所示。
(1)物质激励
对教师的物质激励手段是课程薪酬和平台收益。课程薪酬包括课程制作报酬和被高校购买的绩效报酬。被各学校购买次数和学生完成人数反映了课程的吸引性,而这是教师努力的结果,在课程薪酬中应提升该报酬比例。对受欢迎、高人气和高满意度的课程可以给予发展奖励,即实施平台收益分享,激励教育者生产出受欢迎的“产品”。
当前慕课过关难度小,学习成绩激励的操作空间和作用有限。积分奖励是对学生成绩激励的一个有效补充,即对积极参与讨论、发帖和交流的学生,依据其创新性、参与度和活跃度给予相应的积分,该积分可用于购买平台推出的个人感兴趣的课程。
(2)工作/学习激励
工作/学习激励的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发展、成长的环境和机会。向教师提供合作机会和获得科研灵感是激励教师与慕课共进退的重要手段。向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机会,有助于引导教师对慕课进行潜心研究,促进慕课向精细化、趣味化、生动化方向发展。
学生的参与性是教、学、研相长的关键,教师对讲授内容、学习任务、交流方式等进行创新和精妙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热情,实现学科知识和科研的突破。
慕课学习中的帖吧、讨论区、学习社区等均需要学生真正参与,鼓励和提供让学生争做各种任务组织者角色的机会是激励学生参与的一个有效手段,在组织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增长,同时其组织、协调等能力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锻炼。
成长关怀是对参与积极、创新贡献大的学生提供一种“福利”式激励,其功能是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科学评定,帮助学生分析其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足,并给出其成长和平衡发展的建议。
(3)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用于认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的努力,满足人的成就需求。
受欢迎课程奖反映了学习者对授课内容、方法、方式的认可性。对于学习者认可度高、点播次数多的课程,平台可通过将其置于首页(或分类首页)的方式给予奖励。此外,平台也可利用推荐系统,对优质的课程增强向潜在学习者和组织进行推薦的力度。
活跃度排行榜和明星墙作为学生的荣誉奖励,意在强化学习的参与性和创新性。活跃度排行榜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模块中的参与、交流行为进行深度分析,评定其活跃度并排行,意在激励学生深度参与各种学习交流和探讨。明星墙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创新、创意贡献的奖励,明星墙排行榜记录了该课程学习历史中的“明星”学生及其贡献,超越前人并在“明星”墙上留下自己痕迹的成就感会激励学生开动思维,针对设定的任务主动去探讨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学生多元化和发散性思维给学科知识创新注入了灵感,使学习有了灵魂。
3.多元化奖励工作量的测度
(1)教师多元化奖励工作量的测度
课程视频时长、辅助单元数量是课程薪酬的主要计量依据。辅助单元包括课程学习中研讨交流题目及内容、实验方案、实践设计和测试等,其工作量、创新性和重要度不亚于课程视频,在基本薪酬计算时切勿忽视。课程售出次数、每次完成学生数是绩效计酬的主要依据。互动交流时长、互动交流次数、学生参与度、教学方式、单次课程学生完成率、学生评价等是利益分成奖励的主要测量指标,该指标中应注重对课程学习探究性、主动性和效果性的评价。另外,受欢迎课程奖可依据完成者的评价、课程购买次数和课程综合收入来确定,并依据分成/课酬比、获得受欢迎课程奖的次数和等级来确定课程首页排名次序和提供潜在的合作机会。
(2)学生多元化奖励工作量的测度
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依据其交流互动参与次数、扮演角色、话题数量、话题质量、知识创新等指标来确定。活跃度分值依据学生参与频率、次数和交流话题量进行计算。由于任务和参与者数量众多,学生各任务的完成质量需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测评,教师针对任务类型对不同质量等级赋予一定的分值,同类任务完成后进行综合,总分达到一定标准并超出某类明星墙上最后一名者可上墙,明星墙根据分数由高到低排定位置。另外,操作中可将明星墙排名榜细分为多个类别,如创意排名、创新排名、设计排名等。对于活跃的学习者和身处明星墙的学习者,奖励其担当学习任务不同类型组织者的角色,在学习者承担一定角色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时间、完成质量和参与者数量来评定角色的分值,并依据分值确定下次角色的选择标准。在课程完成后对活跃度分值、明星排名分值、角色分析和学分进行综合计算,然后折算为一定的积分,积分可以用于购买同一平台的其他课程但不可向平台申请现金兑换。对于活跃度、排名和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慕课平台可对其学习过程和质量进行跟踪测评,发现学生的欠缺所在,向其推荐或提供相应的锻炼环境和学习指导等成长关怀,以促使学生全面平衡发展。
● 多元化激励实施的保障措施
1.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
多元化激励的实施需要扎实的评价数据作保障,而这些评价信息要具备数量、质量、任务类型和时间等多维特征。考虑到慕课中大量的在线学习者,激励评价的信息量一方面是个天文数字,另一方面许多信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不可直接量化。对于非直观性的信息,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的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激励奖励所需要的量化信息,为多元化激励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如图3所示,将大数据技术植入慕课课程,对原始数据进行多维度加工和分析,面向多元化激励需求生产含义丰富的数据组群,对激励的评测、执行和分析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生成奖励评测所需数据。二是对激励方法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对教与学各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其对教学目标的贡献度、受欢迎程度和执行效果等,根据分析结果对各环节在设计上进行优化组合,在内容上进行有序协调;与此同时对激励方法体系进行调整,保证受欢迎的、效果好的教学设计和内容能顺利地执行。三是生成奖励,提供辅助关怀。例如,对学习中的讨论、互动等内容进行分析,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分析;通过对学生个人特质和学习习惯的分析向其推荐学习资料、学习伙伴和学习社区等;通过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的分析向教师推荐课程最佳的设计方案。
2.完善慕课生态体系
慕课学习一般由教、学和管理三大系统组成,当前的平台组成和功能还难以满足多元化激励展开的需求。目前,教学系统缺少大量课程外部的、支持性的学习资源,学习系统功能和模式单一化,学生难以寻找学习伙伴、学习社区,而且多数不支持音频、视频和文字的多重在线交互,与当前的流行社交工具对接不畅,使学习交流产生障碍。同时,管理系统侧重于日常的教学管理,缺少对教师、学生各种行为及行为结果的分析,难以把握慕课发展中的问题及需求变化。因此,我们需围绕多元化激励的目标规划和建设好慕课的生态体系,为多元化激励的落实打下物质基础。
3.完善管理流程,实现各环节无缝隙衔接
高校慕课学习涉及到慕課平台者、课程主教教师、高校教务部门、辅导教师、学生及第三方资源提供者,目前各主体、各流程和管理环节之间还存在许多脱节之处。例如,本校教师在履行任务上无明确要求,其行为与报酬间无明确的对应性;在考核环节上,学生之间可以利用时间差进行相互“帮助”;课程主讲教师与本校辅导教师间无直接交流;注重学生参与互动性交流的数量和形式,轻过程和质量。多元化激励是对慕课教与学实施的全方位考评和激励,需要环节内、环节间运转流畅,完善管理流程实现各环节无缝隙衔接可为多元化激励实施提供制度环境保障。
● 结语
慕课平台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还不尽完善,传统和被动性学习的现象还很严重。若任由该现象发展下去,慕课在高校将沦为“窃分”的手段。因此,我们要摆脱课酬和学分的单调化激励,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化激励,吸引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中,推进慕课向研究、探讨式学习转变,在高的课程粘性中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MOOCs的“热追捧”与“冷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3):110-130.
[2]尤众喜,钱小龙,王周秀.影响慕课发展轨迹的关键性因素探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2):103-106.
[3]汪国银.慕课对高校教学的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106.
[4]郑勤华,李秋菊,陈丽.中国MOOCs教学模式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71-79.
作者简介:郝增亮(1974—),男,河南安阳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