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经济效应分析
2017-02-24李艳华
李艳华 郭 振
( 1.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哈尔滨 150028;2.黑龙江东方学院 经贸学部,哈尔滨 150066)
区域经济研究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经济效应分析
李艳华1,2郭 振1
( 1.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哈尔滨 150028;2.黑龙江东方学院 经贸学部,哈尔滨 150066)
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化、完善区域合作理论体系,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发展,扩大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蒙、俄三国地缘上相互毗邻、有良好的地缘关系和政治互信基础,且经济结构互补、经济互利、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开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备较好的现实基础,而且“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可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对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伴随着两大趋势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人才、资源、技术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互动愈发频繁、联系日益密切,使得区域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从而促使优质资源快速由低效率区域流向少数高效率区域,在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亦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许多区域纷纷着手建成一系列跨国联盟和跨国经济贸易区,打造共同市场和共同体,试图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实现成员国乃至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2014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行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中,提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将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有效衔接,实现交通互联互通、优劣互补,促进三国贸易的进一步合作[1]。这标志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之前必须依赖与中亚和欧亚大陆桥国家的合作,转而可以向东北延伸,实现与蒙古、俄罗斯之间的合作,从而将这一战略与蒙古、俄罗斯地区联接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
一、文献综述
迄今为止,“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基本上还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有关“中蒙俄经济走廊”理论的相关研究十分稀少。学者杨文兰称:“我国和蒙古及俄罗斯间从互相选择,到放弃彼此,再到重新选择,整个过程可谓是困境重重,十分曲折,但终究走上了理想中的正轨。”[2]高本权则提道,中蒙地区进行经济合作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与价值,必须对中蒙地区经济合作加以重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3]学者刘喜亭与张悦等提道,伴随中俄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必须创新双方贸易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协同发展。包崇明(2013)提出,所谓中蒙俄地区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各个国家依靠区域经济优势,基于对本国、本地区经济利益的维护,充分而积极地发挥各个国家的不同生产要素优势,利用邻近口岸地区的中转优势,强化陆桥沿线及周边地区能源、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与生态、金融、基础建设和高科技领域的密切合作,真正走区域经济一体化路线,推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蒙俄经济一体化终极组织形式为中俄蒙区域经济一体化联盟,即“新大陆”经济体系[4]。包明齐(2015)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论述了中蒙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储殷(2015)认为“一带一路”虽然在西方地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为跨区域的,它的根本定位依旧为区域战略,并不是全球战略。它在本质上还是区域性质的[6]。柳思思(2014)认为“一带一路”实质上是跨越边境的次区域合作。总理李克强曾提到了云南桥头堡,“中巴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带”等均隶属这种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7]。赵鹏迪(2013)通过对中国其他边境省份参与次区域合作管理模式总结,以期为内蒙古参与中蒙、中俄次区域合作提供借鉴。[8]刘卫东(2015)认为因为“一路一带”为一个跨国区域经济协作体系,所以它一定是以各国之间的互动合作为核心的,并非是以毗邻国间的次区域合作为中心的[9]。现有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的研究注重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和 “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可行性、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的分析,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学者赞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对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理论作出具体的分析。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产生的现实基础
(一) “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的内涵
“中蒙俄经济走廊”指中、蒙、俄这三个国家及地区的国界交界处之间超过国界的法人或者自然人,以同等互惠准则作为前提条件,在生产范围内,通过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所进行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协同经济活动。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它实际上就是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于次区域范围中的动态过程,旨在通过有效配置各成员方的不同生产要素,促进各国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次区域范围之内的投资及经贸自由化,推动成员方的经济发展。在经济范畴上,它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范畴。据此,本文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的内涵是指这一区域经济效率的综合衡量,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投资创造效应以及对GDP、进出口的影响等。从狭义上来讲,“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济效应也可定义为区域集聚效应,即这一区域内各生产要素和生产活动在空间内的分布与集聚对于经济效率所产生的影响。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产生的现实基础
1.地缘关系基础
在地缘上,中蒙俄三国相互毗邻,开展国际贸易的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地理位置的毗邻、运输成本的节约是促进中蒙俄三国区域贸易发展的自然优势。具体而言,中国和蒙古两国的边界线是我国所有陆地边界线当中(共十四条)最长的,全程4 710千米,占据我国陆地边界线全长的21.4%。早在20世纪中叶,中蒙边境线便被勘定,至今,两国联合进行了数次勘察,一直保持和平友好,并无领土争端问题。此外,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线总长度多达4 300千米,在2004年已被完全勘定。同时,黑龙江省同俄罗斯的5个州区接壤,边境线达2 981公里,共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对俄边境口岸15个;而吉林省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毗邻俄罗斯,与俄共享241.25千米边境线,邻近俄罗斯滨海边疆,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商业中心海参崴也只有一百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特别是与俄远东滨海边疆区接壤的口岸城市珲春市,随着图们江跨国经济开发区的全面启动,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兴的商业城市和功能齐全的资金、技术、人才交流中心。目前﹐中俄石油合作最大项目落户天津﹐天津也在继续发挥好港口航运的优势﹐通过满洲里货运物流通道﹐加大中俄两国之间物流业合作发展﹐进一步扩大原油、东线天然气管道方面的合作。更值得一提的是,蒙俄两国在2000年签署了《蒙俄边界划定议定书》,清楚地划定了双方国界线,这确保了中蒙俄三国的边境安全和稳定,而且可以将三国地缘关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推动多边贸易合作和互联互通,共同开发石油能源及矿产资源,从而推动三国经济的友好合作及共同发展。
2.政治互信基础
中蒙俄三国除了在地缘关系上互相毗邻外,也一直保持和睦友好的政治关系。一方面,自2003年起,我国和蒙古已不定时地开展双边会晤,经济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国以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为双边会晤重点内容,一直保持长久、友好合作的关系。对于中蒙而言,最明智的就是努力实现多元化的双边关系。目前,中蒙双边关系早已跳出了单一的经济领域,已然在军事与政治等方面展开了交流、洽谈与合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8月访蒙时,便与对方达成了强化安全、政治和经济贸易双边伙伴关系的协议;双方共同商定把两国关系上升成“全面战略友好合作关系”,并在文化和军事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共识,这跟蒙古的军事外交战略十分相符。此外,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下,蒙古依靠和我国的友好外交,希冀尽快成为APEC的一大成员。另一方面,中俄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高峰期”,2013年,中国和俄罗斯又一次提升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即提高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是在这种友好的双边合作关系下,逐步发展延生出“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这一具有战略性区域合作的主张。此外,从历史上看,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是长时间内地缘政治演化的成果,并不是新生事物。中俄双边协作领域广泛,涉及了金融、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合作。可以预想,基于这种相同观念与利益诉求,两国间的友好伙伴关系会持续下去,并为世界多元化提供更多机遇。同时,俄罗斯与蒙古亦保持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在2014年9月和2015年7月分别举行了三方会晤,三个国家的合作关系与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三方在强化区域合作等方面目标一致,追求互利共赢,政治关系十分融洽,政治氛围和谐稳定。
3.经贸合作基础
(1)“中蒙俄经济走廊”具有经济互补特征。中俄蒙协作伙伴关系十分稳定,这首先是出于三国经济结构的互补需求。从劳动力角度来看,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的出生率比死亡率还低,人口总数不断下降,劳动力严重匮乏;而在东北亚,蒙古国的人口出生率居于首位,死亡率也不高,所以劳动力十分充足;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居于世界第一,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在军事技术及基础研究领域,俄罗斯都是世界先进国家,而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技术领域,却居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核技术以及空间技术领域水平较高,而总体实力尚需提升;蒙古国技术水平不高,必须引入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角度来看,我国东部三省资源丰富,如石灰石、金刚石、石墨、高岭土、煤炭、菱镁矿和铁矿等资源,也是国内重点粮食产地;在蒙古,则储备了大量的金、银、铜、石油,铁、煤、磷等自然资源;俄罗斯矿产资源也十分富足,还具备很多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森林覆盖面积广阔。此外,我国作为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最大的进口国,未来两国还会建设西伯利亚天然气跨境管道,管道全长4 000多公里,总体建设包括两大阶段;俄罗斯同时也在计划建设贯穿蒙古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据蒙古估测,如果俄罗斯建设该管道时不经由蒙古,全程会有4 000多公里,而经由蒙古之后,全程即可缩短至1 500公里左右。这条贯穿中俄蒙的天然气跨国管道一旦竣工,借助三方地缘关系优势,会大大促进蒙古经济增长,也会让蒙古向外出口更多能源,如煤炭等。因此,蒙古也在积极地为俄方提供建议,即共同建设这一宏伟项目,期望把自己的“草原丝绸之路”建设项目和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议相结合,共同完成“中俄蒙经济走廊”这一巨大项目的建设。另外,三国经贸合作的基础良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而且均表示愿意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2014年我国和俄罗斯两国贸易金额总计954亿美元,而我国和蒙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也突破了74亿美元,显然,我国已成为俄、蒙两国最重要的投资国及贸易国之一。此外,俄罗斯与蒙古两个国家也有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密切,俄是蒙的第二大经贸合作伙伴。体现在产业方面,中俄蒙三国优势产业相互补充,很少会出现重叠的产业,这对三国贸易的综合化、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世界大宗商品如铜、铁矿、石油和媒体等跌价的影响,蒙古与俄罗斯的经济被牵连,必须在加工业、国际投资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强投资,拉动经济发展;而我国经济当前在资源及能源方面的需求仍然很大,在很多行业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中蒙俄三国的需求及优势整合可以借助这条经济走廊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推动三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中蒙俄经济走廊”具有经济互利特征。我国提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议之所以可以顺利地得到蒙古和俄罗斯的支持与响应,主要是由于这条经济带具有很强的经济互利特征:第一,与蒙、俄两方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俄罗斯地域辽阔,但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东部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远离俄西部中心地带,位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为了保障俄罗斯东部地区特别是远东的稳定和安全,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以2012年所开展的APEC作为标志,自此俄罗斯将其经济战略逐步转向了亚太地区,俄罗斯就是希望通过加强同东北亚邻国的合作,为俄东部地区开发创造条件,加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东西部地区的统一而协调发展。此外,由于乌克兰国家危机导致美国等国家开始对俄进行经济制裁,这也进一步让俄罗斯坚定了向东发展的信念。俄罗斯在2014年3月首次提出了跨越欧亚地区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成为了开发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目标和举措。同年4月,俄罗斯又制定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能源以及交通等项目的远东地区经济优惠措施与发展计划。同时,蒙古国作为俄罗斯与我国之间的纽带,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于中俄两国。蒙古提出的草原之路计划以及新铁路计划等,已然把中俄两国的跨境运输道路衔接在一起。第二,该条经济带将三国的需求和利益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蒙古国地广人稀,丰富的煤、铜矿等矿产资源是蒙古国经济支柱,受国际大宗商品如铜、铁和煤炭外资锐减和价格降低的影响,蒙古当前经济发展缓慢,正好处于低峰期。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之后,特别是投入使用高速铁路之后,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出口成本显著降低,出口能力则相应地明显增加。强化公路和铁路等通道建设,促进运输与通关方便化、快捷化,增强跨国运输贸易合作,突破传统合作格局及三国资源运输困难的瓶颈,给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把原先位居三方经济边缘的区域经济也带动起来,将劣势巧妙地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给三方在东北亚地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及利益结合点。此外,蒙古国是不具备出海口的,交通十分不便利,这是制约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屏障,所以,蒙古期望通过中国的港口城市如锦州港、大连港和天津港等出口其商品,很期望能与中国合作。同时,蒙古国是连通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中间国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经由蒙古国的草原之路,能够有效接洽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俄国欧亚达通道项目战略,进而得到难得的外贸通道及出海口,将自身内陆地区劣势反转成地缘优势。对俄罗斯来说,自乌克兰政府危机之后,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及国际原油大降价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形式波动很大。经过和蒙古以及我国的经贸合作,能够强化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出口,缓解经济发展压力。同时,对于我国来说,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开始降速,即步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在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通过和俄罗斯、蒙古的进一步合作,能够让我国获得更加可靠、稳定而丰富的能源资源,并可以带动我国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边境氛围。
(3)中蒙俄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中蒙俄三国横穿欧亚地区,三方关系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三国处于可以通过共同利益诉求来制定建设性、可靠性方案,从而完美处理三国的各自问题。例如,中蒙和中俄边界线问题的处理,三方共同之处颇多,这是因为在以往均具备同样的社会性质,包括发展历程、阶段等均十分相似;在不少领域都有着十分亲密的合作合办关系,政治立场相似,经济互相扶持和依赖,这些均为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奠定了基础。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创造效应
根据Viner的观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后,这个范围内成员国之间通过相互减少关税,消除各种非关税障碍,结果是成员国不生产本国高成本商品,从而进口其他国家的低成本商品,创造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前没有产生的新的国际贸易。简单来说,贸易创造即指成员国的世界贸易创造。例如,在中国与俄罗斯地区协作的计划中,俄远东地区建议将原来的采掘业进行深加工处理,从而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因为劳动力工资比较低是俄远东地区的优势,且原材料加工品价格相对低廉;两国具体的产业合作中,俄远东地区承揽了二十多个木材加工项目,在林木区采伐木材后,可直接在当地加工,然后再出口到中国东部地区;这对于俄远东地区而言,木材深加工项目可以使当地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对于我国东北地区而言,不仅可以将节省下的资本投资于其他市场,还可以保护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此外,火力发电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发电方式,这种方式不能满足东北地区的用电需求;而俄远东地区正在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俄电力合作的开展,俄远东地区的电力资源可源源不断地送往东北地区,缓解这个地区的电力需求压力。可见,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中蒙俄三国间的双边或多边产业分工和合作将继续深化,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会越来越频繁,贸易创造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二)贸易转移效应
所谓贸易转移,就是指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转移。中蒙俄三国自贸区建立后,由于对区内外经济体施行的关税不一样,就形成了贸易转移效应。例如,俄远东地区主要从我国进口生活用品,而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品主要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此次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对接项目中,辽宁承担了一些装备制造项目,可使俄远东地区的部分装备制造进口市场转移到辽宁。而在产业对接中,俄远东地区承接的项目大多是原材料开采项目,所开采的原材料的种类囊括了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进口原材料的种类,因而在中俄产业对接的背景下,东北地区部分原材料进口会转向俄远东地区。此外,我国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而随着俄远东地区铁矿石的开采,以及双边物流设施的不断完善,货物周转速度将会加快,东北地区进口铁矿石的部分市场会转移到俄远东地区,产生贸易转移效应;特别是中俄“石油换贷款”协议的签订,使得东北地区对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依赖减少,从而可以确保俄远东地区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稳定来源。随着中俄边境石油管道铺设的竣工,俄远东地区石油可以畅通无阻地运往我国东北地区。
(三)投资创造效应
投资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立使区域内的成员国之间的进口限制逐步减少,从而提高了区内对区外的贸易保护水平,提高了区外厂商的成本,减少了区外厂商在区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区外厂商为了不让自己在区内的市场份额下降所以向区内投资生产,导致区外进入区内的投资增加。例如,俄远东地区非常重视促进发展合资企业,在政策上赋予相当大的照顾,如《滨海新区投资法》的第20条规定,投资者从投资方案实施之日起,如果外资额占总额的比例大于30%,该企业的所得税和计入边区预算的财产税第一年不用交,第二年少交80%,第三年少交70%,第四年少交40%,第五年少交50%。虽然俄远东地区的采掘业历史比较悠久,但依然存在设备落后、技术需要更新的问题,而我国东北地区在采掘业方面有很多的经验,但存在着资源匮乏的问题,所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原材料加工企业可以投资俄远东地区采掘业,这样可以保护原有的产业优势。此外,俄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及农业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资源,但俄远东地区劳动人口少,而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农业发达,农业生产经验丰富,有利于双方开展劳务合作。相比之下,我国东北地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和人才优势也能够吸引俄罗斯企业落户此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蒙两国的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两国贸易额已经达到74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蒙古投资接近40亿美元。据姜涛(2015)测算,在进口贸易方面,2003—2013年期间,中国对蒙古直接投资与中蒙贸易总额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中国向蒙古直接投资流量每增长1%,中国从蒙古即期进口就会增长0.626510%,同时,由于投资对贸易有滞后效用,在滞后一期里,中国从蒙古进口还会增长0.175003%;在出口贸易方面,2003—2013年期间,中国对蒙古直接投资与中蒙贸易总额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中国对蒙古直接投资流量每增长1%,中国向蒙古的即期出口就会增长0.517787%,同时,由于投资对贸易有滞后生产效用,在滞后一期里,中国向蒙古的出口还会增长0.152543%[2]。可见,我国对蒙古直接投资增加会使我国对蒙古进出口贸易同时增长,而我国增加对蒙古直接投资会导致进口效应大于出口效应,所以,对蒙古直接投资的上升会导致我国对蒙古的贸易逆差扩大。简言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立以后,由于区域内成员国之间投资限制减少、投资更加方便、投资政策的协调以及投资环境的改进,会促使三国间大规模FDI的流动更加频繁,三国投资者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出现投资创造效应。
四、“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的潜在影响
一方面,“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可为我国东北地区开辟经济振兴新通道。国家发改委明确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线路,即有两条主线路:其一,由华北京津冀地区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延伸至俄罗斯与蒙古;其二,我国东北由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至满洲里,再到俄罗斯赤塔地区。这两条经济带互相补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新型经济发展区,即“中俄蒙经济走廊”。对比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兴经济带更经济更省时,更能够促进三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友好往来。同时,“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带涵盖东北与华北这两个相邻的区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部分内容,“中蒙俄经济走廊”不仅是“一带一路”重要分支,也能够和途经地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联合发展。此外,东北地区是我国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前沿与主要力量,应抓住良机,不断拓展投资规模与贸易建设。当前,俄西伯利亚地区正着力于吸引我国投资商参与当地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以及加工业的发展,同时期望构建与我国直通的天然气管道和公路,这也给我国东北地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良机。
另一方面,“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可为我国东北地区寻找经济新增长点。2014年,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范围处于较低水平,而近年来黑龙江却通过寻找机遇,不断强化和俄罗斯经济贸易的合作,并把“哈洽会”成功升级为了“中俄博览会”。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的面积很广阔,“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受益最大的省份即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依托地缘、人缘优势,可充分发挥出对俄罗斯经济贸易边境地区的比较优势,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借助这一新兴的经济带,黑龙江省制定了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的战略,即开放带、产业带以及物流带,旨在促成一个大型贸易开放式新格局,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对于辽宁省而言,这一经济走廊有更大的用途,只是因为距离蒙、俄两国很远,它和两国的联系主要是提供给其他地区步入此经济带的陆海通道,同时进一步加深和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联系。此外,在能源方面,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相邻,背靠俄远东与西伯利亚两个大型油气田,距离较近,可从俄罗斯方便快捷地获得油气资源;在电力方面,东北黑河地区则可借助从俄罗斯输送来的电力资源构建大型供电区,从而发展其内部产业;在加工业方面,东北地区则可借助蒙俄两国富足的矿产资源、木材以及能源等来加速加工业发展。
[1]习近平.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EB/OL]人民网[2014-09-12]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4.
[3]柳思思. “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J].南亚研究,2014,(2):1-11.
[4]储 殷.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2):90-100.
[5]包明齐.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纵横,2015,(9):117-120.
[6]高本权.试论东北亚国际背景下的中蒙合作关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6):39-42.
[7]姜 涛.中国对蒙古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8]包崇明.中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1):111-115.
[9]赵鹏迪.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10]杨文兰.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15,(4):33-36.
[11]刁 莉,史欣欣,罗 培. 中蒙俄经济结构互补性与三国自贸区构建[J]. 亚太经济,2015,(6):16-22.
[12]陈 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4-13
[责任编辑:邹学慧]
Study on the Economic Effect in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LI Yan-hua1,2,GUO Zhen1
(1.College of Economy,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Heilongjiang Oriental College,Harbin 150016,China)
Thestudy on the economic effect in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help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and boos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Heilongjiang,expanding between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deepen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various regional cooperation system,the article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used to discuss theory basis of the economic effect in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ory basis of the economic effect in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accords with connotation,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and participant of theory of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 The articles from the study of policy and feasibility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are more,and the articles from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re les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ory basis of economic effect of 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ub-regional cooperation;theoretical innovation;the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2016-12-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四化’同步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联动效应研究”(13YJA79002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研究”(16JLE01);黑龙江省哲学社科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黑龙江文化金融服务的兴起创新”(15JYE13)
李艳华(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郭 振(1954-),男,湖北浠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应用经济学、国际竞争力研究。
F740.22
A
1671-7112(2017)04-00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