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集聚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影响研究

2017-07-18王洪时马丽娟

关键词:保险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白 江,王洪时,马丽娟

(1.吉林大学 a.东北亚研究院;b商学院, 长春 130012;2.吉林工商学院 金融学院,长春130012)

区域经济研究

金融集聚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影响研究

白 江1a,王洪时1b,马丽娟2

(1.吉林大学 a.东北亚研究院;b商学院, 长春 130012;2.吉林工商学院 金融学院,长春130012)

通过分析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得到东北三省各自的金融集聚程度和中国不同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金融基础优于中西部地区;吉林省在东北地区的金融处于劣势,与黑龙江省相近,远低于辽宁省。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东北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对第二、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其他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的金融集聚程度对于吉林省的第二、第三产业占比的溢出效应。

金融集聚;产业结构;溢出效应;面板模型

一、引 言

(一)东北地区的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曾扮演着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部与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表现相对迟缓。东北地区经济主要表现为阶梯式的特点,其中第二产业,主导工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行极为突出。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的战略,东北地区的投资与消费,出口动态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2003—2007年东北经济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紧跟全国经济大势同时大部分年份增长超过我国平均水平。2007—2010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产生了波动调整的现象,2008年之后,东北地区消费增速与之前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与东北消费的增速相比,出口增速的上下波动性更为明显,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北地区出口震荡更为突出。2010—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阶梯下行的现象,特别是辽宁省由2014年经济总量第七大省下滑到2015年的第十位。2015年黑龙江、吉林经济总量的增速排名全国倒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GDP增长率分别为-0.29%、3.41%和0.26%,与其他经济大省拉开了距离。

以东北地区2006—2011年各主要工业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水平为参照基数,分析研究2014年东北地区40个工业行业贡献率上下变化,工业行业贡献率下滑的有15个,贡献率上升的有25个,其中贡献率下滑的工业行业大多数为东北支柱与主导产业,反之贡献率上升的工业行业大多为根基弱、体量小实力相对低的相关产业。有11个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4%,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2%,其中有八个行业的贡献率出现下滑。这些行业包含钢铁、石油开发与加工、电力、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其工业总产值约占东北工业总数的35%,可以看出大部分传统优势与主导产业对工业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交通、化学工业与建材四个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有着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与交通行业占东北地区总产值相对较高,贡献率有上升趋势。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重工业比重较高、人力结构较为固化、市场开放较低的局面。从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到产业重型化的一种锁定状态,到目前仍没有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现象。前些年我国开展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东北地区原有的重工业所占比例已有所下降,但至今重工业所占比例仍占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重工业的主导行业仍然是石油与钢铁、化工、加工等一些基础行业,依赖基础能源、原材料、基础装备行业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产生实质性变化。东北地区由于过度依靠基础能源、原材料、基础装备行业等重工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有严重的不利影响。东北三省的共性问题偏老、偏大、偏重的老工业基地背景下传统产业产业结构失衡,新型产业发展不足。近年来,由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原因,重工业企业产品价格下滑,利润下跌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快速下滑。

我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前期略见起色,但是由于缺少根平性的体制变革及金融支撑,缺少有效的投资,经济增长遇到瓶颈。长期以来,消费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相对而言有限,出口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少的,融资与投资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鲜血液,实现东北地区稳定增长重要的是金融行业对企业融资与投资的支持。对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有着战略意义。

(二)金融集聚对于东北地区的意义

金融集聚是金融发展的特定阶段,对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推动力,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助推作用。金融集聚不仅仅对金融行业自身发展带来影响,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助力效果。东北地区的金融行业总体上来看,其发展的水平一直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在金融集聚内部资源配置方面银行业、证券、保险业等的集聚程度变化不大。金融集聚表现了金融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金融的资源配置问题,东北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低,没有好的金融资源,不能改善东北地区的融资渠道,没有办法有效地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这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相对应的支持,对于资金、金融信息与人才的区域流动与高效配置上提出更深层要求,更重要的是对金融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金融市场的融合度提出更深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金融的支持,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使金融资源在更多、更广的空间里进行新的整合与配置,加快金融资源的流动,深化金融功能开展创新,对于推动东北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基于金融集聚的效应研究的成果基本都支持了其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一般认为,金融集聚能够促进货币资金的流动,有效地动员和筹集基金,自动地调节资金流向,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1],Galbis(1977)[2],Da Rin and Hellmann(2002)[3],Aghion(2005)[4]等。Fisman(2003)[5],Carlin(2003)[6],Binh(2005)[7]等对金融市场、金融发展水平或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国内对该类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伍海华(2002)[8],张文云(2004)[9],徐怀礼(2004)[10],傅进(2005)[11],肖大伟和高陆(2007)[12]等,从资金约束、资源配置、技术升级等方面分析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还有一些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也从多角度印证了这一观点,如杨琳(2002)[13],范方志和张立军(2003)[14],黎平海(2009)[15],石沛(2011)[16],施卫东(2013)[17]等,他们的研究均证明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尽管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大多数实证分析都是基于南方金融比较发达省份进行的,对于东北地区的实证分析还非常少。

三、变量选取与金融

本文所选择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统计局,范围为2005—2014年。用insurance表示保险业集聚度、banking表示银行业集聚度、service表示第三产业占比、industry表示第二产业占比,所有变量做取对数处理。

首先,需要对各省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测度,选择比较通用的区位熵的方法:

其中,ei表示某个地区的某产业的产值,e表示这个地区的总产值,Ei表示全国该产业的产值,E表示全国的总产值。区位熵也叫作专门化率。当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区位熵大于1的时候,表明这个区域在全国的该行业中占有相对的优势,某个地区的某个行业的区位熵小于1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地区的该行业处于劣势。

图1 全国各地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的金融集聚情况

从最近十年(2005年到2014年)的发展情况(图1)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基础好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东北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却存在下降的趋势,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这也反映了东北地区近年来面临的困境。

图2 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的金融集聚情况

从图2中可以发现,吉林省在东北三省当中,处于相对比较弱的位置。保险业的聚集程度是东北三省里边最差的,银行业的聚集程度远低于辽宁省。而且,吉林省的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区位熵的值远小于1,表明了吉林省在金融业的多方面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发展金融产业对于吉林省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然后,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东北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Fisher ADF)

从表1可见,所有的变量经过对数差分以后,都能通过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除第二产业占比外,都能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根据豪斯曼检验和协方差检验,确定选择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为最优的模型选择。

四、横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东北地区地区金融集聚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的面板估计

东北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对第二产业的占比的影响进行面板估计,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i是东北的三个省,Industry是第二产业占比,Insurance是保险业的聚集程度,Banking是银行业的聚集程度,αIndustry是平均的截距,α※Industry是具体某个地区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μi,t为为误差项。此处采用截面加权估计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面板数据的系数估计值

表3 面板数据的个体影响系数估计值

东北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进行面板估计,模型构建如下:

表4 面板数据的系数估计值

表5 面板数据的个体影响系数估计值

通过上述模型估计,可得到以下结果:

(1)在金融集聚度对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拟合中,F检验的p值都小于0.01,说明拟合的效果是可靠的,可以利用拟合的结果对保险业和银行业对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2)从表2可见,保险业和银行业的聚集程度,对于第二产业的系数均为负。说明金融方面的聚集程度升高,对于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而且由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还有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空转,而引起对于工业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在保险业与银行业的系数中,银行业对应的系数(-0.341)的绝对值大于保险业对应的系数(-0.080)的绝对值,银行业变动1%比保险业变动1%对于工业的影响更较为明显。说明银行的发展对于工业的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是保险业体量相对较小,增长的变动为明显,因此也不能忽略保险业对工业的影响。

(3)从表4可见,保险业和银行业的聚集程度,对于第三产业的系数均为正。说明金融集聚的程度对于东北地区的服务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尤其在东北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发展保险业和银行业,对于发展东北地区的第三产业,调节经济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从表3和表5可见,辽宁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个体影响系数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差异都比较大,说明辽宁省的经济结构上相对于其他两省的差异性。

(二)其它地区的金融集聚对于吉林省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

合作与共赢是当前发展的共识。因此,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寻求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相互借鉴发展的经验,相互推进项目的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因此,在这里进一步分析,中国其他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的金融集聚情况对吉林省的服务业和工业的溢出效应进,以此来寻找对吉林省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有明显溢出效应的区域、吉林省尚未进行广泛合作的区域及对吉林省的工业和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区域。

首先对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检验后发现,在0.1水平上可以认为对数差分以后的数据是平稳的。因此所有的数据都采用经过对数差分的数据进行计算。经过计算发现,吉林省的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保险业和银行发展联系的F检验的P值未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吉林省的工业与服务业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联系相对比较弱。

构建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对吉林省的第二产业的溢出效应模型:

IndustryJilin=c+γ1InsuranceJilin+γ2BankingJilin+γ3InsuranceWest+γ4BankingWest+μt

模型估计结果见表6。

表6 第二产业溢出效应系数估计值

构建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对吉林省的第三产业的溢出效应模型:

ServiceJilin=c+φ1InsuranceJilin+φ2BankingJilin+φ3InsuranceWest+φ4BankingWest+εt

模型估计结果见表7。

表7 第二产业溢出效应系数估计值

从表6和表7,可得到以下结果:

(1)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最为密切。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有比较多的工业产品流通。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产业多以精加工为主,与东北地区的工业产品的联系程度比较小。

(2)从表6可知,在考虑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情况以后,吉林省的保险业和银行业对于第二产业的影响仍然为负、对服务业的影响仍然为正。这也上一部分对于东北地区的保险业和银行业对于本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影响的情况相同。

(3)从表6可知,西部地区的保险业的发展对于吉林省的第二产业发展的系数为负,说明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对吉林省第二产业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

(4)西部地区的银行业的发展对于吉林省的第二产业发展的系数为正。可以发现,在西部地区的银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融资等方面的条件的发展,更有利于与吉林省开展工业品交易,对吉林省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西部地区的保险业的发展对于吉林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的系数为正。反映了西部地区的保险业的发展对吉林省的服务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也可以作为吉林省和西部地区加强交流的方面,以提升自身的第三产业。

(6)西部地区的银行也的发展对于吉林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的系数为负,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银行业发展,使西部可以优先开展适合自身的工业产业活动,而减少对于外部的服务业的交流与投资。所以,这不是吉林省可以借力发展服务业自身的因素。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产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在部分程度上,解决东北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这对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对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都具有比较大的益处。

在近期提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到了很多与金融方面有关的条目。发展金融产业,在对于近期的2020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具有正向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占比不断上升。

吉林省的工业与服务业与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聚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但是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关联程度却很小,这反映了吉林省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联系比较少。这也使吉林省在中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没有通过其他地区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市场需求,使自身得到发展。因此,吉林省应加大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建立更多的贸易联系。

吉林省的工业在近期虽然处于产能过剩的困难时期,但是工业仍然在吉林省的经济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而与中东部地区建立产业联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借力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对于吉林省自身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最近的两年,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已经接近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加强吉林省与西部地区的传统产业联系,来改善吉林省近期经济的困难情况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1]李 静,马丽娟,李 丹.我国金融集聚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25-132.

[2]Galbis V.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 Theoretical Approac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77,(2): 58-72.

[3]Da R M,Hellmann T. Banks as Catalysts for Industrial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2,11(4):366-397.

[4]Aghion P,Howitt P,Mayer-Foulkes D.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Theory and Evidenc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173-222.

[5]Fisman R,Love I. Trade Credit,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and Industry Growth[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1):353-374.

[6]Carlin W,Mayer C. Finance,Investment and Growth[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1): 191-226.

[7]Binh K B,Park S Y,Shin B 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Growth: A Direc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R]. Working Paper,2005.

[8]伍海华,张 旭.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11-16.

[9]张文云,徐润萍.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效应分析[J].南方金融,2004,(6):22-25.

[10]徐怀礼.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12.

[11]傅 进,吴小平.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J].金融纵横,2005,(2):30-34.

[12]肖大伟,高 陆.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支持[J].经济研究导刊,2007,(8):61-63.

[13]杨 琳,李建伟.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上[J].财贸经济,2002,(2):9-13.

[14]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36-48.

[15]黎平海,王 雪.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6):27-37.

[16]石 沛,蒲勇健.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11,(1):39-44.

[17]施卫东,高 雅.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73-81.

[18]王冠凤.金融聚集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溢出效应研究[J].区域调研,2015,(8):69-76.

[19]韩 哲.中国区域金融业发展非均衡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0]张 亮,孙浦阳.金融发展、国际贸易与FDI流入[J].产业经济,2011,(5):20-29.

[21]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2]李 扬.金融中心:聚集金融资源的有效机制[J]. 经济管理,2003,(9):60-63.

[23]张 肃.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5):100-103.

[24]苟小兰.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姜 野]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Cluster of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o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inancial Cluster of the Regions Other Than Northeast Region to the Jilin Province

BAI Jiang1a,WANG Hong-shi1b,MA Li-juan2

(1.a.Northeast Asia Research Institute;b.Busiiness School;Jin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Institute of Finance,Jilin Business School,Changchun 130012,China)

In this paper,the Financial Cluster Level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region in China and the Financial Cluster Level of the four major regions in China are calculated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the 31 provinces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northeast regions is better than it of 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but lack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finance in Jilin Province is in the bad situation in northeast regions,close to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far behind Liaoning Province. Panel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the financial cluster on the ratio of the 2nd and 3rd industry.

financial cluster;industrial structure;spillover effect;panel data model

2017-01-08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2014BS41)

白 江,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F832

A

1671-7112(2017)04-0101-08

猜你喜欢

保险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京津冀第二产业结构趋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