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发展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2017-02-24高宝全刘洪涛曲长海

关键词:毕业生质量

高宝全,刘洪涛,张 波,王 炜,曲长海

(黑龙江科技大学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内涵发展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高宝全,刘洪涛,张 波,王 炜,曲长海

(黑龙江科技大学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十三五”时期,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是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拟从要素设计、目标设计和评估设计三个方面入手思考就业质量的构成。提出通过思想认识科学化、素质拓展全程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工作手段信息化、市场开拓多元化、就业服务精准化,来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1]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处于新阶段、学生思想出现新特点,就业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态也面临着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新挑战,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也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诉求。

一、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校强、国安。

1.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国外发达国家将就业质量视为与世界和平、人类发展进步、参与世界竞争有重要关联,并形成了国家层面就业质量评估框架,如国际劳工组织使用“体面劳动”标准,欧洲在2001年明确将就业质量纳入到欧盟EES战略中,并提出就业质量指数EQI测量体系。

2.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党和政府的全新要求。就业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国务院在今年2月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目标。”教育部在2014年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编制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民群众的内在诉求。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是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千家万户的希望工程,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就业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毕业生更加注重选择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2]

4.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反映,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业质量本身不是孤立的,更像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来折射学校的办学情况,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检验标准构成

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具体包含三个子系统:要素设计、目标设计、评估设计。

1.要素设计

包括就业率高、结构合理、专业对口、薪酬较高、学生满意、单位满意。

(1)就业率可以综合评估(离校前)初次就业率和(毕业当年)年终就业率。

(2)就业结构可将每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区域流向、生源地报到和就业地报到比例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也可将上述各项要素设计权重系数进行校内分专业就业质量评估,各专业同时可以结合专业建设分析本专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3)专业对口率数据主要出自省就业管理信息系统。

(4)薪酬待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定量。目前,应从应届毕业生离校前后开展薪酬待遇调查,升级为毕业半年后的薪酬调查。升级和完善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时机成熟时开展分专业定期调查获取数据,再联合校友会数据,绘制专业薪酬图谱等,这些可作为专业发展研究和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素材。

(5)“学生满意”评估应主要以毕业生综合考量工作时间、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工作声望、工作稳定、人文环境、职业前景等,设计问卷,毕业生分项进行自我评测打分。

(6)单位满意则主要考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人岗匹配的综合评价,通过调查问卷或第三方评估测定。

2.目标设计

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学校现状的基础上设定长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3.评估设计

在评估设计方式上主要有定性、定量和定期。定性是指观测和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探索就业质量的内在变化规律,对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判。定量是指评估具体指标数值,以数据呈现的方式反映就业质量。定期则是指动态呈现毕业生就业质量,可以建立动态就业数据库,对历届毕业生不同时间节点的就业质量开展跟踪调查,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数据来源主要有:省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第三方评估和学校调查数据。

三、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可以通过采取“六化”工作措施,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1.思想认识科学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毕业生就业正如企业的产品销售,百年企业的成功离不开高质量的产品,需要生产、包装、营销、市场反馈等链条的无缝对接,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服务、单位反馈等协同化的精准育人。从供给层面视角出发,研究就业质量提升的内在机制,做到“六个结合”,把就业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在经济转型提质中求机遇,与高等教育改革相结合,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中求同步,与学校重点工作相结合,在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中求作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相结合,在高水平应用大学建设中求贡献,与各教学单位专业特点相结合,在专业学科建设中求服务,与自身内部要素相结合,在就业质量评价上求全面。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教育总量世界第一,由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的呼声传遍各个领域。教育改革同样进入深水区,脚步即将临近的招生制度改革必将带来连锁反应,生源质量和专业排名的相互影响将更加显现。招生、培养、就业已由我们传统认识的单循环影响变为相互依赖的闭锁多循环,生态链的淘汰法则也将更加严厉。就业质量评价也会面临着从自我发布质量报告到国家层面委托第三方介入的多元化、专业化评估。提升就业质量的保障机制、工作机制、考核体系等亟待完善,同时,就业工作也需更大的视野延伸工作的广度,从传统的教育、指导、推荐等领域,延伸到结合大数据对就业规律、趋势等的调查研究,形成协同育人联动机制。

2.素质拓展全程化

推进“学业·职业·事业衔接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网络与线下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五课堂”建设:网络微课堂、朋辈教育课堂、就业指导课、生涯规划课、就业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并以就业教育活动作为试点,推动就业工作项目化管理。在第二课堂中,着力打造品牌活动,例如“就业教育服务月”“求职简历大赛”、模拟求职真人秀“现场职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创业大讲堂”“聆川讲堂””就业精英训练班”“就业创业微电影大赛”等。

就业指导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上,通过“五统一” 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统一培训、统一大纲、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备课,规范教学内容,提高质量底线,鼓励攀登高线,定期组织专人研发课件和示范课。开发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依据“面向应用、重在素质、系统发展”的构建思路,系统发挥三个模块之间的功能作用,体现课程整合互动的特色,突出课程实用、够用和管用。 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对专业教育的补充,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3.队伍建设专业化

按照就业指导教师“五个走”的标准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一是往高处走,要加强学习,吃透政策,掌握就业指导的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大局,就业指导水平要高一点。二是往平处走,要锤炼具有实效的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心声,和学生贴得更近,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往深处走,把就业当成学问做,善于钻研和寻找规律,把握就业工作的根本,抓住关键点和关键环节。四是往远处走,要积极了解社会发展,了解用人需求,了解一线的各种信息,更要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往专处走,要进入企业人力资源部进行挂职锻炼,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等做助理工作,了解和掌握企业招聘、人才培养、使用的流程和措施。通过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增强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能力。

4.工作手段信息化

着力打造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建设以“一网两微”为重点的O2O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升级就业信息网,构建用人单位、学生、就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各类事务办理线上“一站式”服务,升级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实现就业信息扁平化精准投递,充分发挥工作微信群便捷作用。升级和完善企业资源库和毕业生数据信息库。利用“变道超车”的思维,及早建设基于视频洽谈系统的网络视频宣讲会和远程面试室,继续推动互联网+元素引入各类招聘会。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工作效能。

5.市场开拓多元化

立足区域、注重行业、面向全国,对就业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在传统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打造“三个平台”,多渠道开展就业市场建设,以基地化建设推进市场开拓。一是“行业协作式校企互动平台”,以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为依托开发行业性就业市场,如煤炭行业、石墨行业、建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等。二是“校地联动式市场拓展平台”,以校地联合体为依托开发地域性就业市场,如已合作的宁波市、东莞市、盐城市、鹤岗市等。三是“多方共享式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开发网上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并组织毕业生参加大型网络招聘会,利用“变道超车”的思维,及早建设基于视频洽谈系统的网络视频宣讲会和远程面试室,继续推动互联网+元素引入各类招聘会。通过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6.就业服务精准化

精心做好就业工作的“加、减、乘、除”法,构建起功能完善的就业服务支撑体系。加法,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择业水平和就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就业精英培养计划和就困生帮扶计划抓两头带中间;减法,就是要不断化解大学生的就业障碍和不利因素。乘法,就是要逐步建立 “招生—培养—就业”互联互通的反馈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并深入挖掘就业数据的潜在价值,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大数据分析和趋势研判,推动协同育人。除法,就是要将就业压力分解到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类群体中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良好局面。[3]

总之,高校应高度重视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谈就业质量不能脱离就业率,更不是推倒重来的新话题,而是以聚焦质量继承和发展工作,是从新的视角赋予就业工作新内涵,毕业生就业率如同经济领域GDP,不能唯就业率但是不能没有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就业率长期稳定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从根本上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手段,通过就业质量数据的分析和趋势研判,可以实现由后端的数据总结转变为前端的市场导向,进而推动协同育人。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

[2]鲁学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内涵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2).

[3]阳国亮.就业,做好“加减乘除”[N]. 人民日报,2007-06-21.

EmploymentQualityofUniversityGraduatesFromthePerspectiveofConnotationDevelopment

Gao Baoquan,Liu Hongtao,Zhang Bo,Wang Wei,Qu Changhai

(Department of Admissions and Employ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7,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focu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i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factor design, target design and evaluation design.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the scientization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whole-process of quality expands,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m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of work mean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precision of employment servic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aduates;quality of employment

G645

:A

(责任编辑:宋瑞斌)

1672-6758(2017)09-0009-4

高宝全,硕士,讲师,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互助就业’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542250);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GLE07)。

ClassNo.:G645DocumentMark:A

猜你喜欢

毕业生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质量投诉超六成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