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类课程双语教学问题浅析

2017-02-23朱德忠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摘    要: 本文基于来自教学一线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双语课程教学方法摸索,着重探讨金融类课程在教学流程与教学效果等方面所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在当今互联网开放教学平台环境下,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融课程教学目标与高校双语教育教学特点,将双语教学在课堂内外连接在一起延伸拓展,以期为满足本科生长短期合理学习及强化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需要,提供改进金融类课程双语教学的革新思路。

关键词: 金融课程    双语教学    内外一体化教学

一、课程教学的“元素配比”问题

金融类课程专业性较强,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名词很多,包括概念、理论或是实务流程。为了使受教学生能听懂并消化吸收,笔者根据本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信息反馈及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应合理“配餐”施教。

相对于快速发展的金融实践和大量的金融资讯,仅靠具体、有限的课堂时空范围,以及仅有教材单一学习资源,就显得滞后和单薄。为此,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补充、整合,强化课后自修内容的指导。

通过按照典型性、系统性、适用性原则剪裁和设计课堂授课内容,应在课堂内外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互动,较多增加专业术语、理论及实务流程的通俗化、形象化PPT、WORD与优化板书展示,辅助以精选VCR视频与筛选及有机嵌入相关金融教学案例分析、模仿练习等课程一体化教学材料,着力于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复习,便于受教者对专业知识的及时下载和保存,并“全天候”具体认知、反复揣摩,由此促使学生既可以利用充分的业余时间提高对教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的财经知识面,又可以促使学生利用便捷的学习条件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改善,从而切实把握金融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应用分析水平。否则,难免因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法单一导致授课流于空谈。这就客观上要求在课程信息资源设计中有多元化、多渠道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如我院2012年编撰金融保险教学案例集)[1]。这有利于缩短受教学生从学校“校门”到银行“行门”的空间与时间距离,使学生综合业务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今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为社会服务。

针对金融类课程不同的开设对象,应按专业学习目的需要与学时长短,具体设计和建构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院一直定期讨论、修订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课堂精选“食材”与课后业余“小灶”元素配比,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内容配比,以及理论知识与实务案例内容配比,教学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执笔板书配比,学术规范用语与时下流行元素配比,等等。

二、课程教学的“贴心构造”问题

课程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主导者是该课程所有教师及其所属专业教学团队,而具体课程教学与授课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应该是教师个体[2]。教师如何教学并与学生达到“和谐共处”甚或“教学相长”至关重要。

(一)课程教学过程应予合理设计,起点要适中。

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行为,又需正视课堂外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内容新知教学,又需关注课堂于始于终两端时间的内容安排与方法运用。例如,在金融课程“IPS”(全称International Payments and Settlements,国际支付与结算)双语教学中,笔者在对新课前和新课终阶段把控上创新性利用网络平台资源,通过下载播放的精短专业视频并结合PPT、板书、点评等多样方式,予以扼要回顾上期旧识和总结本期新知,穿插疑难点提示或提问互动,借以提高学习兴趣与厘清内容结构及疑难点。出于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认知,筆者采用英文的课程教材和英文课件(PPT)及英文讲稿(主要专业术语加注中文对照),并先后上传至博客空间和QQ课程教学群的文件中。课堂上使用英语案例、英语问答,以及各章使用英文布置作业和测验。在讲解环节,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法,着重使学生能听懂、能理解所讲授的专业内容[3]。试想,如果盲目地“追求时髦”,要求学生过多使用全英语作答,学习目标与要求定得过高,超出了学生的英文水准和专业理解能力,则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势必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追求英语学习(力求听懂单词和句子结构),另一部分追求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力求领会掌握),其结果往往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二)课程教学方法应当多管齐下,要注重师生的互动。

无论是哪一种课程教学模式,都强调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也不例外[4]。如果是非双语教学,互动技巧还是比较多的,师生沟通起来很容易。但怎样在双语教学中让师生互动起来?因为双语教学借助外国语言来传授学科知识,所以双语教师有必要构思教学过程的互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构建现代信息条件下“视、听、动”三维立体课堂。

1.运用一定的体语与口语相结合,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于双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对学生的词汇量掌握及提高听力能力的要求,加之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记笔记和听懂老师的英语授课方面有困难。如果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经常脱节,教师又不加以引导,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思维就会脱离课堂。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构思一个被学生普遍接受的授课方式。双语教学中的体语是指教师利用非语言行为(肢体语言)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包括教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演示等,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外语的意义。

2.提醒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做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的新知识的获取欲望。在讲新内容之前,给学生一个“引子”,借以回顾相关知识,这对双语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学生在接受新内容时,需要较快地进入两种环境:一是语言环境(在此指英语),二是学科知识环境。如果不能很快进入,学生理解速度就会与教师讲解速度脱节。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先提醒学生回忆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使之更快进入环境,这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3.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单一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并督促学生用英语来思考、回答问题,不仅师生能互动起来,而且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张口,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会逐渐适应这种模式;当学生发言出现犯难或偷懒情绪,企图以母语来取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哪怕是用几个关键词或近义词来表达意思。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使之树立信心,逐步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积极适应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课堂教学模式。

4.精挑细选专业优质教学视频片段,既能观摩名家名师课堂讲授内容、授课艺术,又能通过横向比较,利于取长补短,开阔本校师生的视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多的是激励思考。通过分享式或交流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开放的比较视角下多方面了解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而要保证课程教学的效率,就需将播放内容及其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把英语作为课堂教与学媒介语言的目标。为此,笔者在课堂上特意采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同名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影像进行选择性播放、间歇性引导,由于借鉴性很强,有效补充或延续了课堂讲授内容,多媒体片段播放间歇予以设问和讨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投入均成效明显。

三、课程教学的“延伸拓展”问题

作为金融课程教学“流程预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新环节,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恰当运用到金融课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中,有助于克服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目前高校教学中依然有一种观点认为“授课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讲授。课前准备是基础,授课是关键……想要讲好一堂课,除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衣着打扮等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5]。笔者认为,本轮次课堂授课并不意味着就是下一轮次授课的翻版,而应当在课后需要“两个跟进”:一方面及时跟进课后的教学(网络)交流,另一方面及时跟进课后的教学总结——不仅要在有限的课堂既定学时内精讲传授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在广阔的课外时空中,从开放性、探究性、新颖性等多个维度来延伸良好的导向作用。例如,IPS双语课程新近借助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积极引导和运用以“自学、自测、自评”为主要教学特征的“三自法”来延续和完成课外继续教学活动,以便系统培养和持续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进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课程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后者直面学生,时空有限,教学信息传达路径简捷、高效,并得以实时观察学生即时反应和易于贴近学生内心世界;前者外延更加宽阔,时空自由,可以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需要尤其是研究性学习、钻研给予持续性的分层次满足。从传统教学过程及其成效来看,学生的学习收获以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或局限于课堂学习效率,相形之下,如今得益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推行,自主学习的空间被打开,学生们的学习模式得以较大转变,不再止步于课堂45分钟的“聚焦”。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不应囿于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讲授完成便一走了之,理当“以学生為中心”,课程教学主动从时空有限的课堂“延伸拓展”到课外广阔的互联网大平台上。

例如,笔者曾在“国际结算概述”部分的双语教学过程中,自觉注重课堂授课内容与课外辅助材料的协调配合:一是在课上“开宗明义”,先英文展示该部分授课计划、学习要求,继而紧密结合金融学原理讲述国际结算的史实沿革、发展影响及其趋势变化,并适时辅之以实物图片、视频问答与学界动态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来设法寻求“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关注、争鸣,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在脑海里能够留下深刻印记,以免在课堂上“虚掷光阴”;二是在课后“对症下药”,在授课班级的本课程双语教学专用平台上提供相应的课程电子讲义提纲与知识要点、教学精选视频部分与相关讨论问题,以及“文献选读”“同学作品”等扩充性学习与学术研究资料;此外,还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学术性“网络资源”等。从该课程近年教学体验与受教学生信息反馈两方面调查情况来看,IPS双语课程教学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任森春,黄华继.金融与保险教学案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任康钰.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货币金融学”本科教学及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6):28-30.

[3]朱德忠.金融专业本科课程双语教学探析[J].北方经贸,2007(4):127-129.

[4]孙桂芳.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的探讨[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6):87-91.

[5]王欣.提高金融学讲课质量的若干因素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1):115-116.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重点教研项目“‘IPS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学习结合实践”(项目编号:acjyzd201405)。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
国际班生物双语教学实践与分析
“合理选择饮食”的双语微课教学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