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7-02-23樊跃发李晓燕
樊跃发,李晓燕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樊跃发,李晓燕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解决中国各方面难题的长效之策,而有效的政党治理又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政党治理的视角透视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理论层面上有助于明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推动自身的发展变革、如何管好党、如何执好政、如何推动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从现实层面看,发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以及厘清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明确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实践的内在联系,对推动和把握二者的互动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有裨益。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系列挑战,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价值路径、制度路径和实践路径来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完善政党治理的过程中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从严治党;政党治理;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目标也是过程,而执政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力量,起着统揽全局的作用。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首先推进政党治理,因为政党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治理绩效的直接体现。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执政理念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继“四化”之后提出的“第五化”,是对治国理政的新探索,也是对国内外系列挑战的积极回应。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目标和做出的新探索,它是指党领导人民进一步完善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创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党和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与制度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富于生机活力,更加兴旺发达。在一般情况下,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其中,治理体系是指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是指治理的素质和方式方法,也就是制度的执行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
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治理更多强调基于多元、合作、协商基础上的管理,重点在于管理的多维性,而管理是垂直的,从上而下,由政府管理群众。具体来说,治理与管理的最大不同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管理的主体仅仅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是相对的、互助合作的。管理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还要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和市场之间的共同作用。第二,治理的模式更倾向于合作和包容,而管理通常是强制的、刚性的运作模式。第三,从治理的效果看,管理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不断受到质疑,而治理的效果则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治理这种民主式、互动式的社会运作方式不仅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挑战
1.世界历史发展背景
从世界历史发展背景看,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形塑其历史,决定其富裕与贫穷、先进与落后状况。在当代,国内大量急迫的社会治理难题向现代化国家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构成了新挑战:如何建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如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提升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提高工作效能效率;如何持续促进发展、保有社会活力以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保障民众权益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凝聚社会共识等。
国家治理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多的难题,是因为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转型或社会嬗变。一是由控制型社会向自主型社会转型。国家权力由中央向地方、基层的转移和向经济、社会领域的扩散意味着控制的放松与社会主体自主性的增强。二是由静态社会向动态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不仅打破了以城乡分割和身份固定的内部封闭格局,也打开了与世界隔绝封闭为特征的静态社会,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持续激发社会活力。三是由经济增长型社会向可持续发展型社会转型。长期片面地对经济增长特别是GDP的强调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中国开始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径路。四是由低风险社会向高风险社会转型。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因素被全面激活,人们对利益的放纵追逐有可能全然不顾行为的道德考量,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来源与风险扩散的途径,多种风险大量并存。
2.国际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形势及周边环境日益严峻复杂,中国只有首先把自己内部的事务处理好,形成强大的内部合力,才能有效应对外来威胁与挑战,昂首走向全世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的转化和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正是对日趋增多社会问题的最佳应对之道。
二、全面从严治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国家一般实行政党政治,由政党来主导国家建设,因此政党治理必然会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健则国盛,党弱则国衰。“不论在历史逻辑上还是在政治逻辑上,政党都是国家的前提,即政党建立国家并领导国家。”[1]对执政党而言,只有率先推进以自身现代化为旨归的改革,实现由管理型政党向治理型政党的适时转型,才能承担起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一)制度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认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他还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2]。
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既可以推动执政党自身的进步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国家民主化法治化进程,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促进国家各项目标的实现。由于党的制度建设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乃至反腐倡廉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制度治党是推动党的建设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治本之策,也在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系统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制度治党,就是指党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规章制度,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规范程序,有法必依,有制必从。国家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同党内制度的不完善息息相关。例如,党的制度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存在制度死角,留有“暗门”,开有“天窗”,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有效的制度监督体系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体系,制度执行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许多制度形同虚设,成了“稻草人”,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空有其表,沦为摆设。因此,必须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管党治党,提升党的自我约束力,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党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公共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凝聚者与代表者,具有超强的组织、动员和整合其他国家治理主体的能力,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导性力量。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的方式来领导国家治理,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和国家治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党执政能力现代化;党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决定性保障。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建设可以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这些都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打造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通过不断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执政规律,从而不断提升党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协调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党的执政能力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完美契合。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建设可以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劲有力的动力支持。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是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背景下展开的,政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个人等都是治理的主体,利益矛盾交叉重置,政治诉求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与其他多元主体进行有效互动,平衡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统合协调日趋鲜明的利益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其他主体的积极作用,增强其参与国家治理的协同性,增进其对党执政的认同感,形成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三)治党绩效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随形势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国家治理现代化课题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在完善自身治理的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带领国家踏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
1.执政党的威望和合法性是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权结构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所以其威望和执政合法性的生成是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威望和执政合法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但威望和执政合法性又不是天然生成的,从根本上讲要有赖于执政党自身治理和政绩治理的绩效。也有研究者提出,威望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主要有:第一,合法律性,指执政者依法办事;第二,有效性,指执政者自身治理与取得的实际政绩的有效性;第三,合道德性,指执政者按照道德准则和律令行事,其行为合乎基本的道德要求[3]。这些观点都论述了对于执政者而言威望和执政合法性存在的必要性,也证明了执政者自身治理与实际政绩的内在关联性。很难想象,一个连自身都治理不好的执政者会把国家治理好。因此,要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应该先管好党、治好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2.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前提
从严治党,首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追求,不忘初心,常怀爱民之心、责任之心、律己之心、敬畏之心,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表现出铮铮铁骨、高尚风范。其次,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杜绝作风浮夸、华而不实的不良风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风格推进治党工程。再次,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反腐败工程建设,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政目标。最后,必须提升能力素质。各级干部党员面对困难挑战时要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责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谋发展的能力、化解难题的能力。
三、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由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党治理的密切关系,可以推断出政党治理本身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政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并行不悖,政党治理现代化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与水平,可以遵循以下路径。
(一)价值路径
“政治社会的建立并非基于法律,而是基于情感、信念、思想以及组成社会的那些人的心灵和思想的习性。”[4]“现代化涉及价值观念、态度和期望方面的根本性转变。”[5]文化和价值建设对政党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党治理有必要进行政党文化和价值的重构,以全新的价值旗帜引领政党建设实现自我革新。政党文化是指党内所有党员共同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政党的软实力,起着一种引导作用。如今党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应该依靠先进的政党文化来凝聚党员和群众。
(1)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我国在具体的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党治理的最基本的理论遵循,必须严格遵守。党领导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政党治理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党治理的战略制高点,必须牢牢把握。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把握政党性质不动摇,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这是进行政党治理必须坚守的性质底线。除此之外,在政党文化建设中还应该追求民主、公正和法治,尊重差异,大力倡导开放性、包容性政党文化,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去执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
(二)制度路径
制度治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所在。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凸显了党的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党的制度体系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作风制度、基层组织制度、权力运行和反腐倡廉制度等。
1.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关于社会主体的硬性规范,对保证社会的正常合理运行有着特殊的功用。党的制度体系应该实现治党过程中的全面覆盖,其设计应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形成全面的完整的党的法规制度链条,发挥党的法规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党的各种领导制度、理论教育制度、基层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进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都要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彼此协调,形成有机整体,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充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不给腐败创造条件。党的法规制度应当明确表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使党员干部在行为处事时有法有规可依,要力避空白漏洞或表述模棱两可,从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
2.构建制度执行的监督问责机制
制度的功用在于执行实施。如果执行实施不力,再多的制度也会沦为形式,名存实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6]好的制度离不开铁的执行,没有有效的制度监督问责机制,制度的落实就没有保障。监督问责机制是硬约束。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谁不执行或违反制度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监督问责机制是为党员干部执行制度而设置的一道“紧箍咒”,可以确保党员干部对执行制度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的状态,杜绝各种违反制度的滥权任性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应该是实践问题。理论阐述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在实践操作中做得漂亮。大党治理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对领导13亿多人口进行现代化建设、自身也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把“全面从严”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践行动。
1.构建领导带头责任机制
党员领导干部是集执政主体、治党主体、治党客体等众多角色于一身的重要力量,其行为表现直接影响党的形象。要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己身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要认真带头执行作风纪律的相关规定,做到廉洁自律、操行高洁,为其他党员和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形成领导示范带动、干部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另外,光提要求,没有相关机制做保障,要求也只能落空,所以还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把各项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注重责权对等,形成领导带头的责任认定机制、责任执行机制、责任监督机制、责任倒追机制和奖励评价机制的完整体系。
2.打造现代化信息政党
随着公众的社会参与和利益诉求意识的增强,网络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成为公众发表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便捷渠道。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新手段来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网络政党,网络政党既是潮流也是趋势。党和政府利用网络设备通过各种渠道来征集民意,不仅可以激发个体的表达和参与热情,增强个体的话语权和参与能力,还可以促进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另外,党通过网络平台来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开党务信息,展示创新成果,为党的建设提供新途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办事效率。除此之外,通过网络为党员提供教育培训的平台,党员群众随时可以从平台获得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从而提高党员的学习主动性。
3.加强党的思想教育的实践化
加强党的思想教育的实践化就是党要重视思想教育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把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党员的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制定严格的理论学习计划和党员考核制度,不断烘托政治理论学习氛围,提升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明确信念,坚定方向,砥砺意志,让党员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入领会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性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四、结 语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党治理密切相关。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应对国内外各种问题的必然选择的大背景下,从严治党已经构成其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环。治国必先治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和谐共舞,是中国走向未来 的必然路径。
[1] 林尚立.党、国家和社会——党实现领导核心的政治学思考[J].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1):15-16.
[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9-333.
[3]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4-47.
[4]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5.
[5]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5.
[6]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27.
[责任编辑 位雪燕]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and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FAN Yuefa, LI Xiaoyan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Shanxi,China)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is a long-term solution to various problems of China, in which the effective party governance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The study of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 governance helps clarify CCP’s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as a ruling party, ways to manage the party, rule the country and promot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tate development; on the realistic level, exploring the path of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and clarifying the inherent rule provides power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and state governance both in logical respects and practical respects facilitates Chinese rejuven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In face of variou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allenges, CCP can enhance its ruling ability via value, institution and practice path, thereby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Party governance; realization path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1.002
2016-11-15
樊跃发(1964—),男,山西山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工作。 E-mail:644711418@qq.com
D602
A
1673-9779(2017)01-0006-06
樊跃发,李晓燕.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2017,18(1):0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