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意义及设计艺术

2017-02-23渠亚会李允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内容内容

渠亚会,李允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曲阜,273165)

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意义及设计艺术

渠亚会,李允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曲阜,273165)

微视频;以微见著;补白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实现翻转的重要载体。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具有以微见著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异步学习的需求。在微视频设计中应追求“补白”的艺术。围绕微视频的“问题化、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微视频心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视频表征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进行“补白”设计。

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方兴未艾,作为翻转课堂有力抓手的微视频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关注。一项"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微视频制作有难度";而来自学生的诉求是"微视频中问题应该明确""微视频不要过于单薄""微视频应该有趣"等。[1]微视频的不可或缺、有难度、质量不高的现状,要求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其意义或作用,追求设计的艺术。

一、微视频的"以微见著"

微视频是指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微"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时间短,相对于传统课堂的40-45分钟的教师讲授,微视频所展示的只有5-10分钟;二是内容精炼,微视频是以问题或知识点为中心。虽然时间短,但对引导学生的学习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有"微中见著"之功能。

(一)问题化内容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

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授中获取较大容量的知识,但由于这些知识多属于陈述性知识,是教师个人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知识的静态性、逻辑的严密性、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较多地局限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设计是基于劣构问题的内容提取,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而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依赖死记硬背就可以轻易解决的,需要学生不断猜想,通过验证、探索改进自己的原有观点,从而促进对问题所包含内容的意义建构。

(二)形象化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的学习资源日益呈现多样化,其差异性也日益凸显。微视频是由视频设计者精选教学内容,将文本上的图文信息转化为更为立体、生动的视频素材。这种更多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的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可以认为微视频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其他一般性的传统学习资源。微视频比传统传统学习资源更强调教学内容的问题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这种以网络平台为中介的方式也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情境化,使学习内容随时产生、发展、变化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灵活性使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异步学习需求

"个性化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倡议,是"为了一切学生"改革理念的应有之义。作为每一个学习的个体,由于生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会凸显出差异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认知需求的不同,教师难以统一满足学生的全体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的覆盖为学习提供了泛在的学习环境。那么,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利用泛在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的自由,使得个人学习空间得以扩大,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促进其对学习的意义建构。具体来说,学生针对教学目标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观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整视频进度,掌握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二、微视频设计中的 "补白"

目前,针对翻转课堂中微视频设计,王觅教授提出了教学微视频心动设计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弥补了在线学习与学生互动不足的弊端。将"教"与"学"更好的联系起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心动设计模型指出微视频教学效果受到教师、教学内容、视频、学习者四个要素的影响。根据相关传播理论的指导,以上四要素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艺术、知识内容设计、视频的属性表征、学习者的内驱力。为了区别知识与问题,在此,故将知识内容改为教学内容,实际上,四种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影响微视频的设计质量,然而教学内容设计、视频表征的设计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影响微视频效果的关键因素。[2]基于此,围绕微视频的问题化、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对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设计、视频表征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艺术应当进行适当的"补白"。

在绘画中,补白指为使作品内容更丰富,意境更悠远,作者利用印章或文字等形式在空白处进行润色。为使微视频的设计效果更佳,结合"补白"艺术,在促进学习者的内驱力完善的同时,针对其教学内容设计和视频表征设计提出设计构想。

(一) 微视频教学内容设计

微视频教学内容的承载以及为激发学习者的"心动"需要教师在微视频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必要的补白。那么,如何补白?

1.劣构问题设置补白,增强学习迁移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以良构问题为主,即便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和与生活有些脱离的良构问题,与良构问题相比,劣构问题往往不像很多良构问题可以随口而出,需要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思维的"碰撞",由此,为了增强学生整合、创新和迁移学习内容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视频中的问题应以劣构问题为主,且问题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的个别要素缺失,问题的含义不明确,解决问题的原则不固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评价问题解决的标准也不唯一,解决方案没有正误之分。[3]

设置劣构问题时,教师应注意劣构问题的深度,劣构问题并非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则不同,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劣构问题。然后,教师就应当考虑将要设计问题的原初情境,确认学生能从微视频的学习情境中利用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如何描述情境以发现解决方案。在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灵活性使用,恰为学生思考劣构问题提供了时间保障,学生可以自己掌握观看视频的时间,进一步思考劣构问题,从已知信息中得出结论并发现附带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多种解决方案。

2.简短的互动练习或测试设置补白,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和迁移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短时记忆的通道和容量是有限的,大脑中的记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消失,要使大脑中的长期记忆变得更加牢固,应当将新内容输入大脑并坚持接触和练习,所以,教师可根据视频中的劣构问题设置一些练习或测试题,并能做出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对内容的保持和迁移,另一方面,通过对练习或测试的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便于在翻转课堂上针对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人而教。

(二)微视频视频表征设计

微视频的内容多以结构不良、开放的问题为主,这就需要微视频中视频表征设计时应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图文声像各要素的转换、组接等方式将有效信息强化呈现,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可信"的学习环境,使微视频的设计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基于此,应该在何处补白?

1.相关信息呈现补白,减轻无效认知负荷

在进行视频设计时,为了增强吸引力,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信息会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这些信息的呈现给学习者以吸引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使学习者对认知材料的加工转向对无关信息的加工,从而妨碍了对真正需要学习内容的关注。因此,无关信息的图片、声音产生的认知负荷属于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外部认知负荷,应尽量避免这些无关信息对真正学习内容的干扰,应以集中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以减轻外部认知负荷,从而使学习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本来时间就比较短的相关信息的学习中。例如,小学数学的方程的学习中,视频中呈现出了"谁是英雄、相信自己"这样的文字符号,虽是呈现在视频的角落里,但却形成对学习者学习方程问题的干扰,应当把其删除,这样会更利于促进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

2.蒙太奇设计补白,增加有效认知负荷

蒙太奇是视频拍摄和制作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场景变换,段落间的过渡,镜头、场面的分切等技巧。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使用方式也可以借鉴到微视频的设计中来,微视频的设计需要视频的取景、转换效果和视频画面序列,这些与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作用不谋而合。运用蒙太奇设计,首先通过镜头、场面的分切与组接能将与知识内容相关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增加对有用信息的认知负荷;其次,通过组接后的镜头按一定顺序向学习者展示,给予学习者以一定的思考空间,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最后,正如电影中对时空的再造,视频的镜头剪辑可以再造时空,[4]给学习者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引发学习者思考的时空。

(三)微视频教师教学艺术设计

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和视频表征对于微视频效果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可是视频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讲究艺术性也应当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方面。在学生进行微视频的学习时,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虚拟对话补白,增强情感性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对话的属性可以很容易得到体现,而微视频所体现的学习环境是虚拟环境,单纯这种虚拟环境使得显性互动缺失,极易让学习者无法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存在感的缺失会造成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强,和教师的关系会疏远,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虚拟对话的补白是为了增加隐形互动,创设师生彼此对话的空间。对话内容是在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是对教学内容脚本设计情境化的再现。对话不仅表现为语言的对话,更是思维和情感的对话,教师的"共情感"语言和积极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态度会打破师生物理空间隔离而不利于情感发展的尴尬状态,促进学习者思维的活跃和师生情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时,尽量表现出强烈的对话意识,假设身边有听众学习者,将某些内容设置成对话情境,情境中表现出自己或假设学生表现出对某一问题的反问,或是假设对知识点存有疑惑等。例如,在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中,假如长方形是磁铁,圆形是小弹珠,同学们试一下将两者靠近时手会有什么感觉呢,我来试一下,我说"哇,我将两者逐渐靠近,靠的较接近的时候,突然有一种魔力似的吸引力将两者拉近。"好了,那你们不妨试一下,如果距离越来越远呢……

2.元认知提示补白,促进自主学习思维发展

正如问题式教学,微视频也是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显然,微视频灵活性的特点已为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安排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便利不能取代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思维发展的机会。此时,教师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应得到发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元认知提示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思维发展。具体来说,教师用少量信息提供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然后假设学生明白问题中的信息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问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假设学生的回答后,教师予以提示,学生再据此决定是否修改学习目标,并通过其他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料。然后,教师可以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反省思维,就如刚才假设学生的回答,现在教师可以反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这么回答呢"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是如何寻求解决方法的"。微视频中的元认知提示,[5]可以让自己置于视频中学生的角色,启发学生自己对视频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结语

在翻转课堂中,随着"翻转"而来的教学时间重新分配和教师角色等变化使得微视频在翻转课堂中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微视频的设计效果关乎翻转课堂的应用前景。微视频作为学科知识点搭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知识呈现方式,更多的是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激活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将科技与艺术结合,运把"补白"艺术运用到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设计、视频表征设计和教师教学艺术中,微视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会得到不断的优化,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时空转变的新奇,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也会使翻转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激发。

[1]田爱丽."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86-94.

[2]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高瑞利.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4]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马颖峰,陶力源.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探索[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8(16):31-33.

SignificanceandDesignofMicro-videoinFlippedClassroom

QUYa-hui,LI Yu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micro-video;from the first small beginnings one can see how things will develop;filler

Micro-video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realize the turn in flipped classroom. Small and dapper video see the role of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different students' asynchronous learning. In the design of micro-video,we should endeavor in the pursuit of "filler" tactic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image and individuation"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art design concept in the micro-video, we should use "filler" design in teaching content,video representation and teaching art.

2095-2708(2017)05-0133-04

2017-04-23

:2017-05-1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中小学教学方式的百年变革与反思研究”(BHA160084)系列成果之一。

渠亚会(1990-),女,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 李允(1965-),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G642.421

:A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内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