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驿站及其对现代公务出行的启示研究

2017-02-23高建胜王胜本

关键词:公务驿站职能

高建胜,王胜本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古代驿站及其对现代公务出行的启示研究

高建胜,王胜本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古代驿站;演变;职能;公务出行;控制职能;委托-代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古代驿站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职能与管理方法对我国现代公务出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古代驿站从商代出现至明清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充分发挥了政治军事职能、经济职能、促进文化传播与民族融合职能,为古代公务出行提供了良好环境。古代驿站的管理方法及职能,对我们通过发挥公共部门的控制职能作用和构建出行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委托代理关系来改善现代公务出行具有启示意义。

作为军政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古代驿站的设立与军事战略布局息息相关,在古代战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发挥自身“速文报、利交通”等基本职能的同时,围绕古代驿站逐渐兴起了经济发达的城镇[1];同时,驿站、驿道的日渐发达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朝代不断更迭,经济不断发展,驿站也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职能。因此,笔者认为应走出“驿站仅作为交通史研究”的范畴,从驿站不断发展的功能角度去审视驿站在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或许能产生新的启示。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研究背景,结合古代驿站的各种功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分析古代驿站的管理方式及功能带给现代公务出行的启示。

一、我国古代驿站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驿站历史悠久,商代便出现了我国古代驿站的雏形——临时客舍,至明、清时期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古代驿站制度。

周代疆域辽阔,统治者为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传递军事信息,开始以首都丰镐为中心建立古代驿站。周代的古代驿站为后世驿站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采用专门传使传递信息是周代邮驿的主要传递方式,并且周代开始将传车运用到邮驿传递中。

春秋战国时期,通信组织及邮驿网络出现,目的为保证军情政令的快速传达。为提高军情政令的传递速度,除了原有的步传与车传的邮驿方式外,马传逐渐增多。春秋时期,民间开始出现私人性质的“传舍”,提供信息传递及商旅接待服务。战国时,驿路上开始出现馆舍,接待因公出行的官员与使臣。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集权王朝。秦朝将战国时期各国家使用的邮驿制度与组织进行统一,并称为“邮”,由封建政府统一管理。汉承秦制,邮驿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备。在中央设置专门的官吏负责管理汉代“驿置”。军事消息、政令等多以驿马传递,驿马数量明显增多,设置原则为“驿马三十里一置”。秦汉时期,邮驿由战国时期的多国分散走向统一,对后世邮驿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邮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动,为了保证军事信息、军用物资的快速传递,对邮驿的要求不断提高。魏晋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邮驿制度与法规的法律,即《邮驿令》,从国家法律的层面确立了邮驿在封建王朝统治中的地位。同时,随着南方水路交通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水驿”逐渐发展起来,因此导致“邮”和“亭”功能的逐渐减弱,驿站成为通信中的主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邮驿发展在中国邮驿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秦汉时期的“邮”、“驿”分设模式结束,同时,开创了隋唐的馆驿合一的制度。

隋唐邮驿制度立法趋于完善,组织与管理制度呈现严密性与系统性的特点,该时期的邮驿发展进入繁盛时期。隋唐时期,以国都长安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陆路、水路网络四通八达。驿馆位置规划合理,数量增加,平均每隔三十里设置一驿。

隋唐时期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海上交通线逐渐发展起来。驿站高度发达,完全取代了之前出现的邮亭、传舍,“邮驿合一”也成为这一时期邮驿发展的特点。驿站的功能得到发展,除了承担传递信息、运输、接待任务之外,文书传递也是其重要任务。

宋代邮驿的最大特点就是急递铺组织的建立和广泛的运用。宋代以首都汴梁为中心,建立了发达的交通网络。邮驿机构仍以步递和马递为主,同时急脚铺逐渐发展起来。每间隔六十里设置一个驿站,每隔十里或二十五里设置的一个急脚铺,将驿站连接起来。宋代的邮驿机构开始传递私人信件,标志着信息传递服务内容逐渐扩大。

元代的邮驿机构主要有急递铺和站赤,其规模庞大、组织和管理也更为完备。元代的驿站数量众多,以元大都为中心,纵横交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发达的交通网络。元朝邮驿发展空前繁荣,驿站数量之多,设置范围之广令人惊奇,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赞元朝的驿站交通为“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十分美妙奇异的制度”。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邮驿制度趋于完善,驿递交通网四通八达,遍布全国。但是,随着裁驿归邮制度的实行及近代邮政制度的确立,我国传统邮驿制度最终走向灭亡。

二、我国古代驿站的主要功能

我国古代驿站与现代出现的交通服务区有相似之处,负责为因公务出行的政府官员提供食宿、换乘交通工具等。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驿站在强化中央和地方间的联系、巩固政权、抵御外来侵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政治职能

“邦国之政,达于畿甸,通于四境,朝发夕至,皆资铺舍。”描绘了邮驿机构及制度在封建王朝各级政府间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达的邮驿交通网络及众多的邮驿机构对于封建统治的政令传送,人员及物品的输送具有重要意义。邮驿政治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例如,清代《叶县志》明确记录了叶县作为“云南官道”重要途经地发挥的邮驿机构的重要作用:“天下一统,海内外臣服于朝,叶固冲要地,其大者驰骑以闻,小者亦辐辏。凡省会、州郡,钱谷、兵刑之务,靡不于铺舍传之。克斯役者,宜严其责,付托委任,未可苟也。”由此不难看出,邮驿制度在保证封建王朝各级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与确保政令畅通过程中作用重大。

古代驿站具有接待因公出行人员的职能。明清时期,每个驿站均设有驿舍与厨房,为因公出行的官员及来访使者提供食宿。古代驿站主要负责为因公出行的官差、使者提供车、马、夫等物资。同时,根据出行官员级别及公事的急缓、重要程度,制定不同规格的接待标准。

明代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为进京朝贡的少数民族使者服务的驿站,如设立夷人馆、朝鲜馆等。这些为少数民族使者设立的驿舍规格高、装饰华丽,并民族特色浓郁。驿站在接送过往差人和朝贡使者方面肩负重任,有时甚至要陪伴其入京,承担一定的接待任务。

(二)经济职能

邮驿制度的不断繁荣促进了各地间交通的发展,直接表现为驿路的增多和以驿站为中心的城镇化的建设,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封建统治者为提高邮驿效率对驿路建设越来越重视,驿路、驿道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发达的交通提高了邮驿的效率同时为地区间商旅出行和货物买卖提供了便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间接的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例如,“云南官道”上的方城道和宛郢大道通达、便利,围绕该驿道形成了许多城镇,出现了“赊旗店四方客商杂货兴贩之墟……年来人烟稠多,开张卖载者二十余家”的景象。嘉庆至同治时期,赊旗镇经济发展迅猛,盛极一时,形成了“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局面[2]。再比如“宛洛通道”中的三鸦路,作为清代最为便捷的驿道之一,是连接南阳与洛阳的重要通道,过往商旅川流不息。通畅、便利、繁荣的三鸦路上的石桥镇也成为了该地区的商业与交通重镇。荆紫关镇位于驿道武关南路之上,水路、陆路交通发达,发展成为该地区的商业枢纽与货物集散地。

(三)文化传播与民族融合的职能

古代驿站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驿站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古代驿站对于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传播及民族融合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邮驿交通的发达增加了关内、关外之间的联系,通过出行官员和客商将关内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传播到了关外。例如,明代辽东地区的驿站接待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朝贡使者,通过交流,少数民族使者学到了许多汉族文化、思想和先进的农耕技术,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汉化程度[3]。汉族的许多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也渐渐被少数民族接受,成为了汉人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的婚丧嫁娶的习俗,如拜天地、死后土葬等也被少数民族接受。同时,在汉族文化在辽东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同时,辽东地区的思想、文化、民族习俗等也影响着汉人,渐渐被汉人所接受。例如少数民族睡火炕的习俗被北方寒冷地区所接受。同时驿路的发达加强了辽东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两者相互影响,许多当地官员与出行官员惊讶道:“辽东地区中外官舍军民带帽穿衣习尚胡制,语言跪拜习学胡俗,垂缨插翎,尖项秃袖”。通过发达的驿路交通和驿站,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各民族的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终相互融合。

三、现代管理理论视域下古代驿站对公务出行的启发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公务出行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务出行包含出行的计划管理、审批、出行内容安排(包括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等)、交通、食宿、报销等诸多环节。公务出行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困扰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的难题。

如前所述,我国古代驿站的管理方式及主要职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变,已经架构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系统。这对我们研究创新当前我国公务出行管理,提高公务出行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发挥公共部门的控制职能作用

古代驿站解决了因公出行官员出行过程中食、宿、行等重要问题,使得出行官员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自身任务。反思我国现代公务出行,出行过程中的食、宿、行问题以及出行后费用报销已经成为了困扰出行人员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及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依托社会力量发挥公共部门的控制职能,对公务出行事中(包含交通、食宿等)及事后(报销等)环节进行控制[4],有效提高公务出行效率及质量。

(二)构建出行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委托代理关系

古代驿站作为统治者设置于各地的机构,通过本身具备的职能,行使统治者赋予的权利,管理官员出行途中的各项事务,并通过管理方式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古代驿站对于官员出行的管理日趋专业。思考现代公务出行部门与行使管理权利的社会力量之间同样可以构建上述关系。在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出行部门(委托人)设计一种补偿系统(一种契约)来驱动社会力量(代理人)为出行部门(委托人)的利益行动[5]。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其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对于出行管理更加专注、更加专业的代理人则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将出行管理交给了更加专业的社会力量,解决了因公出行人员疲于应对出行环节中各类问题的困扰,将大大提高出行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经过三千多年的不断演变,驿站管理方式及功能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我国古代维护王权统治、促进经济繁荣、增强民族交流与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力量的兴起是政府与企业交换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挖掘古代驿站相关功能,结合现代管理理论,通过参与主体间的互动,对于创新现代公务出行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刘文鹏. 论清代东北驿站功能的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2):49-54.

[2]罗淑宇. 清代会馆的行规业律与商品经济的繁荣[J].经济研究导刊,2010(05):241-243.

[3]史曦禹.明代辽东地区驿站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澳]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EnlightenmentofChineseAncientCourierStationonModernOfficialTravel

GAO Jian-sheng, WANG Sheng-be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Chinese ancient courier station; evolution; function; official travel; controlling function; principal-agent theory

Chinese culture is the rich nourishment of Chinese nation's endless growth and expansion. Chinese ancient courier statio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ultur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related functions of ancient courier station we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 official travel. Chinese ancient courier station, coming into being in Shang dynasty and flourishi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promoted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 boos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culture spreading and national fusion, which provide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ancient official travel. Management methods and functions of Chinese ancient courier station stimulated us to play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public sector and constructed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 travel departments and social forc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odern official travel.

2095-2708(2017)05-0017-04

2017-05-09

:2017-07-01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项目《“互联网+”视角下的现代驿站制与公务出行治理研究》(HB16GL072)。

高建胜(1984-),男,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王胜本(1967-),男,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D630.9

:A

猜你喜欢

公务驿站职能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我国公务航空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