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

2017-02-23王玉立李薇薇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王玉立,李薇薇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

王玉立,李薇薇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机制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过程三个层面分别设计具体的融入机制,即环境基础融入、核心内容融入、教育过程融入。通过建立这种融入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也是教育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和传承文明的根基。将优秀的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养成的必要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和精神遗产,历经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认同,并且己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性格和血脉当中,其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培养民族精神以及形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结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渗透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人们积极主动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一)融入的必要性

1.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不断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根源,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使党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胜利。例如,我们党吸收传统法家的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吸收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思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吸收传统"积善成德"的思想,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些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提出来的,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适应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人们的思想道德现状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失衡是伴随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普遍现象。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现象频繁发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盛行;诚信缺失、假冒伪劣、贪污受贿等现象屡见不鲜。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道德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敬老爱亲、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恪守诚信、讲求仁爱、崇尚正义、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文化和教育的双重力量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3.西方文明的冲击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的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这个时机进行文化渗透,以取代他国的文化基因,谋求文化的一元化。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激荡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现了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模糊、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等现象,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我们必须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钢铁长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的文明交锋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二)融入机制:基础、内容、过程的三维分析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建立起系统的融入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可以从基础、内容、过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基础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两大方面,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属于宏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网络环境等属于微观环境。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机融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通过环境的熏陶感染,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和培养人的功能和作用。

2.内容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内涵广泛并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它是国民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核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精神,"积善成德,忠孝仁爱"的道德追求,"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和谐观念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对培养人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融入机制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决定着文化融入的效果。

3.过程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它具有实践性、发展性、动态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促使教育对象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变化,以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传统文化的过程融入,扩大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体现了文化融入的全面性。

二、环境基础融入:传统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环境基础融入。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形成家庭、社群、网络三者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文化融入环境。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初始场所,家庭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条战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环境,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家风是子女成人成材的必要保障。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场所,每个家庭都有责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向子女提供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和工具,鼓励他们多读四书五经,学用笔墨纸砚;平时一起观看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多用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其次,向子女灌输家庭伦理观念,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最后,社会实践是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家长和子女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家庭成员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成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

(二)社群环境

人具有社会性,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会受到周围各种社会群体的影响。将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融入社群环境,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群环境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社区环境等。

首先,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可以将包含传统文化因素的教育内容融入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宣传栏、路牌、橱窗、条幅都可以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成立传统文化社团、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办读书会和辩论赛,营造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工作环境是实现个人价值、发挥自身才能的重要场所。要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营造工作单位的良好风气,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最后,善于利用社区的教育功能。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演出,选择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名言、图片装饰社区,使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限生机,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三)网络环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即时性、有效性、开放性使人们能更好的接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环境中,使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要不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通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首先,建设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主题网站,利用音乐、动画、图片等工具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宣传。其次,开展具有科技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网络传统文化讲堂、诗词歌赋比赛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创设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网络环境。最后,开发关于传统文化的软件和游戏,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推送传统文化的内容,使人们在日常的休闲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文化融入的核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植根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教育相协调。

(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教育资源

教育植根于文化、文化发展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把传统文化中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需求的部分弘扬出来,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内容体系中。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传统文化中具有借鉴价值的内涵、改造那些陈旧的表现形式和落后的思想内容。例如,摒弃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原则,"修身为本,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等优秀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创新性"原则,按照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统一的整体。

(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模块化

核心价值的模块化是指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块的过程。针对当前出现的传统文化教育零散化的问题,核心价值的课程模块化可以整合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实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模块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方面,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为代表的道德理念。以传统文化领域的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主要师资力量,运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和统一。教师要理直气壮的讲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在文化教育中渗透着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和文化熏陶,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

(三)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模块化和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是紧密相连的。主要从教材、课程和教师三个方面系统有序地实施和开展。

从教材方面看,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学龄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百年的文化断层使许多人缺乏对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直接导致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教材可以为人们学习民族文化提供系统、权威的资料,为人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直接、有效的途径。从课程方面看,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直接途径。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使民族文化成为人们知识储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渐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文化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四、传统文化的过程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互动过程,是传承、传播、创造文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发挥文化传承、传播、创造的功能。

(一)方案设计

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设计合理、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设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整个教育过程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搜集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线,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次,确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继承和弘扬以崇德向善、忠孝仁义、见义勇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拟定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制定符合不同教育阶段的方案。根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选择出最优的实施方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它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传播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论语》、《诗经》和《史记》等经典著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以及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等活动,使人们亲身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方案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科学化的内在要求,评估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它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评估。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评估。检验教育者是否能熟练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是否实现了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文化人的协调和统一,是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检验人们是否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是否形成了崇善向德的社会风尚,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后,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估。检验人们是否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机制,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8).

[2]路飞飞,杜瑞平.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38-40.

[3]金国峰,宋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 高校辅导员,2015,(04):21-24.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4-125.

[5]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逻辑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4,(02):16-21.

[6]陈捷.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3):66-69.

MechanismStudyof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ntegrationinto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WANG Yu-li, LI Wei-wei

(College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mechanism

It's a natural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al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o fu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practice, concrete fusing mechanism can be designed at the level of base, content and process, namely, the fusing of environment foundation, core contents and educational proces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sing mechanism. It will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uild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and to strengthen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2095-2708(2017)05-0084-05

2017-05-08

:2017-06-01

王玉立(1993-),女,24岁,山东临沂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李薇薇(1982-),女,35岁,河北沧州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德育。

G641

:A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