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主题化设计
2017-02-22杨景榕
杨景榕
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解决某一知识难点为主要目标,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在线教学视频。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日益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尝试。
微课的主题化设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中微课的主题化设计是指以某个主题为主线,所有微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資源的组织都始终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以校园活动主题为背景,各个章节的内容以不同的校园活动,如校园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班会教育等不同主题的需求为出发点,联系实际,结合知识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就是微课的主题化设计思路。
高中信息技术是以技术操作和应用为主的学科,微课的主题化设计,一方面,有助于零散知识点的组合和串联,能够从需求出发,通过主题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将零散的操作指令串联在一起,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建构和灵活应用,不仅让他们学会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何处。
微课的主题化设计过程
微课的主题化设计需要经过教材分析、微型化设计、主题化设计、脚本撰写、微课录制五个过程。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微课主题化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分解知识体系,明确独立的知识点。
2.微型化设计
微型化设计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单列、细化各个模块具体的知识点,以便联系实际,重新组合知识,寻找最合适的主题串联知识点,从而打破框架学习的思维定势。
3.主题化设计
主题化设计是通过小主题将细化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串联,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或案例的设计来系统地建构知识,并融会贯通每个细小的操作,避免知识点过分“零散”和“碎片化”。
4.脚本撰写
微课的脚本是指录制微视频所依据的底本,类似于课程教学设计的教案。微课的脚本至少要体现“讲解内容”“画面”和“时间”三个内容。微课脚本的撰写有两个用途:一是对课程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二是让微课录制过程更顺畅。
5.微课录制
目前,微课录制应用最广泛的工具是Camtasia Studio,它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的剪辑和编辑等功能。使用该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PPT的录制、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等。
微课的主题化设计案例
本文中,笔者选取了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章节的内容,从教材分析、微型化设计、主题化设计、脚本撰写、微课录制五个方面阐述微课的主题化设计过程。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此前他们已经了解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本章节的重难点是文本、图片、图表、多媒体等信息的加工、表达及综合应用和初级编程的体验。
2.微型化设计
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章节的内容划分为七个模块,并罗列出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以便联系实际,寻找最合适的主题和案例串联知识点。微型化过程能够有效分解知识体系,并在较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的知识点,“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章内容的微型化设计如表1所示。
3.主题化设计
笔者通过对分解要点的归类和整理,以校园运动会为主题背景,将微型化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串联,并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章节中的内容进行主题化设计(如下图)。
从微型化设计过程中罗列的要点分析,一些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是重复出现的,因此在主题化设计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类,避免重复。例如,在“日常文本的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图文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模块中都涉及“语言的组织”“排版”等知识点,那么这些知识点就可以用一个小主题“运动会通知的制作”串讲语言的组织、排版、字体字号的设置、段落设置等知识点,而在其他内容中就不再重复讲解了,这样就保证了每门微课都是独立的、新的知识点。每个微课主题关联的要点如表2所示。
4.脚本撰写
微课的内容主要分为片头、正文讲解和结尾三个部分。微课的脚本包含“讲解内容”“画面”和“时间”三个要点。片头通常以主题背景直接导入,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直接进入主题。课程的正文讲解部分要注重引导和分析,操作演示时避免面面俱到。结尾简单小结并布置一个迁移的作业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笔者以“微课二:运动会宣传海报的制作”为例,脚本撰写如第58页表3所示。
5.微课录制
微课的脚本撰写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脚本制作PPT课件,并准备好相关的案例素材,利用Camtasia Studio进行微课的录制。
微课的主题化设计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微课的主题化设计是连贯碎片化知识的一种新思路,能够形成一条隐形的“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但因为受微课时间的限制,以及主题的局限性,难以兼顾到所有的知识点。在微课主题化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重引导,轻操作。微课的重心应该放在分析和引导上,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操作步骤的讲解上。②同一微课群下的微课要围绕同一主题。微课的讲解要尽量选择与该主题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认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案例的选择及作业评价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④每个微课只讲解新的知识点,避免不同微课之间知识点的重复,提高微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