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2-20路悦巍
路悦巍
内容摘要: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可以丰富知识面,扩大对世界的认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念。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受到限制,通过对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探究,以提高我国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阅读 兴趣 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为伴,多读书,多好书,对一个人成长成才大有裨益。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行,语文阅读的地位得到提升,学生阅读的自主权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学校语文阅读文化氛围、课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较少等都造成了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比较落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教师应重视教学质量,学生应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1.落实生活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或者课堂中,需要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主动阅读书籍。根据教育心理學视角来看,学习兴趣是一种倾向于认识和获得知识的心理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而形成学习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能局限于与课程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读起来感触才更深。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宣传,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主动进行阅读。阅读兴趣的养成就是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学习,把语文阅读当成一种爱好,而不是当成任务。“活到老,学到老”,良好的阅读兴趣是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径,是成长成才必然需要。通过良好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不断提高知识积累。
2.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学习找到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学习效率较高。通过开展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阅读比赛,可以相互分析阅读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阅读的内容。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进行充足的训练,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改变阅读学习的节奏,可以学习更大量的知识,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面。
这样学生才能相互分享经验,通过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的互助,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学习当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在课堂内外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重点,课堂教学将围绕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通过阅读小组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有效引导,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能力得到提高。
小组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教会学生知识,还能通过小组间、小组内的相互协助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比如在对阅读课文进行讲授的过程中,会遇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自学很难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小组开展竞争,通过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几人一组进行阅读文章,同时各组内进行协作,各组间进行相互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和“好胜心”,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相互平等的,避免了一些学生的自卑心理,通过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形成需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引导学生形成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决定阅读的结果。初中阅读来说,学生只有认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仔细的分析,对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外层意思进行理解,才能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才能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应把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全身心学习当做重点来抓。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查询工具书的习惯,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4.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扩大阅读气氛。学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提高阅读质量。生在校园学习中受到周围师生的影响非常大,当一个整体都在推崇阅读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做相同的事情。根据“羊群效应”理论,个人的行为和观念会受到群体的行为和观念影响,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蔚然成风,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并从中找到乐趣。学校整体范围开展阅读活动,班级内部也要开展小范围的阅读活动,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读书的受益者。学生通过阅读的熏陶,形成正确的“真善美”是非观,教师也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促进初中语文阅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闫晓静.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