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儿童世界:从“童言稚语”中看儿童文化

2017-02-18江苏省苏州市成大实验幼儿园王玉兰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6期
关键词:童言成人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成大实验幼儿园 王玉兰

回归儿童世界:从“童言稚语”中看儿童文化

江苏省苏州市成大实验幼儿园 王玉兰

“幼儿园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丰富的环境,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段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教育应向儿童世界回归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幼教工作者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从“童言稚语”中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化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化?日前,在某幼儿园见到了环境布置的一角——“童言稚语”:

童言稚语一:

午睡起床了,老师发现锋锋裤子穿反了,右边的裤腿前方的太阳穿到了左边的裤腿背后去了,就去提醒他:“你裤子好象穿反了。” 锋锋看后回答说:“没有啊,早晨太阳从前面升起来,所以下午就从后面落下去啦!”

童言稚语二:

莉莉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玩亲子游戏——“捉迷藏”。

——莉莉,你准备躲在哪里啊?

——我要躲在电视机里。

——为什么?

——因为电视一关,你们就找不到我了。

这些“童言稚语”是幼儿园里展现儿童纯真天性,反映儿童生活方式、生活情感、生活态度的一个窗口、一个视角、一个小小的缩影,它闪烁着儿童智慧的火花,展现了幼儿博大的关怀、同情和奇特的想象力。在这里孩子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独到的语言表达身处的绚丽多彩的世界。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童真、童趣与童话般的世界,那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所谓科学、客观标准去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框架”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对不对,而是按自身的感受与需要,直言不讳地表达事物可不可爱,以及自己喜不喜欢。这就是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儿童与外界交往过程中形成,并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有别于建立在成人规定的价值、理念和标准之上的文字性、抽象性的文化。

㈠儿童文化是稚拙的文化。

“稚”与“拙”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生活经验不足,却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儿童身体虽弱小,却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这种自身矛盾下所产生的想法与行为,充满了童贞童趣,同时也构成了儿童特有的稚拙的精神文化。儿童在“捉迷藏”时,“躲到电视机里,你们就找不到我了。”这是成人不可能想到的,却闪烁着稚拙特性的儿童智慧的火花。这些是儿童心理、行为、思想、感情的交融,在成人文化看来是稚拙可笑的,儿童却觉得十分真实而亲切。所以说这种文化是儿童天性的表露和直抒,是对儿童独特心理的再现,它展现了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悖于常情常理而又异常明净、透彻的文化。

㈡儿童文化是生活化,非功利性的文化。

儿童文化植根于儿童生活,通常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儿童生活在这个世界,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他们没有客观与主观的区别,他们衡量外界的标准是自身的感受,通过自身的动作、声音、感觉等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已有的经验。他们认为,生活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归属,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亲人。在儿童潜意识中,太阳早上升起,晚上落下,就像每个人早上出门,夜晚回家;生活中,当电视一关,就会变成一个黑屏,里面的一切荡然无存,因此,孩子幻想着藏到电视机里,这样,成人、伙伴都不能找到他了;儿童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既不像成人那样理性和抽象,更没有成人那样深沉和理智。所以说儿童文化是一种率真淳朴的,是非功利性的,是成人文化无法比拟的。

二、儿童文化面临的危机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在众多幼儿园中,能反映儿童文化的“童言稚语”少之又少,我们成人关注儿童世界更是少之极少,儿童文化正面临着重重危机,这种缺失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其原因所在。

㈠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缺少想象的空间

成人社会中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儿童的生活,迫使儿童不得不跟随成人的节奏和愿望从事自己的事情。就拿绘画来说吧,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幼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儿童在成人时间表的催促下已无法随心所欲的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正是由于自由时间和空间太少,导致儿童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儿童文化便在儿童身上悄悄消失。

㈡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缺少自由的空间

现代家庭普遍为独生子女,高层建筑的普及,家长工作的繁忙,孩子只能被关在鸟笼里,想飞却飞不出去。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呆在一起,与外界交往的时间很少,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也成了一种渴望。在幼儿园面对的是教师和被组织起来的孩子,教师希望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按照成人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规矩来行事。久而久之,这些“乖孩子”渐渐失去了儿童特有的热情——冲动、无拘束的特点——成为“听话”的孩子。一回家便处在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包围”中,就连电视书刊中的小伙伴也多半是由成人的意愿和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儿童的空间太少,儿童彼此之间的交往机会少之又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想:没有了儿童的集合、儿童的交往,儿童文化又将如何很好的保持下去呢?

㈢新传播媒介的影响——缺少真实的生活

电视作为视听大众文化,在给儿童生活带来新的乐趣、拓宽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的同时却剥夺了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的机会,使儿童成为静坐的动物。他们在电视上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却闻不到农作物成熟时的清香,体验不到收割农作物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电脑的普及各种电脑游戏受到不同年龄层人们的欢迎,包括儿童。有些孩子深深地被这些五花八门的游戏所吸引住,有时,一玩就是一个上午,浪费了很多交往的时间,远离了真实的体验,也就导致了“童年的消失”。

三、对儿童文化积累的引导

面对这种种原因,我们有责任思考怎样实施有效的方案,使儿童文化长期存在并且能够任凭文化海洋的拍打和洗礼而自由滋长。

㈠为儿童营造宽松的氛围,建构想象的空间。

首先,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学龄前儿童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化起步阶段,他们需要在与同伴交流中学习理解他人。幼儿园要创设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空间设置合理,那样幼儿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才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其次,宽松环境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的”,例如:如果孩子对泥土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到班级的自然角去玩泥土,通过让孩子亲自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活动来感知泥土的颜色、味道和形状等特征。老师也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如果我们往泥土上浇些水,泥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先不要告诉孩子结果,而是让孩子自己想象探索和操作,原来浇过水的泥土是稠稠的,像芝麻糊一样,这样孩子获得知识的印象才更深。这种效果,远比坐在教室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好,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基本上是不受干扰的,而且所处的环境又自由,使孩子真正能在“环境中学习”。

㈡让儿童回归大自然,亲吻大自然。

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能感受到的大自然也越来越模糊,既无法到林中和小鸟一起唱歌,也无法在草地上打滚和捉迷藏,像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与自然隔绝着,也彼此隔绝着。但是,孩子是完整的一个人,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在不断成长中,因此,在早期教育中要身心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使之获得均衡全面发展。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心声,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其安排教育内容和环境,也可随时抓住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育,如:利用各种外出的旅游资源,包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家长可以选用双休日或孩子寒暑假,通过游览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景观,在愉悦的旅游休闲中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幼儿园也可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亲子游活动,如:春季的踏青活动,秋季的采摘活动,在休闲的旅游活动中,渗透教育影响。当然,旅游的安排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家庭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提倡就近出行。

㈢开展媒介指导,做孩子成长的导航人。

有的儿童广告将儿童作成人化表现,女孩儿涂着口红,戴着首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或者对镜化妆,男孩儿则留着长发,吹着口哨,甚至有的孩子说话故意模仿港台味。就像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所说的:“他们在距离性成熟的年龄很早很早以前就知道了性,就知道了性交;他们在距离独立生活很远很远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和权利的重要;他们在还没有感受到实际社会矛盾、甚至不知道社会是什么的时候就知道了战争、暴力和犯罪……”所以,要指导孩子识别虚假信息,排除有害信息,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

回归儿童世界,关注儿童文化这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关注儿童文化就是要尊重儿童文化,成人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心灵;关注儿童文化就是要理解儿童文化,理解儿童文化的本质、成因极其内部特征;关注儿童文化就是要欣赏儿童文化,欣赏其纯真朴素的个性,充满幻想的创造力以及稚拙美;关注儿童文化就是要走进儿童文化,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用孩子的耳朵来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并且学习儿童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帮助成人找回在现代文明中失去的宝贵东西。

猜你喜欢

童言成人幼儿园
童言·童画
童言·童画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成人不自在
爱“上”幼儿园
竹兄弟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