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文化自信*

2017-02-1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中华文化中华

贾 炜

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文化自信*

贾 炜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主要是从2014年开始。应该说活动开始以来,我们全市的教育系统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实践活动。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你的知行、思辨行动中去。接下来我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我们做这个项目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教育领域着重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基于我们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提出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失去了物质,更有精神层面的,也就是在文化方面的自信缺乏。可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国际地位与日俱增。我们从世界的边缘,走向世界的中心,参与多项全球规则的制定。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到了这样的发展阶段。刚刚短片的数字故事中提出要贡献中国智慧,讲的是中国精神,唱的是中国价值。现在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要讲述中国,传播中华文化。这背后是文化自信,而且这种文化自信也为打造新的文化秩序发挥作用。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他是在筑墙,美国与墨西哥边界筑墙。我们是在通路,要建“一带一路”。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后的治国理政的策略,参与国际治理格局的不同方式。我们不秀气中,我们讲气场;我们不讲强力,我们讲究借力打力;我们讲究高在水下,绵里藏针,这就是中国智慧。因此我们的文明可以延绵五千年而不断,这就是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其次,上海在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十年前我们提出《中华民族精神纲要》,十年来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尤其在去年年底的诗词大会上,百人团里10%是上海学生。三位上海女同学在这次比赛中表现惊艳。所以,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海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成果显著。今年家长在给孩子挑书的时候,大部分都要去买古诗词方面的书。书店里古诗词书的销售也比往日更红火,说明我们上海的经济、生活达到这样一个水平,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自觉。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也在实践中努力地得到逐步体现。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教学成果,接下来在课程当中必须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要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课标,进入课程方案,进入我们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也要进入我们的评价,使得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能融入传统文化。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我们的孩子自觉地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最后,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境界。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在认知上有所了解,也要培养学生对传统的情感。在思维方式上有所引导,在行动和价值观上有明确的倡导方向。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仔细地去研读和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它处处体现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如何学习?古人就告诉我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才能把学问学好。怎么与人相处?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何做事?老子曾说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人告诉我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要素。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一颗中国心,同时要有世界眼光。中国心就是中国文化的自信,也就是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情感,中国的价值。借此机会我再次向在座的各位呼吁,让我们肩负起历史、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的孩子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 本文根据贾炜同志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发布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润物细无声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