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连接知识、情境与儿童
——研制《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思考与实践
2017-02-18李莉
李 莉
单元活动:连接知识、情境与儿童
——研制《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思考与实践
李 莉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聚焦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信息科技、音乐五个学科《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研制,在研究中重点针对“单元学生活动设计”进行深入探索,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特色,对单元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探索和建构更合理的单元活动结构,并形成了单元活动的类型和要素。
单元活动 知识 情境 儿童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在参与综合教育改革和课程领导力项目中,始终以学校发展为刚性需求,以项目引领为依托,以兵团作战为形式,共同推进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化的综合教育改革路径逐渐从混沌走向清晰,教师们也从教育变革的外围逐步向内核迈进。
一、从课时活动设计走向单元活动设计
学校在着手制订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初期,为了切实提高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单元整体的意识和能力,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结合学校教育发展实际,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对为什么要关注《学科单元教学指南》,尤其是关注单元活动设计进行了理性分析。
(一)要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连续性
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看来,有意义的经验要具有连续性,经验的连续性意味着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中采纳了某些东西,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
(二)连续性经验来自知识、情境与儿童的联结
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也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经验实质就是儿童、情境与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连续性经验以情境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观察与试验,最后在相应的情境中对结果与方法进行检验。
(三)单元活动能够联接知识、情境与儿童
以往,教师也考虑了知识、情境与儿童之间的联结,但更多地关注了单个活动的设计与结构,对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关联、活动与情境的关联等考虑不够,单元活动的相关性、阶梯性、整体性等体现不够。学校依据课程标准,以“单元活动”为突破,聚焦“单元活动设计”这一模块,努力通过“单元活动”的设计联接知识、情境和儿童,进而从连接走向连通。
单元活动联接知识,能积极地促进学生对整体单元知识的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单元活动联接情境,依托情境铺展,链接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单元活动联接儿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源泉,它更多地涉及关注学生灵性、个性和品行的成长部分。
二、推进单元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单元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内容所构成的学习模块,是整个学科学习中具有能量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编制,强调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基础学情,把握单元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重点,指导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推进单元活动设计研究时,学校强调视角转换、课标导向与学科融入。
(一)视角转换——研制教学指南的起点
课程标准是制订《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依据,而《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编制是以单元教学设计为入口的。而学校在分析研究的基础、确定研究的起点时,发现教师“课时模块”的意识远远强于“单元模块”的意识,大多停留在“文本固化”的单元和“为单元而单元”的认识上。为了帮助教师强化单元活动意识,学校以研制《学科单元教学指南》为契机,加强学科团队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研读,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解读,组织单元视角下的教学方案设计,强调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系,更需要重视并建立起课时与单元之间的关联,重新审视单元对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课标导向——研制教学指南的关键
以单元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认识,可以改变肢解教材、机械分课时进行讲授的传统做法。学校层面的基础研究,要从以往的一堂课单课时研究逐渐转向强化对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科内容的结构性研究。在逐步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指南》研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基础学情,从教材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多种不同视角,不断细化落实,从而做到整体把握,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更好的风景”。
(三)学科融入——研制教学指南的根基
学校从五门学科,即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信息技术与音乐,同时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撰写。在研制与撰写初期,各学科分别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了不同的策略研究和路径实践,努力为《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研制打基础。比如: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三套学生课堂活动观察量表、数学学科的学情前测与知识习得后测、自然学科的创新实验室观察平台与M&M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的C立方数字化学习中心与定格动画课程、音乐学科的课堂观察工具和学生评价系统APP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学科作业、评价活动和教学资源等六大研究领域。
三、设计单元活动的实践探索
学校的课程开发和课堂转型必须从单元教学设计做起,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活动设计,应当成为教师研修的重心。近两年来,学校通过五门学科的深入研究,聚焦单元活动,在把握单元教学内容重点的基础上,提炼单元基本问题、设计课时关键问题和架构活动环节中的核心问题,形成具有关联性、层次性的“问题链”,努力体现出单元活动设计的综合性、趣味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一)系统化设计——单元的形成与重构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对教师整体把握课程能力的倡导等,都对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单元已不再局限于教材中固有的单元,更多指的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的“大单元”。因此,合理划分单元,确定单元内容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实践中,本校研究形成了三大单元类别,分别为教材自然单元、主题重组单元和创编独立单元。
教材自然单元:此类单元注重的是同一类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层次性和递推性,呈现教材单元的特点。
主题重组单元:将教材呈现相似、教法相似、活动相似的同类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归并,形成新的单元和新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化,体现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触发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学习方法迁移,原来线性的活动,转化为板块式活动。
创编独立单元:在践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进程中,信息科技学科率先对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进行了校本化的探索与研究,创造生成了新的单元,课程的建设是从无到有,充分关照到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总之,划分单元、确定单元内容时,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用系统方法和全局眼光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和“共同特征”来进行分析、重组、整合。
(二)精细化操作——单元活动结构的探索和构建
单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单元核心活动应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多元的类型,教师们摸着石头过河,对单元活动设计及其实施流程进行程序化、细节化规范,在单元活动实施中对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要素进行细致化处理。总之,精细化操作所要实现的是课程设计与实施各要素的多元增值,努力激发儿童的灵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塑造儿童的品行。
学校围绕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信息科技和音乐学科,结合单元目标和单元活动要素,提炼单元活动设计五大类型,即反思生成型、探究发现型、应用探究型、任务驱动型、驱动并进型,并依据不同的类型架构一般单元活动的活动流程,力求单元活动连接知识、情境与儿童。
反思生成型是基于品德与社会学科单元活动设计的类型。其一般活动流程为明确目标、了解前提、创设情境、探索发现、产生问题、实践操作、反思生成、改进行为。
探究发现型是基于数学学科单元活动设计的类型。其一般活动流程为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
应用探究型是基于自然学科单元活动设计的类型。其一般活动流程为提出问题、寻找方法、获得认识、发展探索、发现兴趣。
任务驱动型是基于信息科技学科单元活动设计的类型。其活动流程为理解任务定义目标、确定策略制订计划、定位来源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完成作品、评价反思。
驱动并进型是基于音乐学科单元活动设计的类型。活动分为体验性活动、表现性活动与创造性活动。体验性活动一般流程为整体感知、特征体验和个性化表达;表现性活动一般流程为感受效果、学习技能和运用表现;创造性活动一般流程为整体感知、探索实践和形式表达。
(三)序列化建构——单元核心活动要素的提炼与设计
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源泉,活动是链接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中介和桥梁,教师制订单元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在课时层面进行序列化操作的计划,依托六大要素来建构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所需的所有材料,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发展”转变。
要素一:设定主题。单元活动的主题,即为学生在本单元学习活动中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包括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学习、问题探究、实践体验等。
要素二:明确目标。单元学习活动目标的设定,既要突出学科特点,又要跨越学科边界,关注学生人格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例如,自我教育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
要素三:细化方案。单元学习活动方案设计,要以任务为驱动,细化活动步骤,明确具体要求,指点学习路径,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
要素四:链接生活。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打通学科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知识与实践的交织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素五:激扬主体。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记忆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组织”能力,使其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计划,明确目标、自我监控、反思改进,自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要素六:交流评价。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进行评价总结,尤其是对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多给激励,这或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甚至长远的影响。
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单元活动设计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教师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更利于教师达到“一步登台,居高临下众山小;拾级而上,沿途欣赏到山巅”的境界。立足当下,瞻望前方,对整个项目的管理、运作和实践而言,校本化《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探索永无止境:
第一,把握课程标准、研制《学科单元教学指南》,学校和教师都要进一步加强对一门学科、一本教材、一个单元和一个课时的结构性研究,形成系统思考、整体把握的教学路径和教学策略。
第二,学校要进一步研发精良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初步提炼规格、路径、方法和相关策略,为正式出台《基于标准的学科教学指南》做好先期的探索与研究。
第三,在课程领导力项目与综合改革项目推进中,学校的任务是既要通过实践来检测《学科单元教学指南》自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还要通过诊断与反馈进一步优化《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真正形成对教师日常教学设计的指导。
李 莉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2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