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中心指导服务现状与需求的专项调研报告

2017-02-1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指导者早教婴幼儿

王 菁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中心指导服务现状与需求的专项调研报告

王 菁

为使上海市早期教育更规范、更科学、更健康地发展,更好地满足本市0–3岁散居婴幼儿及家庭的早期教育需求,2017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聚焦区早教中心内部开展指导服务质量的经验与问题,以及区早教中心在区域中的职能发挥,具体组织开展了本次专项调研。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区早教中心内部指导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区早教中心发挥区域职能的主要因素,对本市早教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区早教中心 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重视和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以下简称“早期教育”)对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均衡发展、减缓儿童发展障碍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7年3月至6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具体组织开展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中心指导服务现状与需求的专项调研,调研共涉及1887人,收集了35000多个数据。

本次调研是在贯彻我国教育部文件精神,推进全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调研;是在落实《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文件精神,强化本市早期教育规范化、科学化背景下进行的一次调研;是在基于早教市场现状,反思本市十多年早期教育实践,进一步实现早期教育内涵发展背景下进行的一次调研。本次调研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区早教中心内部开展指导服务质量的经验与问题、区早教中心在区域中的职能发挥、影响区早教中心内部指导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区早教中心发挥区域职能的主要因素。同时研究组基于调研结果对本市早教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参与本次调研的36名调研人员被分成18个小组,每组2人,各组深入18所区早教中心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采取普查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共抽取了本市16个区的18所早教中心,其中包括16所公办区早教中心和2所民办区早教中心。

1. 问卷调查

对全市各区共16名分管0—3岁婴幼儿早教研究工作的教研员(以下简称“03早教教研员”)、17名区早教中心主任、195名区早教中心指导者、1674名0—3岁婴幼儿家长等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电子问卷获取量化数据。

2. 现场观察

调研人员现场观摩了18所早教中心的半日活动,独立评分,获取实证数据。

3. 深度访谈

调研人员在各区早教中心分别抽取了1名中心主任、2名教师,根据访谈提纲进行了访谈,获得质性数据。

4.资料查阅

每个小组的2名调研人员分别将区早教中心课程实施方案、月(周)计划、半日活动作息时间表、早教活动方案、教研活动、科研课题、社区管理等资料信息汇总记录。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包括03早教教研员基本情况,早教中心主任基本情况,早教中心基本情况,早教指导者基本情况,家长基本情况,早教中心园舍条件、课程实施、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区域早教指导服务管理机制,区域公益性早教指导方式,0—3方案使用情况,0—3岁散居婴幼儿接受早教指导服务情况等,全部调查共175项。

二、结果与结论

(一)区早教中心指导服务质量现状

区早教中心的指导服务对象不仅限于0—3岁散居婴幼儿,还包括婴幼儿家长,为0—3岁散居婴幼儿家庭提供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是区早教中心的主要任务。

1.为家庭提供指导服务的意识增强,家长满意度高

(1)家长对早教中心指导服务质量的满意率总体较高,97.08%的家长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2)各区早教中心开展家庭指导服务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名列前三的内容依次是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占59.49%)、“亲子沟通”(占44.1%)、“感觉动作的发展”(占36.41%)。近年来早教中心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早教教养中的父亲角色”“隔代带养”等。

(3)区早教中心对家长进行指导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目前最主要的指导形式是亲子活动指导、讲座报告或专家咨询。家长最期望的指导服务形式前三名依次是亲子活动、专家咨询和家长沙龙。

(4)早教指导者基本完成了从“对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到“对婴幼儿及家庭进行早教指导服务”的意识转变。在各类活动中,能体现指导者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的平均值均在3.88分及其以上(满分为5分)。

2.指导服务总体规范

(1)《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是本市早教中心实施3岁前教养工作的指南。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早教指导者“总是使用”和“经常使用”《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比例高达95.9%。其中主要用于“设计活动方案”的占比88.72%,“婴幼儿行为观察分析”的占比79.49%,“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的占比50.26%。

(2)全市18所早教中心全部使用上海市早教中心组研制的作息时间安排表、月(周)计划表。早教中心作息时间的安排比较合理,同时能根据中心自身资源条件,分别设置1小时、1.5小时、2小时、半日制等多种计时制服务。

(3)区早教中心目前共有195名人员,其中81%为在编人员,19%为外聘人员。在16个公办的区早教中心中有15个中心的人员编制核定数多于或等于实际使用编制数,人员配备基本能满足早教中心内部的运作。

3.各类活动质量基本有保证

(1)各区早教中心普遍重视环境创设。早教中心的环境平均分值为4.21分,各项平均分由高到低的依次是环境卫生、安全无隐患、温馨舒适、标示便于识别、满足不同月龄段婴幼儿各类活动需要。如早教中心的室内墙面多采用软包,杜绝安全隐患。中心入口处设有家长置物柜、更换鞋套区,确保环境整洁卫生,还设置生活照料区、户外运动区、室内游戏区、小组亲子活动区等。提供玩具的同时附有温馨提示,标明适宜使用的月龄段,以及该材料对婴幼儿的发展价值,简要玩法介绍,帮助家长根据自己宝宝的兴趣和发展情况寻找适宜的活动材料。

(2)以5分制计算,各区早教中心各类活动的均值由高至低依次是:运动4.14分,生活4.03分,小组亲子活动4分,区域游戏3.92分。

(3)早教指导者能与婴幼儿和家长亲切互动、自然交流,关注婴幼儿发展及家庭亲子互动方式上的个体差异,根据婴幼儿发展情况和家庭教养方式,尝试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如调研现场,杨浦区早教中心的指导者为18—24个月的婴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泡沫球,以及各种造型的勺子,宝宝可以自主选择材料,在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中获得发展。

4. 公办早教中心重视研究,优势明显

(1)区公办早教中心均重视教研组建设和课题研究,全市各区公办早教中心能确保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开展教研活动。

(2)教研内容主要来源于早教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市、区早教研究重点及中心科研项目持续开展研究。如徐汇区早教中心形成了“寻找教师主要的专业需求与薄弱环节—确定教研主题—寻找理论依据,结合实践开展研讨—开展实践—研讨—提炼总结”的教研流程,有助于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3)公办早教中心在课题研究方面优势明显,全市各区公办早教中心有课题研究,部分成果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如宝山区早教中心的“高危婴幼儿医教结合早期干预的实践研究”,在全国乃至国际受到关注,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的肯定。

(4)区民办早教中心申报课题的途径不畅。2家没有立项课题研究的早教中心均为民办机构。由于是民办机构,虽已研究多年并形成了相应成果,但缺少申报区级课题的途径。

(二)区早教中心职能发挥现状

区早教中心既是面向本区0—3岁散居婴幼儿及看护人员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咨询,提供婴幼儿教养活动场所的机构,也是推进社区早教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

1.负责区域早教工作整体推进

(1)全市各区的公办早教中心具有区域早教指导、服务、研究职能,66.67%的区公办早教中心同时承担区域早教管理职能,2所区民办早教中心不承担区域早教的管理、研究、指导、培训的职能。

(2)12所区早教中心定期为本区分中心和亲子指导站开设早教指导者培训,占比66.67%。如杨浦区在2016年全年共开展了10次定期早教培训,主要的培训方式包括网络(QQ群、早教网、微信群)、面授(依据区师训360培训授予学分)、现场观摩实践讨论、讲座等。但仍有6所早教中心因职能定位等多种原因至今无法定期开展区域培训。

(3)区早教中心在承担区域03早教指导者培训中,感到最为困难的是“缺少支持师资培训的专家队伍”“早教中心人员有限”“培训内容不系统”。

2.每年公益性早教指导的服务率有待提高

(1)《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提出“将婴幼儿家庭平均每年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的频次,由4次增加到6次”的发展要求。附设在托幼机构的亲子指导站和社区宝宝苑,成为落实“婴幼儿家庭平均每年接受6次科学育儿指导”的主阵地。数据显示,全市各区已达到《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所提出的家庭受指导率要求,其中宝山、杨浦和普陀的公益性早教指导频次达到每年6次以上,占比18.75%。

(2)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674名区早教中心家长中,有37.34%的家庭每年能接受6次及6次以上的公益性早教指导服务,有62.66%的家庭每年参加公益性早教指导服务不足6次。区早教中心约有半数的2—3岁婴幼儿家庭接受每年6次公益性早教指导服务。0—2岁婴幼儿家庭每年接受6次公益性早教指导服务的比例较低。

(三)区早教中心内部指导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早教中心质量是区域早教工作情况的“度量衡”,是区域早教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确保早教中心指导服务的高质量,有助于全区早教指导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1.早教中心机构性质和类别各异,收费依据不明晰,影响其功能定位

(1)本市18所区级早教分属7种机构性质和类别,包括校外教育机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相当托幼机构、附属幼儿园、社区教育机构、教育中介机构、民办非营利机构。

(2)由于机构性质的不确定,各区在收费标准的核定上差异较大,从全免费到每次每小时收费100元不等。有6家区早教中心免费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指导服务,占比33.33%;有12家区早教中心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指导服务收取费用,收费在每次50元至100元不等,占比66.67%。

(3)目前有33.33%的区早教中心除了开设0—3岁婴幼儿亲子班,另设有接收2—3岁幼儿的托班。

2.硬件条件差异较大,影响婴幼儿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

区早教中心占地面积、户外运动场地面积等硬件条件差异较大。占地面积最大的奉贤区早教中心为5600m2,其中户外活动面积达750m2;占地面积最小的区早教中心仅为一间60m2的活动室。

3.早教指导者专业地位未得到充分认可,影响其职业归属感

(1)区早教中心指导者多为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占比77%;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1%(其中2%为硕士学历);有育婴师资质的占比84%,其中28%为四级和五级育婴师。

(2)参与调查的195名早教指导者中,有69名区早教指导者的教师资格证到期后无法再次注册,占比35.38%;有64名教师的个人信息未能登录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占比32.82%。未来他们可能面临丧失教师资格的窘状。

(3)87.5%的区要求早教指导者晋级职称时组织3–6岁幼儿活动,早教指导者的专业性难以充分体现。目前,只有奉贤区、松江区能针对早教指导者专业特点另设通道。

(4)“政府部门对早教工作的重视程度”“指导者自身是否能持续得到专业培训”“自己服务的对象婴幼儿及家庭的发展情况”是早教指导者从事早教工作安心与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4.早教指导者能获得的专业支持有限,影响其专业发展

(1)各区都已配齐了分管区域03早教教研员,其中高级教师职称的占56.25%,担任学前教育教研员5年以上的占68.75%,但仅有25%的教研员参加过国家育婴师资格培训。03早教教研员队伍总体年轻,早教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待积累。

(2)早教指导者目前基本使用本中心自己研发的早教活动方案,如杨浦区早教中心将中心内部成熟的活动方案梳理形成云端课程资源库,供下属52个亲子指导站使用。

(四)区早教中心发挥职能的影响因素

早教工作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多方合力、协调推进,才能保障区域早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差异较大

(1)11个区已形成本区域内的早教联席会议制度,占比68.75%。如宝山区、奉贤区早教中心得到区政府大力支持,教育、妇联、卫计委三方沟通融洽,协同力量,区早教中心职能得以有效发挥。

(2)仍有5个区还未形成早教联席会议制度,占比31.25%。由此,这些区的早教指导者与区妇联、卫计委等部门人员的协调沟通比较困难,影响区域早教工作推进。

(3)14个区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早教工作,占比87.5%,徐汇区和松江区为多部门联合牵头。

2. 各区亲子指导站的设点布局差异较大

(1)目前本市有893个亲子指导站,区亲子指导站数与区域0–3岁婴幼儿人数的比例从1:173到1:1200不等。各区在亲子指导站设点布局数量上的差异非常显著,亲子指导站与户籍人口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崇明区、普陀区、宝山区、青浦区、嘉定区、静安区、徐汇区、奉贤区、松江区、浦东新区、杨浦区、金山区、虹口区、黄浦区、闵行区、长宁区。

(2)附设在幼儿园的亲子指导站,多采用幼儿园教师双休日兼职开展早教指导服务工作,教师基本为无偿服务。指导服务的专业性、有效性难以保证。不少中心主任表示“幼儿园教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做好早教工作,下设指导站没有专职教师,指导、培训、研究等职能难以有效发挥。”静安区的做法值得借鉴,目前静安区为每个指导站配备了一名专职早教编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指导、培训、研究职能的发挥。

3. 各区为婴幼儿建立活动记录卡的力度不一

静安、黄浦、宝山、浦东、奉贤、金山、崇明等7个区为参加公益性早教指导服务的婴幼儿建立活动记录卡,并在幼儿入园时需提供记录卡,有效监测0—3岁婴幼儿家庭受指导率情况,占比43.75%。普陀区和松江区为0—3岁婴幼儿建立了活动记录卡,但幼儿入园时无需提供。另有7个区尚未给参加公益性早教指导服务的婴幼儿建立活动记录卡。

三、未来发展建议

基于对本市早教中心质量现状的了解与分析,研究组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未来发展,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希望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能明确区早教中心机构性质和类别,规范区域职能和收费标准,帮助尽快解决各区早教中心指导者的教师资格认定问题,同时将区0—3岁散居婴幼儿的受指导率作为评估区域早教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二)对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区早教联席会议制度,并确保其常态化运作;另一方面建立区散居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卡机制,活动记录卡作为入园时的参考依据。

(三)对市教研部门的建议

市级教研部门可以开展早教中心(含亲子指导站)指导服务质量指南的研究,形成早教中心(含亲子指导站)评估细则;基于本市早教指导服务现状,持续开展早教内涵建设的研究;通过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等活动,依托新闻媒体,及时发现和宣传优秀早教指导者和优质早教经验。

(四)对区教研部门的建议

区级教研部门能立足区域特点,组织专家队伍,形成区本化培训方案和手册;建立区早教中心组,结合市级研究重点和本区研究需要,开展早教研究;形成区早教教研员与区早教中心长期合作的研究共同体,确立长效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区域早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仅凭一次调研提高本市的早教指导服务质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市、区两级质量管理与监测机制,并使之保持规范化、常态化,以真正保障本市0—3岁散居婴幼儿及家庭能享受科学的早教指导服务。

王 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0041

猜你喜欢

指导者早教婴幼儿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善倾听会提问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善倾听 会提问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早教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