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干预、媒体监督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7-02-17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袁蓓

财会通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负面变量样本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袁蓓

政府干预、媒体监督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袁蓓

本文选用2012-2014年度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对媒体监督、政府干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演进显著正相关。使用存在负面新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媒体监督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互项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显著负相关。将存在负面新闻的上市公司划分为国企和非国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组的媒体监督和市场化进程交互项的系数绝对值以及显著性均大于非国有企业组。实证回归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媒体监督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正相关,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增强而增强,并且在国有企业内大于非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媒体 监督政府 干预制度 演进

一、引言

实行公司制以来,企业的内部控制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来加强内部控制。受此压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例如重新制定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然而,一些上市公司还是没有按照要求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上市公司之所以重新修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上市公司怎样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等问题正亟需解决。然而当前的文献,很少涉及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都关注的是公司内部控制改善所带来的效果,也就是把内部控制当作解释变量加以分析。对此,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政府干预变量引入,从而更好地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本文选择媒体负面报道来分析媒体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同时分析政府干预对新闻媒体和企业内部控制演进关系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规律,还有助于发现外部因素的影响原理以及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机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善提出相应的建议,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如果想要实现更好地发展,不能只重视股东利益,还应当重视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其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企业员工、股东、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然而诸如债权人、顾客、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难以掌握完整的企业信息。此时,新闻媒体的报道将能够帮助这些利益相关者获得企业的信息,所以新闻媒体是企业公司治理的关键一环,其作用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新闻媒体一旦报道了上市公司,该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就会被媒体重点关注。尤其是媒体报道的信息是公司的负面信息时,报道的内容必然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特别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随着媒体报道上市公司负面信息的增多,媒体对企业的重视程度也随着提高,进而增加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注意力,特别是政府部门、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度增加,由此导致社会公众转变对企业的态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媒体监督影响公司治理的途径包括:(1)借助声誉机制来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通常来说,企业高管十分关注其声誉,媒体负面报道必然会影响企业股东以及经理人市场对公司高管声誉的评价,进而会迫使企业变更管理层,这将会威胁企业高管的利益,因此公司高管一旦被新闻负面报道,就会采取措施弥补。(2)媒体监督的负面消息还会导致企业高管在公众中的声誉受损,为了减少由此导致的负面后果,高管会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纠正错误行为。

此外,在市场压力理论看来,媒体负面曝光也能够借助市场压力来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第一,媒体曝光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及其收益率。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者缺乏理性和专业的操作能力,模仿效应十分显著,一旦负面新闻报告,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反应将更为敏感,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压力也更大。第二,媒体曝光也能够影响企业所处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影响市场对企业的预期,对企业施加较大的资本市场压力。第三,当媒体对上市公司关注程度增加时,外部金融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也增加,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缺陷被曝光的概率,使得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总之,受到声誉机制和市场压力的共同影响,企业高管会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变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新闻舆论属于外部治理机制,能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

政府不会放任上市公司随意发展,而是会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旨在确保经济社会能够稳定有序的发展,通常采取的措施时经济管制与社会管制。当新闻媒体报道上市公司的负面信息增加时,政府对企业就会提高关注度,强化监管力度。并且,在有效监督理论看来,媒体的报道能够方便政府、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监管,迫使政府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这有助于减少管理层的投机行为,降低委托代理问题出现的次数,减少相关成本。所以,新闻媒体的负面消息能够强化政府对企业的监管。

除此之外,因为我国资本市场企业众多,经营环境十分复杂,经营难度较大,政府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全部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此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就会采取投机措施来敷衍政府监管。然而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助于降低监管部门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抑制管理层的投机行为。一旦媒体曝光企业的负面信息,政府就会重点关注该企业,并及时进行检查,这能够促使管理层采取措施强化内部制度建设。再者,寻租行为也常常被上市公司采用来减少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在我国特殊的行政体系中,受监督企业往往隶属于上级行政机构,这就会导致行政机构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寻租行为也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弱化了行政治理的效果。此时,媒体曝光企业负面消息后,级别更好的行政机构会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效果,降低了寻租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了其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媒体监督能够将政府力量引入,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良影响,抑制寻租行为。这样,政府将会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a。

假设2a:政府干预越强,媒体监督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作用也越强

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国有企业是主力军。国有企业经营者我国主要的国有资产,而国有资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有助于确保政府宏观调控达到预期效果。当前,能否高效的使用国有企业资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效使用国有企业资产,归根到底就是确保国有资产能够不贬值,并实现增值。对此,政府应当采取行政措施来推动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内部制度建设。2003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指出应当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2008年,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细化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相关规定。而非国有企业,政府干预力度较小,几乎没有出台相关规定。总之,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要比非国有企业强。基于此,本文给出假设2b。

假设2b:和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政府干预强度与媒体监督对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具有更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我国A股所有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分析区间为2012-2014年。同时按照如下标准筛选样本:(1)将金融保险类公司剔除;(2)信息缺失的公司剔除。最终得到样本总数是3657。其中负面报道的样本数是1568。本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媒体曝光数据来自CNKI数据库,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制度演进(Inc)。当前,学术界选择内部控制制度演进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本文在此选择分析区间内,制度修订数、新制定制度数的总和来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程度。原因在于,制度修订数、新制定制度数能够充分反映公司管理层对改善内部控制制度所做的努力,能够有效的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换句话说,随着企业制度修订数和新制定制度数的增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程度越高。

(2)解释变量。媒体负面报道(Media)。数据取自CNKI数据库。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在此选择最重要的5家报纸媒体作为分析对象,即《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考虑到内生性的影响,本文搜集的负面报道数据均是滞后一期的数据,以此来衡量上市公司媒体曝光程度。为了更好地衡量媒体监督,本文选择本Media1和Media2两个变量。Media1是虚拟变量,用来衡量上市公司是否有负面新闻,若有,值为1,若无,值为0。Media2是连续变量,是负面报道的数目,用来衡量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程度。

政府干预程度(Ind)。此处使用樊纲等(2011)提出的中国市场化进程指数来衡量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干预程度。市场化进程指数越大,表明该地区市场化进展越好,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也越小。因此,政府干预程度和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书中数据是截止到2009年的,因此,借鉴其他诸多研究的做法,本文中2012年、2013年、2014年的数据主要采用移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的。

(3)控制变量。本文所选的控制变量包括:上市公司负债水平(Lev)、盈利能力(Roa)、公司规模(Size)、监事会规模(NS),董事会规模(Board)以及行业(HY)和年份(Year)。本文所用的变量详情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表

(三)模型构建本文构建模型1来分析媒体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

本文构建模型2来分析政府干预对媒体曝光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机理,同时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1中的媒体监督变量是Media1,模型2中的媒体监督变量是LnMedia2变量。考虑到内生性的影响,各变量均选取滞后一期的数据。模型2中引入了政府干预变量以及政府干预变量和媒体监督变量的交乘项。

此外,本文模型1中的数据是混合数据与面板数据。模型2的样本是有负面新闻的样本,并且分别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分析,以便比较。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由表2可知:Inc的标准差是21.82,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修订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修订次数最大值是570,最小值是0,这表明一些企业没有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媒体曝光变量Medial的平均值是0.45,低于0.5,中位数是0,这表明超过50%的企业没有负面新闻。企业性质指标的平均值是0.62,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国有企业是主体。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程度和媒体监督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显著。上市公司存在负面报道数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证实了假设1,说明上市公司媒体监督能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企业的内部控制指数和负债水平、盈利能力、公司规模、监事会规模以及董事会规模全都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显著,均符合预期。

表3 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三)回归分析

(1)媒体监督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回归分析。模型1的回归结果见表4。Media1t-1的回归系数是0.128,为正,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媒体关注度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具有正相关性,及随着媒体关注度的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程度越高。对于控制变量,负债水平、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董事会规模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204、0.393、0.028、0.024,均为正值,而且都显著,这表明这些变量和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监事会规模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回归系数是-0.018,在10%水平下显著,这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之,模型1的回归分析证实了假设H1,即媒体监督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媒体监督能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

表4 媒体监督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回归结果

(2)媒体监督、政府干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回归分析。负面新闻样本总数是1568,基于模型2,分析政府干预对媒体监督的影响。本文首先将全样本(样本组Ⅰ)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检验假设2a;接着将样本分成国有企业样本(样本组Ⅱ)与非国有企业样本(样本组Ⅲ),并分别做回归分析,以此来检验假设2b。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对于三个样本组来说,LnMedia2t-1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31、0.742、0.781,均在5%水平下显著,这表明LnMedia2t-1和Inc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随着媒体曝光度的增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在不断发展。这和模型1的结果相符。

对于样本组(Ⅰ),Ind×LnMedia2t-1的回归系数是-0. 056,并且在5%水平下显著。市场化进程指数是衡量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和政府干预存在负相关性,随着市场化进程指数的增加,企业所受的政府干预也越低。回归结果说明市场化指数和政府干预对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方向为负,也就是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企业所受的政府干预越大,媒体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也越大。样本组(Ⅱ)、(Ⅲ)的回归结果也是负值,而且显著,这充分证实了假设2a,即随着政府干预的增加,媒体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推动作用也越大。

对于国有企业样本,Ind×LnMedia2t-1的回归系数是-0. 073,并且显著;对于非国有企业样本,Ind×LnMedia2t-1的回归系数是-0.068,并且显著。由此可知,媒体监督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乘项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影响更大,而且也更加显著。换句话说,国有企业的政府干预和媒体监督的交互作用在推动内部控制制度演进方面要大于非国有企业。由此证实了假设2b。

对于控制变量来说,各样本组中政府干预和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系数分别是0.089、0.098、0.118,且均在5%水平下显著,这表明随着区域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动机越强,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企业的负债状况与公司治理状况和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总之,表5的回归结果证实了假设2a和假设2b,也就是政府干预能够提高媒体曝光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推动作用,而且国有企业的作用强度大于非国有企业。

表5 媒体监督、政府干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选取2012-201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分析了媒体监督、政府干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的相关关系。分析得出:(1)上市公司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选取有负面新闻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得出媒体监督和市场化进程的交乘项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把有负面新闻的上市公司分成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媒体监督与市场化进程交乘项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在国有企业中要比在非国有企业中大,这说明上市公司媒体监督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存在正相关关系,政府干预能够增强二者的关系。此外,国有企业中二者的相关关系要比非国有企业大。

(二)建议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第一,强化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管力度。尽管我国分别在2008年、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与《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仍然欠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披露只是应付检查需要,无实际内容,而且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缺乏,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和企业经营的相关程度低,缺乏稳定性。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出台相关法规,对信息披露进行细化规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奖励和惩罚措施,使得信息披露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二,降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扩大媒体报道的自由。不管是先前学者的分析,还是本文的研究都认为媒体监督能够推动上市公司采取措施改善内部控制。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显示我国媒体的确可以对上市企业起到显著的监督功能。然而,部分学者分析发现,受政府因素的不良影响,部分媒体报道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和实际不相符。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政府干预媒体报道会导致媒体丧失独立性和可信性,其监督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更无助于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本文认为,政府要采取措施适当放宽对媒体的控制,推动媒体独立、公正、客观的进行报道,确保媒体在资本市场功能的充分实现,进而推动上市企业的发展壮大。

[1]李颖琦、俞俊利:《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会计研究》2012年第2期。

[2]张志平、白锐锋、金玉娜:《政治关联与政府干预对民营企业信号传递的影响》,《现代财经》2013年第6期。

[3]李志斌:《市场化进程、实际控制人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经科学》2013年第6期。

[4]罗进辉:《媒体报道的公司治理作用——双重代理成本视角》,《金融研究》2012年第10期。

[5]樊刚等:《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6]Doyle,J.,Ge,W.,McVay,S..Determinants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

[7]Dyck,A.,A.Morse,L.Zinglaes..Who Blows the Whistle on Corporate Fraud.Journal of Finance,2010.

[8]Joe,J.R.,H.Louis,D.Robinson.Managers’and Investors’RsponsestoMediaExposureofBoard Ineffectiveness.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9.

(编辑 彭文喜)

猜你喜欢

负面变量样本
抓住不变量解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规划·样本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