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特征与碳信息披露*
——基于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7-02-17河海大学商学院杨璐吴杨唐勇军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亚梅

财会通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碳相关者变量

河海大学商学院 杨璐 吴杨 唐勇军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管亚梅

公司治理特征与碳信息披露*
——基于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河海大学商学院 杨璐 吴杨 唐勇军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管亚梅

本文以2012-2014年连续三年披露碳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特征与外部治理特征,研究其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整体质量较低,高碳行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稍高于低碳行业;从全行业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性质及利益相关者治理对碳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分行业来看,影响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高碳行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外部治理因素,而影响低碳行业的因素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因素及外部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因素。并且,相同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治理特征)对两个行业的影响效果也不同。

碳信息 披露公司 治理内部 治理特征 外部治理特征

一、引言

近些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有效地减少碳排放,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现今已经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相关的会计问题也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碳会计”和“碳信息”的概念应运而生。但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我国的低碳经济开始较晚,碳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碳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和可比性,没有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和有关碳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自愿披露碳信息的动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明显不足,碳信息披露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面对我国正在发展低碳交易市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国情需要,如何界定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当前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就成为摆在中国学者面前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目前国内研究大都基于CDP项目数据,研究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较为局限,且对于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分散,没有统一性和针对性,所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基于此,本文将以我国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年度报告及环境信息报告为基础,从公司治理特征的视角对碳信息披露进行相关研究,以期研究更具普遍性和针对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权治理股权治理主要涉及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性质等,本文选取了两个特征指标,分别是企业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和控股股东的性质(国有或非国有)。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若股权集中于控股股东之手,那么控股股东可以更加方便的参与公司管理,并且监督受托管理者的执行活动,这也将大大的减少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在碳信息披露方面,控股股东必将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尽责情况,同时企业管理者基于长期效益的考量将有效地进行碳信息披露,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企业股权集中程度对碳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正向的影响

在控股股东性质方面,主要分为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和非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在执行国家政策方面具有更高的执行力,并且,控股股东是国家,它将对企业的管理有着更加准确地掌控和监督。目前,我国正处于低碳经济的转型期,国家一直在强调企业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的披露,因此,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在这些方面必将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带动其他性质的企业加入到碳信息披露的行列。由此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H2:国有控股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更高

(二)董事会治理在董事会治理方面,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和监督机构,从执行机构来看,作为企业决策的执行者,需要履行对股东及环境所有者的受托责任,从监督机构来看,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并且可以监督管理着受托责任的履行。董事会治理的特征在各种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是治理的中心环节所在,本文选取了两个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包括独董比例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是董事会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他不仅身份独立,而且不参与企业的任何经营执行活动,由此可见独立董事进行监督的角度是客观的。有了这样一群特殊的监督者存在,企业的各项决策能够得到公平的表决,站在独立董事的角度,他们也更加看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更有利于企业减少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行为,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而进行更多的环境信息披露。综上所述,提出第三个假设:

H3:独董比例越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越好

董事会规模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地改进企业治理水平,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专业分工越细化,这样便使得各成员之间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领域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改善企业决策和监督的有效性,从而促使管理层对外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在前人的研究中,吴勋等(2014)实证的结论说明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正向的影响,Williamsion(1988)也认为董事会规模会促进企业的信息披露。因此,结合相关理论及前人的研究由此提出假设:

H4: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越好

(三)经理层治理在经理层治理方面,管理层主要是决策执行机构,受到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在这个维度,本文选取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是否由分离来说明管理层治理的问题。董事长是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拥有双重权力,即决策权和监督权。企业的总经理主要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对董事会负责,受董事会的监督。如果企业有一个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个职位,那么他将身兼决策者、监督者、执行者的多重职责,虽然这可以有效地减少董事会与高管之间的摩擦,但是一人独揽大权必将导致企业监督的弱化,不利于保持其监督的客观性。企业碳信息披露是基于股东长远利益的考量,和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物,因此,企业监督的削弱会导致管理层隐瞒一些不好的碳信息披露,影响披露质量。综上所述,提出假设:

H5:董事长与总经理职权合二为一的企业将导致较低的碳信息披露质量

(四)监事会治理在监事会治理方面,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权很类似,主要是监督权,两者相辅相成,但是监事会是独立于董事会的存在,对董事会和经理层都具有监督权。在我国,监事会的人数不得低于3人,并且有些企业规定监事会中必须含有职工监事,这些都能看出监事会对企业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有学者指出,监事会对于财务造假,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纠正作用,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度。监事会的规模越大,不仅能够促使更多专业知识、管理经验方面的互补,而且能够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下督促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环境保护和减能减排,促进碳信息的披露。故提出假设:

H6:监事会规模越大的企业在碳信息披露的质量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准

(五)外部治理理论本文根据碳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外部治理特征方面选取了利益相关者治理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因为该特征在公司治理评价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该特征不属于宏观经济特征,属于公司本身治理的一个方面,便于衡量,也对于本文更具有价值。利益相关者治理主要包含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决策程度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程度。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保护程度来看,它的一部分体现在企业信息披露水平的完善中,这有效地保护了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在我国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企业一般会披露较为全面的利益相关者信息,以说明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可以认为两者是存在一定关联的。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决策程度来看,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囊括更多的有效决策和实施途径,减少经营盲区和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并且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种类较多,存在重视社会责任及保护环境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这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碳信息披露的意识,从而提升披露质量。由此提出假设:

H7: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剔除了数据不全的企业,最后得到近三年皆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共计373家上市公司(深市主板90家公司,沪市主板283家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分别从样本企业2012-2014年的年度报告及环境信息报告中进行数据筛选和整理。

(二)变量定义(1)被解释变量。对于碳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首先需要构建碳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本文在综合CDP问卷调查及前人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特点,从企业的治理制度与政策、风险与机遇、企业碳排放情况、节能减排这四个大类进行构建,满分得分为14分,最低得分为0分,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碳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2)解释变量。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本文主要从股权治理结构特征、董事会治理结构特征、经理层治理结构特征、监事会治理结构特征、利益相关者治理特征五个维度,选取共7个公司治理特征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其中,对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特征指标的选取,主要考察两个方面,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相关决策的程度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程度,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综合打分来衡量该指标。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决策程度的打分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的次数以及对其的影响程度,最高分为2分,最低分为0分。利益相关者保护程度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披露的报告中有关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信息披露,该部分设定的满分为3分,最低分为0分,主要考察依据是披露完整性。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4个控制变量: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其中,在行业类型上,本文主要依据中国碳排放交易网,按照碳排放强度对样本进行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的划分,将碳排强度超过100的行业作为高碳行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化工业、火电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产业。

表2 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基于本文选取的所有变量,根据以往学者相关性研究所建的模型以及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1)如公式1:

其中,β是常数项,β1(i=1...11)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通过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情况较差。虽然两市上市公司的披露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深市主板A股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而沪市大约有三分之一的A股上市企业进行披露。从表4可以看出,从12年至14年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得分情况来看,披露质量有了明显的上升,得分均值从3.62上升到4.41,增长了0.8,并且极大值也有了小幅的上涨,但标准差逐年增加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间的个体差异也趋于更加明显。同时,进行披露的373家公司的平均得分只有4分左右,只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信息披露质量较差。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我国更多的企业只是笼统性的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碳信息这方面的披露;其次,很多企业在进行碳信息披露时,忽略了定量性的披露,只是进行简单的定性描述;最后,我国很多企业都忽略了风险与机遇这一模块的碳信息披露,包括具体分析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哪些风险与利益损失,发展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机遇,这也是企业在上述评分过程中没有得到满分的原因。通过表4,可以看出所选样本在治理方面的变化幅度较小,尤其是在控股股东的性质、独立董事占比、监事会规模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其均值每年在逐渐降低,即股权集中度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此外,在董事会规模上,从2012年的平均2.44个人下降到2014年的平均2.38个人,在董事长与经理层是否兼任的指标上,从2012年至2014年有了小幅的增长,说明样本企业逐年会有更多的公司将两个职位设置为由一人兼任。最后,在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企业决策的程度与受到保护的程度在逐渐增加,样本企业的离散程度也逐年降低。在控制变量方面,本文选取了4个变量,在行业类型方面,样本中有188家公司属于高碳行业,有185家属于低碳行业。在公司规模方面,所选样本不论是在极大极小值上,还是在平均值上,均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离散程度也逐年增加;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均值在近三年有所起伏,但变化不大;在资产负债率方面,2012年至2014年间样本的均值逐年升高,并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在逐渐拉大。

表3 我国A股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情况

表4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根据表5可知,除去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7的相关系数超过0.5外,没有其他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超过0.5,所以,可以认为本文选取的各指标变量间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干扰。此外,可以发现,较多的指标变量与被解释变量Y显示出相关关系。其中,X1第一大股东控股、X2控股股东性质、X4董事会规模、X6监事会规模以及Z1行业类型与Y在0.05的置信区间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此外,X7利益相关者治理、Z2公司规模以及Z4资产负债率则在0.01的置信区间下与变量Y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本文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在多重变量的影响下,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表5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

(三)多元线性统计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运用。由表6可知:第一,本文所建回归模型的R2为0.556,调整后的R2为0.552,可以认为该回归模型是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说明本文选取的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第二,F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即可说明该回归模型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

根据回归结果,可得回归方程为:

(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第一,根据上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中所用的各个变量的容忍度(容差)皆大于0.4,且方差膨胀因子的值都小于10,表示各指标变量间的独立性较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依据回归模型所做的回归分析是具有意义的。第二,X1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572,显著性水平Sig.为0.05,说明回归的结果在5%的平上显著。因此,可以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即股权越集中,企业的CDI得分越高。这一结论与之前所做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可以论证本文的第一个假设H1。第三,X2控股股东性质的回归系数为0.212,显著性水平Sig.为0.045,说明控股股东性质与企业碳信息披露在5%的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即可以认为国有股东控股的企业具有较高的CDI得分,这一点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可能是因为国有控股股东更加能够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意识到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我国积极进行经济转型的时代,国有股东控股的企业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在碳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相较于其他企业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这也能够积极的影响其他企业加入其中,形成较高的良性循环。因此,可以论证本文的第二个假设H2。第四,X7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回归系数为2.161,显著性水平0,说明利益相关者在1%的水平上为正,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治理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使各利益方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运营中,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利益各方的切实利益,那么企业在碳信息披露内容上则更全面,有较高的信息质量。因此,第七个假设H7得到实证支持。第五,在控制变量方面,Z1行业类型的回归系数为0.329,显著性水平为0,说明行业类型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是正向性的,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此外,变量Z2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153,显著性水平为0,即表示公司规模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可以认为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越好。这和我国很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相似的。第六,本文选取的其他解释变量,X3独董比例、X4董事会规模、X5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情况以及X6监事会规模的显著性水平皆高于0.1,不能说明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与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的假设H3、H4、H5、H6均没有得到有效地论证。

(四)分行业回归分析

(1)分行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比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行业类型对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地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本文将所选样本进一步划分为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表7可以看出,无论是低碳行业还是高碳行业,在2012年至2014年间,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平均得分均有增加的趋势,此外,均分上高碳行业在均分上稍高于低碳行业,并且差距逐年有增大的趋势,但是CDI得分依然没有超过总得分的一半,说明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表7 高碳行业与低碳行业CDI分析对比表

(2)分行业多元线性回归运用。根据模型1,针对不同的行业,建立以下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Y1表示高碳行业的CDI;Y2表示低碳行业的CDI:

表8,表9显示,高碳行业的R2为0.586,调整后R2为0.579,高于整体样本的R2;而低碳行业的R2为0.535,调整后R2为0.527,低于整体样本的R2,说明高碳行业的模型拟合度高于低碳行业,也可以间接表示两个行业的CDI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不同。同时两个模型的显著性均很高,显著性水平均为0。

表8 高碳行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9 低碳行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表8和表9中的回归系数可得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的回归方程为:

(3)分行业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通过表8与表9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多重共线性检验中,两个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容忍度(容差)皆大于0.3,且方差膨胀因子的值都小于3.5,表示各指标变量间的独立性较强,多重共线性较弱,因此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2)在高碳行业的回归分析中,只有X7与Z2上显示出显著地相关关系,二者均在在1%的水平下与高碳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正显著。(3)在低碳行业的回归分析中,较多的变量与CDI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其中,有4个解释变量,包括:X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的水平下,对低碳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正向性的影响;X2控股股东性质、X7利益相关者治理在1%的水平上与低碳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X4董事会规模则在10%的水平上与低碳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在控制变量方面,Z2公司规模与低碳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在5%的水平上正相关。(4)在我国,影响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与影响低碳行业上市公司的因素存在明显的不同。通过(2)、(3)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高碳行业CDI的因素较少,而影响低碳行业CDI的因素较多,且高碳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多的是主动披露,较少的受到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可能是因为高碳行业由于碳排放量比较大,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披露时更多的将内容放在如何节能减排上,希望可以通过该类信息的披露改善企业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因此在进行CDI打分时可以提取到的碳信息披露内容较多。而在低碳行业中,公司主动披露碳信息的意识较弱,需要通过内部治理的监督来有效的促进碳信息的披露,因此,低碳行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较多的受到内部治理特征的影响。此外,在相同的影响因素方面,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2.221和2.084,公司规模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9和0.116,说明利益相关者治理及公司规模对高碳行业的影响要大于对低碳行业的影响。同样的,在公司规模方面,高碳行业的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与碳信息披露正相关,并且回归系数为0.239,而低碳行业的公司规模在5%的水平上才与Y2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116,明显小于0.239,说明公司规模对高碳行业的影响要大于对低碳行业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高碳行业由于自身企业的特点,更加看重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和进行碳信息披露,并且越大的公司越看重企业在债权人、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眼中的形象,对于节能减排的披露越完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结论为:(1)尽管近些年我国政府已经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可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很多企业在碳信息方面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碳信息披露整体质量较低,高碳行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稍高于低碳行业。(2)从全行业来看,第一大股东比例、控股股东性质及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分行业来看,影响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高碳行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外部治理因素,而影响低碳行业的因素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因素及外部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因素。并且,在相同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治理,公司规模)上,对两个行业的影响效果也不同。

(二)建议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政府层面,我国政府需要扮演督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加强信息披露内容及框架的规范,引导企业披露更加全面的信息和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披露质量。第二,在公司层面,企业应当正视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节能减排,通过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同时,国有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需要担任好领头的角色,在完善自身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引导其他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和进步。此外,高碳行业主要需要通过改善利益相关值治理来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而低碳行业则需要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出发共同改善,从而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基于雾霾治理视角的碳减排优化模式与碳审计研究”(项目编号:15BGL060);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5B2291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与效应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2SJD630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陈华、王海燕、陈智:《公司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2]方健、徐丽群:《信息共享、碳排放量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审计研究》2014年第4期。

[3]赵选民、吴勋:《公司特征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第8期。

[4]高美连、石泓:《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5年第3期。

[5]李力、刘全齐、常凯:《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特征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财会通讯》2016年第9期。

[6]何玉、唐清亮、王开田:《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会计研究》2014年第1期。

[7]高燕、伍卓、胡海波:《我国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会计研究》2014年第14期。

[8]王志亮、郭琳玮:《我国企业碳披露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财会通讯》2015年第16期。

[9]Le Luo,Yi-Chen Lan,Qingliang Tang.Corporate Incentives to Disclose Carbon Information:Evidence from the CDP Global 500 Repor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Accounting.2012.

[10]MartinFreedman,BikkiJaggi.GlobalWarming Disclosures:Impact of Kyoto Protocol Across Coun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2011.

(编辑 文博)

猜你喜欢

高碳相关者变量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抓住不变量解题
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及“高碳”问题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