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调控”

2017-02-16

名师在线 2017年2期
关键词:调控篮球动作

曾 明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中心小学,广东惠州 516223)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调控”

曾 明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中心小学,广东惠州 516223)

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调控、疏导,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学生的挑战精神,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在愉悦、轻松的心理氛围下不断提升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效能。

体育教学;心理调控;心理健康

引 言

体育教学是融体健、体能、体技于一体的教学。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则会让学生的心理失衡,姿态反常,进而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习得障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调控,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热烈的运动,积极参与课堂练习,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彰显高效体能,显露运动潜能。

一、以“趣”调控,克服心理障碍

体育的心理调控,主要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认知和体育学习情感体验的调控。其着眼点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欲望,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自卑心理、紧张心理、倦怠心理、逆反心理等。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篮球练习,我们就要考虑到当今这样一个实际状况:篮球在学校里基本上是男生的特权,因为篮球的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男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而女生由于腼腆、柔弱的心理特质,总是对篮球等项目存在一种退让心理和畏惧心理。因此,在实际比赛中,一些女生总出现畏首畏尾、动作不到位等。对于篮球对抗比赛中一些有难度的动作,如进攻中的传、运、突、投、抢等技术,防守中的封、堵、截、盖、抢等技术,女生更是缺乏信心。她们在练习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极容易打退堂鼓,甚至直接选择放弃。

以上这些女同学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其中的“趣”来调控:可以借助于语言引领,激起她们的兴趣和不服输的心理;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篮球活动,让学生和篮球亲密接触。因为在和篮球展开有意义、有趣味的交往时,学生容易放下思想和心理负担,对篮球运动产生亲近感。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与篮球相关的如技术要领指导的优秀微课,让她们在看中学习技术要领,消除心理障碍,建立信心;通过谈话、教师示范、伙伴展示等让学生感受到投入篮球运动中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二、以“意”调控,提升挑战精神

体育教学是最能挑战和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学科。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拼搏意识、挑战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调控,以鼓励他们在遇到强大的对手时能敢于一比高下。这样的调控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上奋力拼杀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斗志,也可以通过身边优秀运动员的优秀事迹激发学生的不服输精神。

所以,教师以“意”调控,实际上是在有意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此达到不断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在享受运动的成功体验中形成持久不衰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而且,这部分同学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另一部分胆小的学生,促使他们不好意思轻言放弃。他们在看到同伴能够不断挑战新的难度的时候,内心也是不平静的,自然会跃跃欲试。当他们冲破自我的心理束缚,挣脱“约拿情结”(“约拿”来自马斯洛的《人性能达的境界》一书,是一种既追崇又恐惧的心理),在熟练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挑战,不断规范动作,在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上不断提高。

三、以“情”调控,消除“习得性无助感”

情感的交融,能很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彼此间的心灵。师生的情感交融,更能唤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情愫,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运用第二信号系统(如语言、面部表情如微笑、动作如抚摸等)疏导体育后进生的紧张、害怕心理,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鼓励和期待,从而重拾信心。同时,教师亲切的教学仪态也能够于无意之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亲和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共学氛围,让学生之间开展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由此激发学生各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让学生们主动展开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运动。某些学生对于某项运动有过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体验,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挫折失败的阴影,对这些项目往往是望而却步。教师可以设计多项辅助性练习,调整学生情绪,抑制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情绪。

此外,笔者还通过微课的辅助讲解、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超越自我的决心,从而达到了掌握技术、改进技术、提升技术的目的和要求。总的来说,这些辅助性的练习和铺垫,消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

四、以“法”调控,促进学生“动作理解”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扩大了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运动学习的范畴,倡导建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然而一周的体育教学课时却不变,因此体育教师就需要精选体育教学内容,研究体育教学方法,要对所教的项目,如游戏、列队、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基本动作、动作要领、教学方法、注意事项、保护与帮助等精通,不可一知半解。唯有教师对体育教材教法高屋建瓴,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

教学“后滚翻”,虽然学生有了“前滚翻”的经验,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在“后滚翻”的过程中不能低头、团身等,导致学生要么翻不过去,要么虽然翻过去了,但是歪七歪八。基于此,笔者启发学生,“一个方形的木块和一个球同时在地面上滚动,哪个物体滚得圆滑些?”学生回答:“当然是球滚得圆滑些,因为球是圆的。”笔者接着问:“人体在滚翻时应成什么样的姿势才能滚得圆滑呢?”学生立刻受到启发,翻身时要像球一样。由此低头、团身、抱膝,像球一样的“后滚翻”动作要领,学生渐渐理解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精确而精到的“方法”引领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程资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以学定教”,充分展现学生体育学习的灵性。在教学中把握时机,根据课堂教学实况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后滚翻”教学较之于“前滚翻”教学,尽管根据教参要求,学生应该能够顺利同化、迁移“前滚翻”的运动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后滚翻”比“前滚翻”的动作要难得多。只有学生深刻理解了动作要领,他们才能游刃有余地展开“后滚翻”运动。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进行“前滚翻”运动的时候,有的动作也不到位,只是他们在“前滚翻”时可以使劲地用脚蹬地,“迫使”自己翻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后滚翻”的动作理解、动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前滚翻”动作的到位。

结 语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困难和挑战是随时存在的,一些学生容易出现挫折感,容易表现逆反、过度焦虑、胆怯、紧张、恐惧等各种不利于体育学习的心理,这不足为怪。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展开“心理调控”,让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姿态、健康积极的心理投入到每一个练习环节之中。当然,“心理调控”的方式是多样化的,除了上文提及的“以趣调控”“以意调控”“以情调控”,还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去探究、实践。让我们用心、用情呵护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借助于教师充满正能量的言语刺激、师生的贴心交流、物质或精神奖励等,与学生们建立起信任、融洽、合作的心理关系,打造温馨和谐的体育课堂,不断提升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效能!

[1] 武锡元.让孩子充满自信——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找寻自信[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

曾明,1968年生,男,广东省惠州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调控篮球动作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动作描写要具体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