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017-02-15丁浩清
丁浩清 张 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
谈话:同学们,有两位摄影师为同一个杯子照相,拍到了这样的照片。(出示两张分别从杯子前、后拍到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同一个杯子,为什么两位摄影师拍到的照片不一样呢?
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杯子样子也是不一样的。
2.揭示课题。
你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在你的座位上朝前面看,你看到了什么?转过头来朝后面看,又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样子有哪些区别?
小结:同样一间教室,分别从前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位置和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实践感知
1.教学例1。
谈话:同学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你能看出拍的是哪儿吗?(出示照片)
提问:是呀,老师拍的两张都是我们教室的照片,为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哪儿拍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交流,反馈意见。引导学生从教室的桌椅、设施等区分教室的前面和后面,从而判断出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小结:同一个教室,分别从前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2.教学例2。
(1)谈话导入。
谈话:看了这些照片,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拍一拍?(学生:想)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小猴、玩具照相机)课前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只小猴、四个玩具照相机,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拿出小猴,把它脸朝黑板放在课桌上。(活动前给4位同学按1~4编好号)
(2)拍照活动。
谈话:等会儿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拿出“照相机”,(教师示范)正对小猴,蹲下,眼睛平视,“咔嚓”,把小猴的样子拍下来。
提问:请同学们边拍照边思考:我在小猴哪一面,看到了小猴的什么?
学生开始拍照,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把拍摄到的与同学交流一下。1号同学,说说你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小猴的什么?
1号学生具体描述后,教师出示四张照片。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看,他说的是四张照片中的哪一张?
(学生回答后,问1号:1号同学,说得对吗?)
谈话:3号同学,你在小猴的哪一面?你看到了小猴的什么?
提问:再来找一找,他看到的又是四张中的哪一张?
谈话:2号同学,你在小猴的哪一面?你看到了小猴的什么?
提问:找找看,他看到的又是哪一张照片?
谈话:4号同学,你在小猴的哪一面?你看到小猴的什么?
提问:看一看,这四张照片中哪一张是他看到的?
(指名说一说)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就不一样,即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4)换位观察。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猴的一个面,想不想从其他三个位置观察小猴?
下面我们按顺时针方向换位,1号到2号,2号到3号,3号到4号,4号到1号。换好位置,像刚才一样,正对着小猴,蹲下,平视观察,听明白了吗?
第一次换位后提问:你看到的是四幅中的哪一幅图?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
第二次换位后提问:观察好了吗?现在你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
第三次换位后提问:观察好了吗?现在你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
最后回到原来的座位。
谈话:刚才每个同学都从小猴的前后左右进行了观察。看,这张照片是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仔细观察,然后站到那一边去。
提问:你们都站到了小猴的左边,为什么?(照片上能看到小猴左边的部分,脸朝左边,尾巴朝右边)
谈话:想一想,如果站到小猴的右边去,你看到的小猴应该是怎样的?
小结:看来,站在小猴的左边和右边观察,看到的小猴的样子正好是相反的。
(5)例2连线题。
谈话:请同学们看课本第90页,小青、小明、小玲和小梅四个同学也为一只小猴拍照,仔细观察他们所站的位置,想想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同学们在书上连一连。
交流:说说先找谁拍的照片,再找谁拍的照片,连线时怎样想的?(可以:①按着照片顺序连的;②先找出正面和背面的;③先找出与我们观察位置相同的那位同学所拍的照。④说明思考、判断的方法。)
小结:连线时,我们可以先找小青看到的照片,他看到的是小猴的正面;再找小青对面的同学——小玲看到的照片,她在小猴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猴的背面;然后找小梅看到的照片,她正好在我们看图里小猴的位置上,看到的是小猴的左边;小明在小梅的对面,看到的和小梅看到的正好是相反的,也就是小猴的右边。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形状不同。平时观察物体时,我们要注意自己在什么位置看的,看到的是什么样子,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有什么变化和不同。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同学们,观察这两张照片,说说哪一张是在学校外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拍的。
学生判断,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照片,让学生体会从前后两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再通过观察学校大门的两张照片,使学生能够根据照片提供的背景,判断是从什么角度拍的,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观察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巩固拓展,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瞧,校园里停了一辆汽车,三个小朋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汽车。想一想,他们分别在汽车的哪一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请在书上连一连。
集体交流时,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飞机模型放在桌上,并将飞机头部朝教室的前面放好。每个同学在自己位置上蹲下,眼睛平视观察飞机模型,记住你看到的样子。
出示编上号的4幅飞机模型图。
谈话:想一想你看到的是第几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幅图。
交流:把你看到的和猜到的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验证猜得对不对。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想、判断,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小窍门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可以根据看到的推想对面的,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观察的小朋友,换成他的位置想一想,这样就容易判断了。
【设计意图: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并通过比较体会,积累解题经验,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