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如何“落实”教学重点
2017-02-15王建良特级教师
王建良(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偶有不可预约的精彩,但更多的时候,是对教学预设的执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升备课的质量。
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现实起点,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在备课过程中,怎样“落实”教学重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教师认为本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不会觉得确定教学重点有多少困难。但事实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主要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理解深度不同造成的。当教师对教学重点理解深刻具体,课堂教学行为就会扎实有效。反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模糊的字面认识水平上,上课时就会出现“目标迷失”现象——平均用力,重点未得到很好“落实”。
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想明白教学重点“内涵”是什么的过程。我们在备课时,除了在备课本上写下“教学重点”外,更需要进一步想一想——怎样才算“落实”了教学重点。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分解为若干个可检测的“不同维度、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作为备课的主要任务。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教师在确定“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后,需要进一步思考:学生怎样才算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重点分解的过程。教师对这一问题回答的差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与效果。“教学重点”分解表述的主体应该指向学生,内容指向具体的、可评价的学生行为。如,“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状况:(1)能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一个百分数;(2)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一个百分数;(3)能画一幅图来表示百分数;(4)能用除法算式来解释这个百分数是怎样获得的。有些维度还可以划分出若干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如用语言描述百分数,第一水平层次是用模仿性语言表述“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第二水平层次能说清楚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较的结果;第三水平层次是能进一步表述清楚“谁是比较量,谁是标准量(100%)”。
“落实”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牛鼻子。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当教师对教学重点“落实”的多个维度与不同水平层次了然于心时,就会明白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往哪儿去,怎样去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