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王冕》文本解读

2017-02-15吴梦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王冕勤学孝顺

吴梦霞

《少年王冕》一文改编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在该文中,王冕是被作为儒家楷模、行孝榜样进行塑造的。阅读此文,就会发现该文脉络清晰,从懂事到勤学,人物特征分明。因而在解读课文时教师应该寻找解读点,把握关键,引导学生真正走近王冕。

一、把握矛盾关键处,感知王冕的懂事

走近王冕,就会了解到他父亲早已去世,仅靠母亲一人无法维持他的上学费用。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是想尽办法想让孩子上学,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允许,所以作为母亲会处于两难境地。而文中王冕的一番话,却让母亲摆脱了尴尬。他是这样回答的:“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认真品味,就会发现这些话其实是前后矛盾的。“闷得慌”说明他讨厌上学,认为在学堂里不好;“带几本书去读”则说明了王冕从心里是热爱学习的。从王冕的角度来分析,一来可以劝阻母亲,“我”是主动不去的,让母亲不要有过多负担;二来“我”去放牛,实实在在帮助家里做一些事情,也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三来即便放牛,读书也不会放下,反而效果很好。这样看似矛盾的回答,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王冕的懂事与乖巧,处处从母亲角度出发,尽可能不让母亲产生一种自责心理。

二、把握细节描写处,体验王冕的孝顺

阅读此文,与王冕深度对话,就会发现王冕的孝顺是一如既往的。比如王冕画画成名后,有了钱,就经常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比如王冕十七八岁时,在春天就会用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等等。阅读全文就会发现,这种孝顺是贯串全文的。这里笔者就围绕两个“舍不得”这一细节进行重点分析,其内容如下:“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到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买几本旧书。”字数固然不多,却把一个能够体谅母亲、孝顺母亲的形象给刻画出来了。尤其是两个“舍不得”:有好东西“舍不得”吃,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母亲;有了钱“舍不得”花,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书,是学习。两个“舍不得”把王冕孝顺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这里教师可以采用随文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扩写。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同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三、把握语段精彩处,了解王冕的勤学

勤学,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而对于王冕,更是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阅读《少年王冕》这一篇课文就会发现,有很多精彩语句是描写王冕勤奋好学的。比如王冕知道自己家境不好,需要退学,但他没有灰心,也没有埋怨母亲,而是利用点滴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去读书。树阴下、池塘边、草地上,处处留下了他勤学的身影。课文中重点写王冕自学画画成功的画面:“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从本质上来讲,画画不是读书,更多属于技术活,没有师傅领进门,要想成才难度很大;同样画画需要颜料、纸笔,需要反复练习,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其负担更是无法想象的。而在这里,王冕可以说创造出了一个奇迹,一个自学画画成才的奇迹。一开始是靠满腔热情,后来是靠勤奋练习,最终成功。“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就说明了问题。

对《少年王冕》一课来说,把握王冕“孝顺勤学”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品析等方式强化对王冕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悟,以便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王冕勤学孝顺
传承革命精神,立志勤学成长
蹁跹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杨愔勤学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怎么孝顺
孝顺的外婆
“孝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