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材中学习习作技巧
——以《祁黄羊》一课为例

2017-02-15朱明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羊记事事例

朱明波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从题材来看,可以归纳为写人记事类。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描写祁黄羊让位举贤的故事,重点表现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而对于习作训练来说,其重点也是写人记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方式引导学生习得写人记事技巧,以便真正实现读写迁移。对此笔者曾进行过尝试,教学片段如下:

师: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谁?

生:(集体回答)祁黄羊。

师:你们好好读一读这篇课文,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祁黄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阅读课文,同桌之间交流。)

生:祁黄羊一心为公。

师:不错,直接点题,概括得很好。那么,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小组讨论,推荐代表概括。)

生:主要是通过事例来体现祁黄羊的品质。

师:具体说说。

生:祁黄羊推荐仇人担任职责重大的中军尉。一来解狐是他的仇人,所以祁黄羊最了解他;二来这个职位非常重要,祁黄羊推荐解狐,正是说明了他不讲私情、一心为公的品质。

生:对于当官的人来说,尤其是做大官的人,他们最忌讳的就是提拔身边人,尤其是亲人,目的是防止别人说闲话。但是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做中军尉,在他心中考虑更多的是谁最适合坐这个位置,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名声得失,同样也表现了他一心为公的品质。

师:你说得没错,课文的确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描写祁黄羊的品质的。那么在这个具体事例中,作者又是通过什么形式来描写的呢?

生:对话。

师:事例与对话有什么联系吗?

生:一般来说,应先想好事例,再通过对话进行描述。

师:不错。那么课文中的对话有哪些形式呢?

生:提示语在前、在后,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不错,这样描述事例可以使内容的形式丰富一点。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课文是怎么描写人的。

生:先确定好写谁,接着明确这个人的特点以及相应的事例,最后通过多种对话来具体体现。

师:说得很好。我们课后就试着按照这样的方式写一写你身边的人。

教材只是个例子,关键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子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理解,但依据新课标理念,应更多追求运用。因此需要教师尽可能挖掘文本中“例子”的价值,实现读写迁移,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人物特征,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挖掘文本中写人记事的技巧,从文本中写谁,到写了什么事,再到怎样写这件事,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写人技巧,以便实现迁移,真正夯实语用教学。

当然,对于同一文本,从词语、句子乃至段章结构等,有很多内容、技巧值得学生学习。如果全面铺开,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课堂结构分散。怎样进行读写结合?最好的方式就是依据课标,结合具体学段,乃至学期目标进行定位。《祁黄羊》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感知祁黄羊人物品质特征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借鉴写人技巧,一举多得。

具体来说,写人要选用典型事例,而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对话描写,以便让学生学会用对话来描写具体事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桌交流或者小组讨论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感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推促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生成课堂精彩,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习得了写人的技巧。

猜你喜欢

黄羊记事事例
《安徽记事》
记事中的“情节”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母黄羊之死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记事
Why Men Never Remember Anything
沙漠向导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