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微型练笔成为文本拓展的主角

2017-02-15滑彩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谱曲巴迪鲁滨孙

滑彩红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经再三强调:任何课文都需要“利用”,以训练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的确,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范例。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超越文本,把习得的方法、积累的知识加以合理运用,让学生具备读写的基本能力。我认为,训练的最好方式就是微型练笔。教师应怎样通过课堂上的微型练笔来拓展教学内容、真正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一、找准“练笔点”

教材中的课文有的地方含蓄委婉,有的地方删繁就简,有的还通过小小的标点传情达意……这其中就隐含着丰富各异的“练笔点”。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使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得以深深的震撼,对女孩的怜悯、对社会的不满油然而生。这时,我把教学适时地迁移到微型练笔——《假如小女孩来到我身边》,就抓住了教学的练笔点。学生把满腔要表达的语言通过文字展示出来,吐露心声,就是回归了语文的本真。

如《怒吼吧,黄河》中有一段话非常简要地记述了冼星海谱写《黄河大合唱》的经过。教师如果能具体地再现他创作的艰难过程,无疑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于是,我及时利用微型练笔,引导学生想象冼星海在土窑洞里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艰难谱曲。通过细微之处的联想和场面描写的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谱曲的任务相当重,冼星海之所以能冒着严寒、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迅速谱曲,大获成功,完全是源自他的爱国之心。这样的训练,使教学难点轻松得以突破。

二、设计“巧形式”

教师找到了训练点,还需要用恰当、巧妙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真正达到练笔的目的。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描写主人公巴迪在焦急地等待父亲归来时,可谓别具一格,用到了“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这一串短句。四个连续的句号就包含了巴迪无尽的焦灼和等待。如果教学中学生忽略了这些标点,就失去了体会隐含内容的机会。我抓住这些标点,因势利导,设计出了如下练习引领学生思考:

我抬头看看表,七点了,_______。我_______。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我_____。啊,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_______。

我没有机械地去问“为什么不用逗号,而用句号”这个问题,而是通过扩充训练,使每个学生轻松地体会人物心情,感受标点运用的巧妙。看似相同的形式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他们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巴迪在焦急的等待中,如何魂不守舍,踱来踱去,翘首以盼父亲的归来。多样的语言描述不仅形象地填补了文本中的空白,而且在交流中再次加强了学生的积累,同时为理解后文做好了铺垫。

根据练笔点的不同,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不同,我除了大多采用练习片段的形式之外,还经常鼓励学生用言简意赅的话来表达,让学生体会习作的快乐,发展学生读写的能力。

如《鲁滨孙造船》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的形式:“走进鲁滨孙,我们会更加勇敢;走进鲁滨孙,我们会更加完善。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悟出这样的哲理:苦难是______。”引导学生联系鲁滨孙的经历,用简短的一句话表现人生的哲理。很快地,学生文思泉涌:苦难是人生的加油站,苦难是成功的起点,苦难是成长的臂膀……学生的妙语连珠完全出人意料。只要我们深入研读文本,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练笔点,为学生创造深层思考和创作提升的空间。

微型练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抓住了写,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让微型练笔成为文本拓展的主角,高效学习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猜你喜欢

谱曲巴迪鲁滨孙
拯救火星“鲁滨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一起加油
成功在于什么?
为九月谱曲
一起加油
如何为歌词谱曲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