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作文起步训练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2017-02-15朱文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同桌教师应习作

朱文娟

习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习作,不仅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更是为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奠基。但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畏惧习作,甚至达到了谈“作”色变的程度。因此,在起步阶段,教师应努力消除学生内在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乐写会写的过程中促进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与发展。

一、关注兴趣,保持习作动力

1.先声夺人,导入中激发兴趣

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习作起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图画书《小猪学样》练笔。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观察和习作兴趣的激发,进行启发式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你们当回小作家,看图写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最吸引人。”

看图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比较明显的内容,还要注意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学生观察图中除了题目中提到的小猪,还有谁,画的是什么地方,周围都有些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样”习作。小猪向谁学样?他是怎么学样的?(小猪看到小熊猫踩到西瓜皮摔跤,他便向大象伯伯学习,把西瓜皮捡起来丢进了垃圾桶。)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故事内容,教师指导他们从习作题目出发,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先说清楚,再将句子写通顺、写连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写完后读读自己的作文,检查是否连贯、通顺。

这样的导入设计,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话形式,有效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认知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对每幅图的图意进行了思考,契合了习作起步的要求。学生的写作基础存在一定差异,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作统一的要求,要有一定的分层。习作起步的任务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后续蓄力,评价中激发兴趣

习作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评价意识的缺失,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评判标准和理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评价,使他们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享受习作带给自己的愉悦体验。

如教师创设了题为《我为自己画像》的习作,要求学生运用一段话来描写自己的外形、兴趣和性格特点。有学生在习作中表述了“我的头又大又圆”,教师觉得描述不够准确,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还停留在轮廓层面,这样的表述既运用了“又……又……”的词语结构,还展现了学生头的特点,契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二、紧扣片段,强化训练价值

针对学生的原始经验和认知能力,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构思完整篇章的能力。教师应紧扣切入点,将训练的重点聚焦在片段上。

1.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材积累

对于习作起步阶段而言,观察体悟是获取信息资源和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密严谨地思考,才能真正感受到周围事物的美好。学生的生活方式相对固定,活动范围不大,常常认为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关注生活,让学生大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资源,为游刃有余地写作奠基。

如可以带领学生走近自然,感受花鸟虫鱼、风雨雷电的变化;要求学生多关注欢度佳节时的场面,周末与家人走进大街小巷的经历见闻等。学生只有真正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高手。

2.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指导

在描写小宠物时,教师应引导从几个方面把小宠物的外形写清楚。要写好小宠物的外形,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从头到脚,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部分到整体进行观察。之后,再有条理地介绍小宠物的外形。比如,写小狗,可以按全身到头部、四肢、尾巴的顺序写,也可以从全身的毛以及它的耳朵、眼睛、嘴巴等方面来介绍它。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小宠物的外形特征,把它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写清楚。

学生明确了写作的方法和顺序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口头练习,并进行相互评价。随后在学生对描述内容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再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来,从而让学生在起步阶段获取习作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描述内容进行适切的方法指导,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可感的说话氛围,实现了以说促写的实践效益,为提升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聚焦真实,培养良好表达意识

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为了顺应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字数要求,逐步丧失了本该拥有的童真童趣,各种形式的空话、套话层出不穷。因此,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要鼓励、支持学生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即便是再普通的素材,只要用心去面对,就能将最朴实的文字变成最感人的作品。

1.尊重感知,鼓励记录真人真事

写人叙事类习作是起步阶段习作历练的主要类型。教师应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素材,杜绝张冠李戴式的胡乱迁移,更要禁止胡编乱造。不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都存在一个误区: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优秀的一面,面对不合理的现象选择视而不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习作中记真事、写真人的要求。

如在一次写“我的同桌”的习作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同桌,要能利用一件事描写出对同桌的印象。有位学生写同桌喜欢摇晃桌子,给自己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于这样的素材,教师认为没有看到同桌好的一面,要求学生重新选择素材。其实,人都有优点缺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习作的内容并不需要唯优点是从。这一案例中学生写出了对同桌的真实感知,客观地再现了同桌其人,这对于学生而言就已经刻画了真实的人物。尤其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这样的写法是正确的。而教师一味地往正面“拉拽”,只能让学生勉为其难,这对于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而言,是不可取的。

2.关注生活,鼓励抒发真情实感

文本并非无情物,真情最可贵。一篇文章如果能够真正融入作者的真实情感,对于读者而言就有着巨大的感染。因此,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自身意识、梳理自身情感的习惯,从而为抒发真实情感奠定基础。

如在假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件假期中难忘的事。不少学生都写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抒发了愉悦的心情。但一位学生却描写了自己对远方爷爷奶奶的思念,以生动细腻的语言将自己不能与爷爷奶奶团圆的惆怅感展现了出来。教师在赞赏了大家的选材之后,特意表扬了这位学生的习作,并在评价中指出:“大家的选材都非常好,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事情,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就抒发什么情感。尤其是这篇习作从不同的视角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起来感人肺腑。”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在习作主题的选择上考虑到学生选材的特点,便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其次,在习作的点评中也给予了鲜明的指导,树立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决定了学生习作的发展,教师要从兴趣激发、习惯养成、强化体验等不同的视角让学生意识到习作并不难,只要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就能写好习作,从而激发学生向习作深处迈进的动力,为后续习作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同桌教师应习作
我的新同桌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换同桌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羡慕我同桌
习作展示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