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离不开教师引导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及反思
2017-02-14赵琳博
赵琳博
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课标虽然强调生本课堂,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对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当前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一味地强调生本,舍弃教师作用而强调课堂生成。并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有价值。怎样让课堂生成与教学目标趋向一致?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让课堂提问更加精练、有价值。笔者以《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结合相应反思,浅谈通过有效提问,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教学片段】
生:青蛙为什么要天天坐在井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青蛙为什么要天天坐在井里?请你们发挥想象,大胆说说,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生:我估计青蛙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就生活在井里,所以它以为外面的世界就这么大。
生:不对,我想主要是青蛙妈妈害怕青蛙有危险,所以就把它放在井里,还叮嘱它:“不要外出。”
……
师:你们的想象都非常丰富。对于青蛙来说,坐在井里也许是因为井里舒服,或者井里安全,所以小青蛙就天天坐在井里,所以它以为天只有——
生:井口那么大。
师:那你们再讨论一下,青蛙怎么做才不会犯错呢?
【教学反思】
“青蛙为什么要天天坐在井里?”相对而言,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可以引领贯串整个课文,内涵丰富,也极有挖掘意义。但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通过这个问题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却有难度,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线性的。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很大程度上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引导可以让课堂变得“热闹”,也可能生成“精彩”。但遗憾的是,问题虽好效果却不佳。或者说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作用不大。即便学生想象出十几种答案,但对于寓意理解并没有多大帮助。怎样通过教师引导发挥问题的最大价值呢?笔者认为还是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适当舍弃
这里教师需要记住,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需要的是最适合的问题,而不是最好的问题。单一来看,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也很有内涵,但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既没有语用训练,也没有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因此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看,这一类问题价值不大,属于可舍弃的。因而这里教师需要的不是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而是直接回答“因为井是小青蛙的家呀”这一类富有文学色彩、带点温馨的答案。这样就能委婉地舍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回到教学预设之中。
二、有效引导
当学生提出“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这一问题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尽可能挖掘其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思维朝预设方向思考。当学生回答井里舒服,井里安全,或者有妈妈照料等答案时,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思考:青蛙整天呆在井里,它会失去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跳到“井”外,就会联想到它不知道天有多大,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不能学到井外的知识与本领,不能明白更多道理,等等。这样一来,“青蛙为什么要天天坐在井里”这一问题虽然在教学中转了个弯,但在教师引导下,还是回到了正常的教学预设中来,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这一角度讲,该问题才会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才算得上内涵丰富、真正有效。
同样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引导角度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要发挥问题的最大价值,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及时作出准确判断,而且应对其能够及时正确引导。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依赖于教师对文本、课堂、学生的熟悉和驾驭程度,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只有真正能够驾驭文本、驾驭课堂了,那一切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