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如何追求课堂的“高效”

2017-02-13李秀艳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高效

李秀艳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师角色 角色观念 教学行为 评价指导

高效课堂包括三层含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所谓高效率,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高效益是指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统一;高效果则可以理解为课堂学习达到较理想的结果。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课堂形式下,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超越知识层面的愉悦和能力升华。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那么,一堂课如何才能做到真正高效呢?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追求课堂高效的路上,从来不乏探索者和引领者,他们做出的各种尝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范本,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是不敢懈怠,力图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探寻可实施策略。

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树立角色转换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真正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在传统课堂“灌输——接受”基本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已经形成手拿粉笔占领课堂的意识,须知,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时,学习积极性就要受打压——受到胁迫的学习过程注定是不快乐的,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要使课堂高效,教师首先要有角色转换的观念。高效课堂把教学看作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交流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明确这一点,教师才能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有了观念的转变,才会有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践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课前的准备到课上的组织引导,教师都不应该抢占学生的“风头”。

课前,教师的准备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备课要有深度和广度,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重点,注重知识的细化拆分与整合重建,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形式传授知识,做好课堂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教师都应注重采用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式,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课上,我们追求自然和高效的生成,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生成不应是一种意外收获,更不能刻意为之,我们现在把它当作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着意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的意识和习惯。第一,教师应更注重兴趣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求、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养成都与兴趣密切相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被最大限度地发散,大部分时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满愉悦的,而且这种愉悦将是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最大动力。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独创意识。站在社会进步和发展前沿的往往是那些善于打破常规、有独创意识的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千人一面,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式,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有价值的见解,这是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一种最好的体现。

三、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坚持规范的评价指导

一件事,只有长期坚持才会成为习惯。构建高效课堂不能凭三分钟热血,也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效课堂是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让老师少讲直至不讲,学生多学、多说,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使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教师和学生必须密切配合和长期坚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生之间应逐渐建立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教师应充分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个体,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并充分地信任他们,从而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规范的评价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点评,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如果教师能把课堂上的评价活动坚持下去的话,学生的惰性就会在合理的引导中逐渐消失,当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索取意识越来越浓厚、表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运用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时,我们就距离真正的高效课堂又迈近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全祥.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育革新,2013(5).

[2]崔文贤.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甘肃·武威【期刊】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12-25.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高效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