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成像时间-强度曲线在老年胸腺肿瘤检测中的价值

2017-02-13胡卯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性病变胸腺造影剂

胡卯秀 刘 琨 雷 欣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北 恩施 445000)

·肿 瘤·

超声造影成像时间-强度曲线在老年胸腺肿瘤检测中的价值

胡卯秀 刘 琨 雷 欣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北 恩施 445000)

目的 探析老年胸腺肿瘤患者超声造影成像(CEUS)病变时间-强度曲线(TIC)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CEUS确诊的48例老年胸腺肿瘤患者根据病灶的良恶性分成良性组18例和恶性组30例,分析病理检查结果、CE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分级情况及灌注模式,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TIC的直接和间接指标等。结果 两组常规超声显示的内部回声、边界、形态、CDFI差异不明显(P>0.05)。在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的血供显示上,CEUS明显比CDFI优秀(P<0.01)。良性组和恶性组血流灌注模式有所不同,恶性组和良性组的下降支斜率(DS)、下升支斜率(RS)、峰值强度(IMAX)、强度上升时间(RT)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TP)和造影剂到达时间(A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C对老年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患者诊断有重要价值。

胸腺肿瘤;肺周围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超声造影成像

目前国内外的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病灶靠近胸膜,超声可以检测出〔1〕。超声造影成像(CEUS)属于微创、快捷及可重复实施的一项新型技术,其不但可以将肿瘤的解剖结构完整呈现及对肿瘤血管灌注进行动态评价,还可以将肿瘤内部及其周边的血管生成状况清晰呈现〔2〕。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属于依赖性血管疾病,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为不同性质的病变间有图像重叠,故很难给出定性诊断。本文旨在通过CEUS技术对老年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患者诊断中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经CEUS确诊的48例老年胸腺肿瘤患者,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61~85岁,平均(70.3±8.2)岁。其病灶范围为2.3×1.4~14.2×12.9 cm2。均不存在超声造影的禁忌证,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恶性肿块30例,其中鳞癌10例,腺癌13例,胸腺癌2例,T淋巴细胞瘤、恶性间皮瘤、腺鳞癌、非何杰金淋巴瘤、类癌各1例;良性肿块18例,其中炎性组织8例,结核肉芽肿、胸腺瘤、增生组织各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

1.2 研究方法 主要仪器和试剂:GE LOGIQ E9尖端彩色超声诊断仪,配有实时超声造影(CnTI),SonoVue造影剂(Bracco公司)。具体操作: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造影成像,探头频率设定为3.0 MHz。首先实施常规超声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内部回声、边界等所有情况,对病灶区的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等使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观察,选取最佳的透声窗后切入造影模式。设置造影机械指数0.06~0.09,通过左轴浅静脉每个人注射2.0 ml的造影剂,然后将5 ml生理盐水快速推注冲洗管壁,同时将仪器上计时器启动,尽量让患者呼吸维持平稳,且持续观察已选择的切面,获取3~4 min的动态图像,对造影过程进行全面观察,以Dicom的形式在硬盘内保存,为后期分析做准备。分别选择胸腺病灶区域及其周围组织与肺周围性病变区域作为感兴趣区(ROI),从而获取TIC。曲线所得的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造影剂到达时间(AT)、峰值强度(IMAX)、下降支斜率(DS)、下升支斜率(RS)及10%~90%的分值强度上升时间(RT)。病变内血流丰富程度的评价方法需要参照病变血流信号的数量、形状及多少依次划分4个等级,同时由于胸水和心脏搏动的影响,病变内的血流情况无法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评价,等级为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 良性组与恶性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常规超声显示的内部回声、边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间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常规超声比较(n)

超声检查结果良性组(n=18)恶性组(n=30)χ2值P值边界 清晰 6120.2130.64 不清晰1218形态 规则 480.1190.73 不规则1422内部回声 均匀 680.2420.62 不均匀1222彩色血流 丰富 690.0580.81 未见明显1221

2.2 CEUS、CDFI血流分级情况 CEUS后病变内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强。CEUS表现主要是富血供占85.4%,而CDFI表现主要是乏血供占66.7%,提示在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的血供显示上,CEUS明显比CDFI优秀(P<0.01)。见表2。

2.3 入选者的灌注模式 良性组呈快速增强13例,缓慢增强4例,无灌注增强1例;增强模式上高灌注非均匀性增强4例,高灌注均匀性增强7例,低灌注非均匀增强2例,低灌注均匀性增强4例;消退期“慢退”11例,“快退”6例。恶性组快速增强25例,缓慢增强5例;增强模式上高灌注非均匀性增强16例,高灌注均匀性增强4例,低灌注非均匀增强7例,低灌注均匀性增强3例;消退期表现为“慢退”17例,“快退”13例。

表2 入选者CEVS、CDFI血流分级情况(n=48,n)

方法乏血供0ⅠⅡ合计富血供ⅢⅣ合计CEUS0077162541CDFI12911329716χ2/P值26.991/<0.01

2.4 CEUS病变TIC的特性 恶性组76.7%(23/30)造影剂比参考区优先到达病灶区,回声呈快速增强,造影微泡灌注出现后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另外7例造影剂消退迅速,表现为快进快退,其曲线表现呈上升支陡直,而下降支则缓慢平直,到达峰值后造影剂的回声强度呈持续显像后逐渐廓清,16.7%(5/30)造影剂比参考区晚到达病灶区,慢进慢退。良性组72.2%(13/18)的造影剂比参考区优先到达病灶区,回声为快速增强,而后回声的强度快速消退或持续一段时间,造影剂相对快进快退或者慢进慢退,上升支上升相对缓慢,波峰呈平滑状,而下降支则较为缓慢,病例造影剂廓清。

2.5 TIC分析 恶性组和良性组DS、RS、IMAX、RT差异显著(P<0.05),而TTP和AT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指标良性组(n=18)恶性组(n=30)t值P值AT(s)13.53±3.3316.25±6.691.6050.12TTP(s)36.64±8.8233.07±4.511.8570.07RT(s)16.77±5.8411.70±2.264.275<0.01IMAX(%)86.35±67.31123.95±56.942.0680.04RS(%)2.11±1.653.84±1.264.096<0.01DS(%)0.73±0.510.28±0.204.333<0.01

3 讨 论

CT造影和CEUS增强均是将造影剂以静脉团形式注入以便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组织,然而不同品种的造影剂,不同于延迟期CT造影剂进入组织间隙,超声造影剂只会在血管内停留,而不会侵入组织间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血池显像剂〔3〕。在组织内部随着造影剂的强化、充盈、消退,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组织内微血流分布状况,使超声技术对微小血管、深部组织、肿瘤新生血管、低速血流的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不会被呼吸运动及角度影响,可以将被恶性肿瘤浸润的微血管清晰呈现〔4〕。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由于受组织散乱反射信号和造影剂的微泡信号的影响,与造影前相比,血流信号显著增强,多普勒和灰阶超声信号均显著增多。

肿瘤内血管丰富程度和造影剂的滞留量决定肿瘤增强程度,胸腺肿瘤及肺周围性病变的肿瘤来源丰富,为多样的结节性质,故CEUS时其增强模式也呈多样〔5〕。因为肺病变四周为正常含气肺组织,故判断肺病变的增强程度与其他脏器有所不同,所以可以根据病灶四周的正常组织增强程度的不同进行定义。肺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双重血供,而胸腺血供主要来源于甲状腺的上下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分支〔6〕。恶性病变的不均匀增强,造影剂在一些病变中存在充盈缺损区域,这与大量的新生血管在肺部恶性肿瘤的生长及生长不规律相关,主要表现在坏死液化、血供不足、血管阻塞等方面〔7〕。

血流动力学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差异也较为显著,病变TIC能体现其基础。TIC的形态及其参数值的定量分析均可以对胸腺及肺周围性病变内的造影剂的消退、灌注及强度进行客观反映〔8〕。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显影的时间较为接近,故仅凭胸腺病灶及肺周围性病变TTP、AT绝对值的指标对良恶性进行判断其实不完全可靠,本实验发现恶性肿瘤中5例为慢进慢退,考虑与病灶发展时间不同及少数病灶出现纤维化、钙化、坏死等因素相关〔9〕。TIC顶点是造影剂峰值强度的体现,恶性肿瘤中含有许多的新生血管,因此恶性病变的峰值强度比良性病变高〔10〕TIC的下降支和上升支的形态分别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改变,病灶内造影剂的消退及灌注情况。考虑与恶性病变内血供的特点可能相关〔11〕,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TIC的下降支和上升支形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综上,胸腺及肺周围良恶性病变中,部分病变的灌注模式有交叉,TIC形态及其相关参数与CEUS血流灌注的时相具有特征性,两者结合可以提升其诊断水平。

1 Kanzaki R,Ikeda N,Okura E,etal.Thymic carcinoma with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like features with distant metastases〔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8(6):544-7.

2 Weissferdt A,Moran CA.Thymic carcinoma,part 2:a 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 of 33 cases with a proposed staging system〔J〕.Am J Clin Pathol,2012;138(1):115-21.

3 Agatsuma T,Koizumi T,Kanda S,etal.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with doxorubicin,vincristine,cyclophosphamide,and platinum compounds for advanced thymic carcinoma〔J〕.J Thorac Oncol,2011;6(12):2130-4.

4 Lemma GL,Lee JW,Aisner SC,etal.Phase Ⅱ study of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in advanced thymoma and thymic carcinoma〔J〕.J Clin Oncol,2011;29(15):2060-5.

5 Khoury T,Chandrasekhar R,Wilding G,etal.Tumour eosinophilia combined with an immunohistochemistry panel is useful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ype B3 thymoma from thymic carcinoma〔J〕.Int J Exp Pathol,2011;92(2):87-96.

6 Singhal M,Lal A,Srinivasan R,etal.Thymic carcinoma developing in a multilocular thymiccyst〔J〕.J Thorac Dis,2012;4(5):512-5.

7 Dee SW,Kao MJ,Hong CZ,etal.Chronic shoulder pain referred from thymic carcin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2;9(8):399-403.

8 Weissferdt A,Moran CA.Thymic carcinoma,part 1: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65 cases〔J〕.Am J Clin Pathol,2012;138(1):103-14.

9 Zhuang H,Yang ZG,Wang ZQ,etal.Features of time-intensity curve parameters of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s evaluated by double-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initial observation〔J〕.Eur J Radiol,2012;81(4):677-82.

10 Goto Y,Okuda K,Akasu G,etal.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compensated cirrhosis using an analysis of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portal vein slope gradient 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Surg Today,2014;44(8):1496-505.

11 Rosa SV,Guirado TL,Hernandez CME.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a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thymic carcinoma〔J〕.Arch Bronconeumol,2012;48(10):386-7.

〔2015-03-19修回〕

(编辑 苑云杰)

2012年国家民委课题(No.12HB2014)

刘 琨(1978-),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研究。

胡卯秀(1978-),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研究。

R734.2;R445.1

A

1005-9202(2017)01-010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1.047

猜你喜欢

性病变胸腺造影剂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