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时代价值
2017-02-09孙兰英
孙兰英, 周 星
(1.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试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时代价值
孙兰英1, 周 星2
(1.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习近平始终坚持我国改革的性质、方向和道路,在继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了邓小平改革理论,形成了以“顶层设计”为核心的改革思想体系,实现了改革方法的转换升级、改革目标的明确具体以及改革切入点的调整转变。这一思想是对我国三十多年来改革经验的凝练、总结和提升,对新时期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时代价值
一、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改革理论是邓小平对我国改革的一系列立场、观点、看法的总称。它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以及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等形势下,在我国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被迫产生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改革的必然论、本质论、方向论、风险论和过程论等内容[1]。新时期,习近平全面改革的思想始终坚持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方向和道路等本质特征,在继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遵循改革规律,发展了邓小平改革理论。
2. 改革方法的转换升级:从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的发展
我国的改革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改革开放初期遵循实践先行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即在改革实践中进行观察、了解情况,然后对其经验和规律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最后推广到全国[2]。这种先实验、后总结、再推广的改革方法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规律。“一国两制”战略的实现、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都是运用了这一方法取得成功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啃硬骨头,需要涉险滩。“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3]。顶层设计即要求党和政府要总揽战略全局,统筹长远规划,从而制定出最佳改革方案。这一改革方法充分运用了我国改革实践中摸索的规律,能够从制度顶端弥补改革漏洞,是对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改革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2. 改革目标的明确具体:从改革试验向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是一种探索性的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总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这些目标的确立,为我国改革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随着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期,我国改革需要更加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来指导改革实践、破除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这一总目标是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径的有机统一,既明确了我国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证。它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执政体系、国家管理制度体系、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3. 改革切入点的调整转变:从普惠型改革向破除利益固化格局的发展
改革是一项充满了未知风险的事业。在改革初期,为了减小改革阻力,把风险降到最小,我国改革是先从局部试点开始,从容易改的环节改起。例如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这样一条先易后难、阻力最小的改革道路。在对外开放中,也是从开放经济特区开始,然后开放沿海、沿边城市,逐渐深入内地,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因此,改革初期注重在改革增量上做文章,强调“做大蛋糕”是一种普惠型改革,改革的鲜明特点与我国改革进程、改革要求相适应。但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后,“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5]。新时期,继续深入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要具有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思想准备,要从整体着手,向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等痼疾处开刀。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敢于触碰不同利益群体的切身关系,从而增进人民的利益福祉。
二、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以“顶层设计”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改革的产生看,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不相适应、不相协调导致的,这一矛盾通过大量社会问题表现出来。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问题导向”是问题意识基础上的积极实践,它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决定的。以问题导向的改革思维指导改革,有助于找准改革切入点,及时准确的应对我国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改革实质上看,是利益关系的分配与整合,是旧的利益格局瓦解和新的利益关系建构的过程。新时期我国改革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兼顾绝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并打破利益固化格局。顶层设计的思想方法首先要求确定改革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改革方案和总体规划,最后从整体上推进、落实改革计划。“顶层设计”是从纵向上考虑改革制度安排,“整体推进”是从横向上统揽改革全局;“顶层设计”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利益重新分配的公平性,“整体推进”能将改革政策真正转化为改革红利,二者的结合实现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统一。从改革的过程与结果看,改革是一项运用改革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彻底解放人们的思想为前提,通过解放和增强社会的活力,最终实现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标。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4]、“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6]。因此,以习近平“三个解放”和“两个方向”思想指导我国改革全过程成为新时期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改革的原则和依据看,“底线思维”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边界,“法治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依据,能够使我们在改革中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权。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体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运用改革规律形成的,既汲取了改革开放中的经验和教训,更结合了时代要求,能够恰当解决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三、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动作用
改革的过程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推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过程。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中介与桥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两大战略举措的动力、支撑和保障。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遵循了改革规律,汲取我国三十多年来改革的经验、教训,它所蕴含的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全社会改革共识、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及蹄疾步稳推进改革等一系列观点,对我国新时期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三十多年改革最根本的经验,也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关键。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能够保证我国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方向决定改革的命运与成败,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东欧、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曾搞“改革”,但是由于方向的错误、道路的偏差,改革不仅没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反倒是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战略的基本保障。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能够凝聚改革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 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其强大的号召能力和执行能力是任何党派所无法企及的。在当代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要靠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来凝聚、动员和组织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能够增强改革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昌盛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能够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2.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
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是深入推进改革最根本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7]。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而协调推进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顶层设计的方法和依法治国的思维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则更加艰巨。
改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与调整。当前我国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希望改革现状以共享改革红利,因此具有强大的改革意愿。但也有少部分利益固化群体受益于转型体制所带来的垄断利润而阻挠改革,构成了改革最顽固的障碍。顶层设计方法正是从整合复杂利益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它首先要求确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改革方案和总体规划,最后突破障碍将改革计划具体落实[8]。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法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利益重新分配的公平性、统一性,让人民提前预知可能的损失和必然获得的红利,还能主动弥补少数人的利益损失,因此成为凝聚全社会共识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我们既要在改革增量上做文章,不断做大蛋糕,又要善于以顶层设计的方法分好蛋糕,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公平感,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力量基础。
3.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
坚持系统的思维方法是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是单个领域部门或某项体制机制的单项推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的协调配合。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一项比改革更复杂、更精巧的体系,既要求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衔接配套,又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与其他战略推进的协同配合。系统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系统思维要求我们注重“四大战略”的方向性、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和有序性,既不能平均用力,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而是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处理好四大战略的统筹规划与重点突出的关系。
坚持集成的思维方法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集成”,即不是止步于改进体制机制,而是要着眼于思想、制度、道路、目标等多种元素聚合与集成,形成总体性的成果和文明[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含战略举措的系统体系。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阶段性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布局的具体道路,全面依法治国是根本的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力量。可以说,四大战略本身是多种要素的集成,任何要素的缺失必然导致这一体系的整体崩溃。因此,集成思维方法要求以优化配置的方式组合各类发展要素,既要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领导力量的推动功能,更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处理好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大与步子稳、改革发展稳定“五大关系”[10]。
坚持整体的思维方法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式。“改革开放是一个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11]。整体性思维方法既包括总体设计、总体规划的方法,也包括总体协调和整体推进的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整体性思维方法要求改革要依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以统一的标准协调好各部门、各地区和行业的复杂关系,并监督保证规划的认真执行。它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三大发展战略,并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设计、规划、统筹、推进和落实。
4.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树立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胆略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道,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及布满荆棘的险滩,需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胆略经受历史的考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其设计更加精巧、系统更加复杂、推进更加艰巨,任何一项战略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加需要胆略、决心和勇气。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胆略和决心。“小康”是由邓小平提出的用于衡量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其中包括“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不同阶段。“三步走”战略中,邓小平提出要在20世纪末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以及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是一项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跨越,其面临的艰巨性以及不确定性世所罕见,前两步的顺利完成靠的正是邓小平等领导人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背水一战的改革勇气。跨入21世纪,党中央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敢于正视我国基本国情是需要极大的胆略和勇气的,而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攻坚克难则需要更强的决心和毅力,既要求我们党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勇气和胆略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胆略。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状仍旧大量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法治建设和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无论是法治建设或者是从严治党,都是要同非法利益、权力的固化集团进行斗争,要向我国几千年的“人治”思维和多年的腐败宣战,要革除体制机制的积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12]我们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越要有壮士断腕的胆略,只有依靠党、政府和人民大无畏的勇气、决心和胆略,才能开启和推进各项战略。
[1] 王瑞璞.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6):18.
[2] 麻海山.邓小平改革观的基本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2.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2(01).
[4]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N].人民日报,2013-11-13(01).
[5] 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4-02-09(01).
[6]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19(01).
[7]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2(01).
[8] 吴敬琏.十八大后的中国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3.
[9] 赵凌云,苏 娜.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要论点[J].理论导报,2015(1):43-46.
[10] 习近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3-07-24(01).
[11]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
[12]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15(01).
On the Time Valu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Sun Lanying1, Zhou Xing2
(1.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Xi Jinping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nature, direction and road of China’s reform.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e deepens and develops Deng Xiaoping’s Reform theory, and forms top-level design thought as the core of the reform thought system which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ethods,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reform objectives and the adjustment and change of the reform’s entry point. This thought is concise, summary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reform experience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which has an important time value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in the new period.
Xi Jinping; overall deepen reform thought; time value
2016-07-05.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6JD710080).
孙兰英(1957— ),女,博士,教授.
孙兰英,sunly222@sina.com.
D61
A
1008-4339(2017)01-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