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影响的研究
2017-02-08王宁
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细菌性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注射前针头保留苄星青霉素,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观察组进针前抽吸适量0.5%利多卡因溶液,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两组均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观察两组注射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2.86%)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6,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0.74分±0.24分)低于对照组(3.67分±0.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5)。[结论]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臀大肌注射,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进针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
苄星青霉素;0.5%利多卡因;注射部位;疼痛;并发症
近年来,臀大肌肌肉注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对于防止细菌感染、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淋病以及梅毒等细菌感染疾病最为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使细菌裂解死亡,从而达到抗感染的治疗效果[1]。但由于苄星青霉素剂型的限制,其成分主要是颗粒较大且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粉末,因此,在肌肉注射过程中易堵塞针头,出现药物吸收不完全及局部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给病人心理、生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2]。因此,优化苄星青霉素臀大肌注射方案,对于提高注射用药的安全性、缓解注射疼痛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肌注射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4例细菌性感染病人,其中男49例,女35例,根据病人意愿分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3岁~54岁(36.8岁±2.6岁);学历:本科及以上5例,中专或高中21例,小学及初中16例;病程1 d~4 d(1.6 d±0.6 d)。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4岁~53岁(35.5岁±2.4岁);学历:本科及以上4例,中专或高中22例,中学及小学16例;病程1 d~4 d(1.7 d±0.8 d)。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意识不清晰、语言表达有障碍、臀部有创伤、臀部畸形和下肢功能障碍病人[3]。
1.2 方法
1.2.1 注射方法 两组病人注射前均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者给予肌肉注射;病人取坐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注射方案,于无菌环境下采用5 mL注射器(针头选用7号)抽取4 mL~5 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30×104U~60×104U苄星青霉素,使用乙醇药棉对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消毒,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处,均速推注药液后迅速拔针。观察组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4处,溶解苄星青霉素方法同对照组,进针前抽吸0.5%利多卡因溶液4 mL,消毒进针位置皮肤后迅速进针,均速推注药液后迅速拔针。两组病人药物注射剂量、疗程一致。
1.2.2 观察指标 由我院疼痛评估小组于注射1 h~2 h统计两组病人一次注射成功率、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成功率依据注射后是否有回血、药物是否匀速推进、是否有阻力以及是否出现针头堵塞、重复注射和药液浪费等现象。未出现上述现象则为注射成功,反之则为失败[4]。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小于3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可耐受,影响睡眠质量;大于7分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等情况[5]。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一次注射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次注射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
2.3 两组局部红肿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例(7.14%),对照组10例(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9,P<0.05)。
3 讨论
苄星青霉素注射剂具有缓释性及药物稳定性强,肌肉注射的血药浓度稳定,但对临床注射方案要求高。苄星青霉素的注射粉针剂型具有结晶性、粉末性及刺激性,难溶于水,易堵塞进针处毛细血管而引起瘀肿性疼痛。苄星青霉素粉末溶解于无菌性注射用水后形成混悬剂,分子的表面张力及表面自由能较大,易形成表面活性剂而导致溶血的毒副反应[6-7]。潘慧莲[8]认为:苄星青霉素的自发聚集性及颗粒的重力作用,导致苄星青霉素颗粒沉降聚结力增强,是导致针头堵塞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使用中,为提高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效果,减少针头或毛细血管堵塞的疼痛刺激,需提高注射方案的科学性。采用臀大肌注射苄星青霉素的安全性较高,但不同注射方案则对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李姣红[9]研究认为: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进针位置于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比1/3处更具可行性,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更高。由于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4处的神经丛分布较宽阔,此处进行注射可避免神经末梢的聚集区,既可防止药液的外泄渗出,又可减轻对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创伤,相比于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进针的疼痛应激反应更轻[10-11]。
观察组病人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的注射可减轻注射期间及拔针后的疼痛反应(P<0.05)。研究表明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具有可行性。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进针注射苄星青霉素可减少针头及毛细血管的堵塞风险,提高注射用药的安全性。因为盐酸利多卡因溶液麻醉强度大、起效快、弥散力强,药物局部消除约需 2 h,有效减轻了病人注射时和注射后的局部疼痛感,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完成;由于护理人员不再担心针头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堵塞,因此有足够时间规范回抽针栓,确认针头是否误入血管,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及护理质量[12-13]。
综上所述,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进针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刺激。
[1] 杜倩.两种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2(2):148-149.
[2] 张克君.浅谈不同注射法对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疼痛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24(2):244-246.
[3] 何佳云.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技巧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7(6):483-484.
[4] 谭桂红,史林凤.改良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4(10):130-131.
[5] 郑茜,桂明星,冯小波,等.改良肌肉注射法在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7):141-142.
[6] 关维莉,樊新磊.苄星青霉素溶解方法和肌内注射技巧的探讨[J].甘肃医药,2015,34(8):587-589.
[7] 方清艳,苏兴芳.肌注苄星青霉素防止针头堵塞和减轻疼痛的方法[J].皮肤病与性病,2014,36(6):355-368.
[8] 潘慧莲.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进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4(12):132-133.
[9] 李姣红.改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107-108.
[10] 黄关笑,刘雁平,卢关珠.提高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成功率的方法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429-431.
[11] 罗晓梅,江美霞,张映芬.改良抽吸药液操作技术在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1-92.
[12] Esmailzadeh M.Effect of local cold on intensity of pain due to penicillin benzathi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Sciences,2011,11(2):216.
[13] 张素霞,郭惠霞.苄星青霉素的注射及皮试方法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152-153.
(本文编辑范秋霞)
王 宁
Study on influence of two kinds of injection methods of benzyl penicillin on pain
Wang Ning(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 China)
王宁,护师,本科,单位: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R471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2.039
1009-6493(2017)02-0247-03
2015-11-23;
2016-12-20)
引用信息 王宁.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