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室内乐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02-08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室内乐基础训练演唱者

●杨 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对于声乐教育者来说,不断地完善现阶段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室内乐教学体系,符合我国美声教学的发展规律,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进步、满足社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培养过渡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必要手段。在美声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处理大多数作品时,都会保持固定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完成音符”现象可以说是现阶段美声教学在教学理念上通病。从人才的培养理念来说,任何一门专业都需要扎实稳定的基本功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声乐专业也是如此,国外声乐专业与国内声乐专业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有完美诠释作品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培养专业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专业型人才也需要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体现自身的应用型功能。由于国内学生没有长期与器乐或者乐队合作的现实条件基础,且目前国内大多数演出团体与歌剧院的配套设施都未达到欧洲各国配置的完善程度,声乐专业学生毕业后想要切换到职业演员,才开始与乐团、指挥合作必定具有难度。音乐不仅对于接受者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且, 对于演奏者“听觉”的培养, 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里的“听”不单是指演奏者聆听自己的演奏,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音乐各声部关系的关注,亦即对音乐总体的、宏观的理解和把握。[1]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完善声乐室内乐教学体系,在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声乐作品学习正确方法,为声乐专业学生提高训练合作能力,形成“多声部的合作思维”,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日后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现今世界各地艺术院校大多数都设有声乐表演专业,这些院校都各自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与之相匹配的声乐训练方法。其中,声乐室内乐作品与课程在世界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声乐室内乐是这类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笔者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和瑞士苏黎世歌剧院国际歌剧中心留学,期间有很多学生进入带有声乐室内乐课程教学和拥有规范教学体系的专业音乐学院或综合性大学,毕业后进入演出机构,他们中有不少佼佼者能够很快地转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与交响乐团的配合,演绎歌剧中人物角色,站在一流歌剧院的舞台,已然成为世界级的演员。他们的成功一方面体现国外规范教学体系的在美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声乐室内乐课程是从业者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体现了室内乐对于美声教学和演唱者舞台实践的重要性。

二、基础训练中室内乐作品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美声教学的外国声乐作品主要以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为主,其中包括德、法、意、俄、英等数种语言的作品;而中国作品以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和中国歌剧选段为主;所以对于大多数年轻的初学者来说,需要相对成熟的发声技巧和一定的声音条件才能完成的大型歌剧作品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在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声音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是相对重要的基础性训练,在美声教学中,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安排室内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古典咏叹调和清唱剧等)的学习和训练无疑是科学提高演唱者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手段。

(一) 室内乐作品是美声训练的最佳选择

从美声唱法起源和整体的发展规律来看,无论是从最早的古希腊的抒情诗、古罗马的颂歌至中世纪的圣咏到文艺复兴的田园剧、17世纪初的歌剧再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歌剧;还是从罗西尼、贝利尼、威尔第再到瓦格纳,声音的要求也是从童声、女高音、阉人歌手逐渐才发展到戏剧性嗓音。从发展的规律中得出声音训练应当是演唱者基于自然的、轻巧的歌唱状态再形成一个正确的发声状态,特别是高声区的扩展音域训练与声音张力变化来说,一个正确的歌唱状态对于后来形成一个成熟歌唱状态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基础训练过程中针对自然歌唱状态的演唱来说者,室内乐作品可以在美声教学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巩固稳定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所以在选择训练作品的过程中,应当从艺术歌曲、古典咏叹调等室内乐作品开始。

这类作品的音域没有歌剧选段般严苛的音域要求,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声部声种特点及时调整(如移调等),以便能够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去学习演绎作品。在基础阶段训练中,由于学生自身演唱技巧不够成熟、略微逊色的声音能力甚至因为盲目的训练,可能使发声器官受到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如声带肌肉拉伤、导致声带小结等。喉部肌肉过度紧张会直接导致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变得过度发达僵硬,从而影响声带正常的震动,发出声音的音色变得没有光泽,出现高音能力下降,音量变弱,音质变差等问题,更有甚者可能直接导致终身无法从事演唱事业,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种类似情况发生。

从上述两种因素来看,训练的循序渐进与规避风险是美声基础训练中的要点,室内乐作品可以合理科学地实现训练目的,是规避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保持训练提供循序渐进的最佳选择。

(二) 室内乐作品有利于稳定训练者的内心状态

如前所述,从演唱者的生理角度来看,室内乐作品在本科的美声教学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帮稳定成正确的歌唱状态,从演唱者稳定心理状态角度来看,室内乐作品可以稳定训练者的内心状态。过于宽广的音域和过强的演唱力度作品(如大型的歌剧选段)会影响训练者稳定的内心状态,很有可能会使作品本身成为训练者的负担。紧张的歌唱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带来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演唱时身体紧张声音不松弛,声带不能正常振动,过渡声区不够顺畅,高音困难等。久而久之,在基础训练中由于作品的不适用性导致训练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往往会形成错误的歌唱状态,并逐渐成为固定习惯,导致训练者处于不断恶性循环的局面,与我们本身训练目的相反。因此,以艺术歌曲、古典咏叹调和清唱剧等为代表的声乐室内乐,整体结构短小并没有严苛的音域要求,室内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时逐步形成一个安静自然的歌唱状态,形成稳定正确的发声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一个健康自信的歌唱心理,稳定训练时的内心状态,在完成作品的前提下引导演唱者在登台演唱时能有意识的更注意音乐的表现力、音色变化、声音的运用和细腻的音乐处理,帮助形成在上台时形成正确的演唱状态。

基于上述两点分析,室内乐作品训练对演唱者稳定生理与心理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科阶段基础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针对上面所述的问题,通过作品的训练有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帮助演唱者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与健康的歌唱心理,才是真正实现声乐教育的核心目的。室内乐作品是基础训练重要的一环,与其他基础训练形成整体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逐渐转向成功的职业演唱者和声乐从业者。

三、教学体系中完善声乐室内乐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声乐教育中存在过分地追求声音技巧和演唱方法的问题,缺乏声乐室内乐方面的专业教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已固定成型,难以改之。声乐室内乐课程在现阶段美声教学体系中的渗透,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规范结合,逐渐将声乐室内乐课程合理有序地掺入到美声教学中,并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指导,成为我国现阶段艺术院校美声教学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声乐室内乐人才的稀缺,造成短时间内无法保证声乐室内乐教学的开展,影响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放慢声乐室内乐团队的组建,势必将拉大我国与国际声乐教学的轨迹与距离等各种现实问题阻碍了声乐室内乐教学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齐心协力地克服困难逐步一点一滴的推进声乐室内乐教学的进度。比方说可以通过国外声乐人才的引进来完善室内乐学科理论研究,推动美声教学的发展速度,尽早填补国内美声乐教学体系里关于室内乐领域的空白。

合格的声乐从业者和演唱者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拥有的,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实践,往往不能及时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尤其体现在“多声部的合作思维”中。学习声乐初期,所接触到的古典歌剧的咏叹调及诸多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大都以钢琴伴奏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学习和演唱时接触到的基本都是钢琴伴奏的形式,因此,在听觉和视觉上比较狭隘的关注和停留在钢琴音响层面。在演唱时与钢琴合作,学生相对容易把握音乐音准、节奏,能够随机应变处理一些突发小问题。但是在真正的工作与演出实践中,与大型交响乐队的配合就较为艰难。笔者建议学生在与钢琴伴奏相配合时,头脑中应当建立一个“多声部的合作思维”,意识到钢琴伴奏的版本实质上是小型室内乐团和器乐伴奏的缩谱,为以后同器乐、小型室内乐团和钢琴等合作的形式奠定基础。由几件简单的乐器或小型的室内乐团与钢琴共同伴奏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将来从事歌剧表演的基础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了解伴奏的原型和音乐织体特点,对主要旋律音高和伴奏音型的关系,最后对整体效果有明确的认识。同小型室内乐团合奏的形式应当由有着室内乐表演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门人员进行教育与引导,并以课程体系的方式展示出来,才能对学生演唱技能和个体差异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课程设置既解决了学校组织乐团与学生排练困难的现实问题,也体现了高校声乐教育理念的灵活性,切实提高学生与乐队合作的舞台实践能力。一部室内乐作品最终演出成功与否,除了作曲家要具备娴熟灵活的作曲技巧、音乐语汇的表达能力、音乐材料的组织能力、辛勤的作品创作,关键还在于参演者是否具备出色的室内乐思维能力以及极强的合作能力。[2]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是简单地从钢琴伴奏的音乐旋律中获得音乐表现力,而是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多声部的合作思维”,在演唱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音准和律动变化,获得能够与交响乐团、与指挥相配合的综合能力。

相对于现在已经固定的传统的教学体系,要想实现在教学观念和思想上的转变,势必有一个长时间的较为艰难的过程。但坚持发现和纠正声乐教学理念上的偏差,是当代声乐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任。解决问题不难,难的是发现问题却不主动探索解决的途径。笔者认为基于目前在美声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已经发现的某些问题,现阶段推进声乐室内乐课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声教学该如何发展需要广大的声乐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声乐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及时纠正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与路径。结合我国现阶段艺术院校声乐教学实际与声乐室内乐课程体系相结合,在验证国际规范化的室内乐教学体系的同时,也是一条中国美声室内乐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检验我国声乐演唱人才是否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基点。

参考文献:

[1]王振山,王路.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谈学习室内乐的意义[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4).

[2]裴晓琦.室内乐视域下的艺术歌曲教学初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室内乐基础训练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Module 1 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