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茶文化的翻译策略浅析

2017-02-07王瑜生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妙玉霍克归化

王瑜生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红楼梦》茶文化的翻译策略浅析

王瑜生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本文对《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的英译本有关饮茶部分的翻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翻译手段需要灵活运用,并无固定程式,霍译本注重读者体验,更具魅力。

翻译;归化;异化

1 导言

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实际上也是跨文化活动,源语中必然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词,翻译中常用的方法是异化翻译策略和归化翻译策略,如何选取、如何转换必须综合考虑,并无固定模式或标准。这也构成了翻译事业的魅力,人们可以永远探讨更好的翻译方法,也因此一部作品不断有新的重译本出版。

翻译中异化主要是迁就源语的文化特点,吸纳源语的表达方式,通过异化重构异国情调。而归化则是遵守译入语的语言传统,用地道的译入语表达方式完成翻译,这种策略好处是减少了读者的阅读障碍,让读者阅读亲切,缺点是容易使作品变味,失去原有的蕴含。

《红楼梦》是描绘我国封建社会的伟大文学作品,以全景的方式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人文风貌,它充分展示了我国灿烂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包含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据统计,全书提到茶的地方达到273处,咏及茶的诗词有23处。如何准确地翻译这部伟大作品,对翻译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影响大、评价较高的是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合译本和戴维霍克斯与约翰闵福德的译本,本文拟对《红楼梦》的两个著名译本中的茶文化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位大师的翻译艺术和策略。

2 两译本茶文化的翻译

2.1 茶名的翻译

《红楼梦》书中多处提到几个茶名,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给他献上了一碗奇茶,此茶源于放春山遣香洞,茶名为‘千红一窟’。

曹雪芹以‘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预兆书中女子的悲惨下场,寄托他对女主人公的同情。杨译以直白的方式,译成了“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即:洞里的千多红花,丢失了原文的蕴含,目的语读者并不知道其中深意。霍译为“Maiden’s Tears”,即:少女之泪,非常雅致,而且又将‘千红一窟’的内涵译出来了。“放春”谓春天花木萌发生长,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有诗云:“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杨译Expanding Spring,意即:扩张中的春天,过于直白,失去意境,而霍译为“Spring Awakening”,意即:复苏中的春天,意境和原文接近。

第八回中提到了另一种茶,即枫露茶:

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

枫露茶是否存在已经很难查证,同时代文献并无这一茶种的记载,也可能是作者杜撰,脂批认为枫露茶与‘千红一窟’遥映,以示血泪,营造悲切之情,当然是一家之言。作者对茶的特性描绘细腻,特别强调三四次后才出色,应该是发酵类茶,而且是珍品,否则宝玉也不会动怒。杨译为Maple-dew tea,取汉字字面意义而成,更具意象美,保留了脂砚斋所解读的深意,霍译以音译Fung Loo处理则没有这个效果。

在第二十五回曾提到一种外国进贡的茶,名叫暹罗茶,杨译:It’s a tribute tea from The Los Kingdom,霍译:That was a tribute tea from Siam。此处杨译将暹罗译成了The Los Kingdom,是个误译,暹罗是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英语为Siam,霍译是正确的,对于地名茶的翻译,两个译本不约而同采取了tea from…的模式。

在第四十一回写贾母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至栊翠庵,妙玉捧与贾母的是老君眉。老君眉是普洱茶中的一种珍品,味甘醇。两译本均作了归化处理,杨译本将老君眉翻译为The Patriarch’s Eyebrows,还原成汉语意为族长的眉毛,而霍克斯译作The Old Man’s Eyebrow,译回汉语即老者的眉毛,老君在中文里指太上老君或老寿星,二者形象都是白发、白须眉,老君眉茶命名主要是取茶叶形状似老者的须眉,有研究者认为杨译更准确,但族长只是特出了地位尊贵,并不一定年岁很高,霍译强调老人,恰恰更符合中文命名本意。

在第八十二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

龙井是我国十大名茶之首,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产于浙江西湖龙井村,村中有一井,传说其中有龙。有人指出dragon在英语中常指恶龙,所以有学者提出弃用dragon,其实,大可不必。霍译为Dragon Well tea,取用了汉语的意象,令读者产生神秘、珍奇感。杨译用拼音译名也是一种常用手段,但失去了原文蕴含的情调。总体看,杨译和霍译对待茶名都交替使用了音译和意译方法,意译应该是更好的方法,可以通过文字构成图像,传达更多的内涵。

2.2 茶礼、茶俗语的翻译

第十九回记述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回家去吃年茶,杨译:to take her daughter home to tea and keep her until the evening.霍译:She was taking her home for a New Year’s party and would not be bringing her back late that evening.

吃年茶是中国的民俗,贫寒之家,农历正月初头几天,亲朋相聚,以茶代酒,共庆新年,并非仅仅喝茶,译文读者可能不清楚为什么喝茶要那么多时间。杨译是准确的,霍译采用归化策略,将“吃年茶”翻译成New Year’s party,读者肯定能明白,但有点过了,贾府的年茶和西方人的新年聚会差别太大,但也可看出霍克斯煞费苦心。杨译似可增补一个解释:annual tea gathering usually lasts a long time.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对黛玉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王熙凤打趣的话倒是有中国传统习俗的底蕴,《茶疏考本》指出:“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俗话说:“好女不吃两家茶”,意指吃茶就是接受了婚约,今天在中国很多地区仍然维持这一风俗,也印证了茶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杨宪益把这句话译为:“Drink our family’s tea,a daughter-in-law to be”,从字面进行了翻译,意思正确,但读者不一定能完全领会玩笑的文化内涵,霍克斯译本为You know the rule:“drinkthe-family’s tea,the family’s bride-to-be”。霍译把王熙凤的话还原成社会规则,增加了一句:你知道规则的,更加贴近原文的语气。

妙玉名列金陵十二钗之一,出身世家,精通茶道,第四十一回妙玉关于饮茶有一段说辞,引用了饮茶的俗语,“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杨译本为:“First cup to taste,second cup to quench the thirst,the third to water an ox or a mule?”基本按字面翻译,过于拘泥,反倒失去了趣味。霍译本依据俗语原意,对原文作了归化处理:“One cup for the connoisseur,two for a rustic,and three for a thirsty mule”,把饮茶者分为了三个层次,即:行家、俗夫和骡子,译文工仗、雅致,符合俗语的句式特点。

2.3 茶水的翻译

贾府本是钟鸣鼎食之家,生活极为精致,对于烹茶的水自然也十分讲究,第四十一回精彩载有妙玉对水的高论: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轻浮”是茶艺中的专有术语,意谓茶汁清淳。水为茶之母,懂得茶道之人对水是十分讲究的,妙玉出身世家,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当然精于茶道,贾母来看她,她就知道老君眉适合贾母饮用,她与贾母可谓茶遇知己。她与林黛玉、薛宝钗为闺中好友,单独请他俩喝“体己茶”,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用了储存了5年的雪水,取之于梅花之末梢,雪水为软水,杨译将“轻浮”译为light and pure是准确的,霍译为buoyant lightness,强调了轻,少了清淳之意。

妙玉称宝玉为茶中俗人,杨宪益照字面译为“Can you really be so vulgar……”,俗人有三解:1.庸俗的人;低俗的人。2.一般人,普通人;百姓,民众。如《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3.佛教、道教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出家人相对。出于出家人妙玉口中,本有双关之意,但从上下文来看,应该是第二种意思。vulgar指人时意为粗鲁唐突,缺乏教养,杨译显然违背了原文本意。霍克斯未作字面翻译,而是改动为I am quite disappointed in you.字面看似乎不对等,恰恰表达了原文的内涵。

3 结语

翻译中使用何种翻译方法,需要权衡,形诸于文字更需要字斟句酌,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心理,也要考虑对源语文本的忠诚,杨译本和霍译本都是很成功的译本,反映了译者对英汉双语的驾驭能力,对比这两种译本对于我们研究汉英翻译的策略大有裨益。霍克斯是著名汉学家,一生痴迷于《红楼梦》,为了翻译《红楼梦》放弃了牛津大学的教职,他的译本更注重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总体上应该是更有魅力的译本。

[1]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曹雪芹,高 鄂.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4.

[3]曹雪芹.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6:48

[4]Yang Xianyi,C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5]Hawkes,David,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6]王珍珍.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茶”与“红楼梦中人”谈.安徽文学[J].2007(9):154-155.

[7]任彤,张慧琴从目的论谈《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文学教育[J].2011(1):100-101.

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6SJA740017)。

王瑜生(1966-),男,江苏大丰人,英语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妙玉霍克归化
滑板的乐趣
妙玉那场茶事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