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2-06张炳烛张志华张雪荣
张炳烛 张志华 张雪荣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于1998年开设了“创造学基础”课程,2006年成立创新素质教育教研室。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突破,以“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为支撑,以创新创业学院为平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按照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工作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7月学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全国各级各类高校都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纳为如下四类:
一类是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及分层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尝试开展创业文化教育、创业启蒙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实践教育[1]。
二类是从管理主体角度进行研究。选择以专业为基础,在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等专业中开展创业服务机制研究。有的学校进行了融入创业教育的“一体两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也有的学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进行创业教育。
三类是创业基地建设研究。一些学校组织了创客活动,建设了“众创空间”。
四类是“创业学院”模式,研究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一些学校的创业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式、分层次”的创业教育,并打造“创业教育区”“创业孵化区”“成长型企业区”和“综合服务平台”,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共同扶持、孵化校内外创业项目,助力学生创业及其企业成长[3]。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⑴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各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多,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性差。
⑵ 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上级教育部门、就业部门、科技部门、团委、协会、企业等纷纷下发通知,学校相应部门各自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未形成合力。
⑶ 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差异大、参与度低,创业导师能力参差不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
⑷ 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注重竞赛结果,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不够深入和广泛。
2 “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校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点和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的顶层设计。一是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学院的管理体制,二是研究并构建“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三是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平台,四是培育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1 校企合作共建新道创新创业学院
2015年10月,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上,我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成立“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学院”的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12月,“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院长,企业总经理担任执行院长,经济管理系主任担任常务副院长,教务处长、学生处长、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副院长,下设综合办、创新教育教研室、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各项赛事组织管理、兼职创业导师的管理、创业孵化指导与创业项目服务、网站及宣传等工作,协调和调动学校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和实验实训设施资源的优势,形成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创新创业管理体制。该学院集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模拟与实践、创新创业孵化与融资经营于一体,校企双方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管理,打造河北创新创业典型与示范院校。
2.2 构建“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
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站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视角下,构建了“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
“五级”是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级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二级为创业知识与能力培养,三级为创业模拟运营,四级为真实项目实践,五级为创业孵化与就业。“三融合”是指通过创新创业学院管理体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素质与能力教育体系、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融合为一体。
“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级开设创新思维和创业基础教育课程,融入公共基础必修课教学管理中,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级和三级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或组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各级各类竞赛等,融入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性学习的需求,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赋能。四级有针对性地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培训,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实践,融入专业拓展选修课程教学管理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五级针对较为成熟的典型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指导和支持,融入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和顶岗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2.3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平台
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的执行机构,通过协调各相关部门,逐步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
⑴ “五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教学管理全过程
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中明确了全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还要求各专业把“五级”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二是出台学分制管理规定,建立了创新创业训练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明确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可以替代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学分等激励政策与制度。三是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
⑵ “五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全过程
大学生素质拓展考核实行学分管理,制定了创新创业激励与支持政策,对于成功申请专利、各项竞赛获奖、社团活动、创业实践等获得表彰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素质拓展学分。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面向有创业行动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扶持。
⑶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五区一平台”
我校五个系将专业教学资源纳入创新创业学院这一平台,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投资500万元建设了约2 000 m2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模拟训练和创业实践搭建了平台。“五区一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基地”被列为河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4 校企共建共育师资团队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成功创业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到重点大学学习,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师资的各级各类培训。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150余人次,陈爱玲老师在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做访问学者,深入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理论与方法。一支专兼结合30余人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已形成,在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培训学习和教学改革实践,创业师资队伍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相适应,具有先进理念与奉献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3 “五级三融合”模式实践成果
3.1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学院,平台作用凸显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利用校内建设的创业素质测评与企业认知中心、网上创业与实体门店创业技能培训中心、经营公司创业技能培训中心、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与创业流程模拟训练中心、创梦乐园、创客咖啡、商务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交流、学生培训和创业项目指导,平台作用凸显。
半年来,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为40班次近2 000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900余名学生进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指导。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首先在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并就创客咖啡、商务服务中心创业项目进行团队建设、创业方案策划、融资路演等,并选出优秀团队进行项目孵化。召开师资培训、交流会5场,有600余名省内外教师参加;接待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本专科院校42所约300人次,为推动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3.2 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科研成果丰富
主讲教师陈爱玲教授长期致力于创新教育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作为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发明协会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创新教育专家,为社会各界提供创新能力讲座200余场,曾做客“燕赵讲坛”,接受河北广播网专访,担任“河北省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培训班”主讲教师。在中国发明协会牵头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中,陈爱玲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高职高专创新教育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我校陈爱玲等教师编写出版了《创新能力拓展》《创新潜能开发教程》等多部教材,得到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工作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会多次推广,被安徽工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一百余所本科和职业院校用作教学参考书或选修课教材;陈爱玲老师完成的“创新能力拓展”课程设计荣获第七届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三等奖,其相关创新研究课题两次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大赛”优秀组织奖。
3.3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提高,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开课以来,受益学生达5万余人,获得专利80余项。2010届化机专业韩世杰同学个人获得专利13项,其中在校期间获得的就有5项。近年来,我校在发明杯全国高职高专大赛中获奖60余项;在河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第一届“京津冀”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共有77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在第三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1 200余名学生完成了400余个项目,有1项获河北省银奖,20项获河北省铜奖。同时还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 000余项,指导学生创办公司、开设网店100余家。
2012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李宇皓同学发明的“柔性LED电子显示屏”,获得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举办的省会首届“搜才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河北)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北区决赛三等奖,在全国31个省份、100余个地市里筛选出的232个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河北赛区参赛项目唯一一个铜奖;2016年他创立河北谨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2016届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杨天成同学的“天天石膏彩绘”创业项目,在第二届河北省青年创业大赛获得“优秀创业项目奖”,2017年创办了河北利诺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运转良好,在2017年河北省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069个项目中被遴选为前81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场决赛,获得了决赛银奖的优异成绩,并被河北省推荐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这些校友的创业事迹得到了《燕赵晚报》、搜狐网、新浪网、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导。
3.4 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中国发明协会高职高专创新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北省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副组长单位,我校连续四年获河北省优秀发明创造单位,是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十大杰出单位之一。荣获互联时空·2016“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河北省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国高校之窗、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燕赵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都进行过宣传报道。
虽然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正在试行阶段,而且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其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尚需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的完善。2017年7月,通过严格遴选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适合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1] 黄洁,卢杰.高职院校“轮环式”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3-6.
[2] 李雪莲.构建“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云南省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23):272-274.
[3] 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