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7-02-05徐雯雯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能力培养

徐雯雯

[摘要]学前幼儿做好进入小学阶段的准备,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研究表明,幼儿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应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可通过引导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学习准备,培养自理能力、意识和责任能力、交往与沟通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内容的教育,使三者形成合力,平稳地渡过幼小衔接。

[关键词]学前幼儿;幼小衔接;能力培养;家园合作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对幼儿未来发展的意义重大。这种重大性既体现在幼儿的社会角色发生质的变化,也体现在幼儿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笔者认为,幼小联手、家园合作是其关键所在。

一、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1.心理准备

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为此,首先可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通过了解最终发展为喜爱小学生活。教师和家长可以带幼儿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任务意识。平时要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并鼓励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如扫地、整理衣橱、收拾碗筷、购买简单的物品等。同时培养幼儿勇于承担任务的意识,形成接受、完成命令和指示的习惯,以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习惯迎接小学生活。

2.学习准备

这里所说的学习准备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准备,也包括前阅读、前书写和计算能力的准备。

入学之前要注重对幼儿有意注意、记忆力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观察、记忆的要求,如让他们观察房间里物品的摆放,并用语言加以表述;与他们一起做一些训练性的游戏,如闭眼听自然界的声音或成人有意发出的声音,听成人指令做事等。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阅读跟不上,所以做好入学前的阅读准备非常重要。对此,家长可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幼儿提供图文并茂的绘本,每天饭后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让他们续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书写准备是入学前学习能力的内容之一。过早让幼儿执笔写字并无益处,主要是以培养书写的兴趣为主,重点放在发展幼儿关于书写的空间方位知觉上,可以让他们画画、说说、写写和做做,认识田子方格和四线格,形成初步的书写能力。

过去对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数学知识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对幼儿的后续学习不利。计算能力的培养应以按顺序选图、传递推理、数的组成及应用题的练习为主。

做好了上述学习方面的准备,将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如上课时,能按教师的指令动作,会看通知,会识字。另外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适合幼儿的故事、古诗等文学作品,让孩子每天睡前倾听10分钟,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积累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幼儿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还要具有独立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可尝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做事干净利落。为此,要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们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物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手绢、袜子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可引导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幼儿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关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前提。

4.意识和责任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幼儿园会在幼儿升入大班后有意识地给他们留一些任务回家完成,为上小学打好基础。上小学后,他们的学习任务繁多。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记忆学习任务。记忆学习任务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由于受认字的限制,幼儿不能用汉字记下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用一些符号或图画作形象记忆。其次,教育幼儿学习是自己的事,放学回家要先做作业,做完检查好了才能玩,树立规则意识。

5.交往与沟通能力

随着认识伙伴的增多,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也成为幼儿的必修内容之一。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多带他们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他们对陌生环境的胆怯心理。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引导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他们在群体中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很少想到帮助别人,有了纠纷常常求助于教师,缺乏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对此,教师和家长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增强幼儿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在向他人求助的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帮助他人。

6.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幼儿面对的是更大的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特别重要。教师和家长应该教会幼儿很好地保护自己,如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及时求助,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二、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只有家园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平稳进行。

1.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下学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使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和幼儿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3.开展多种方式的家园沟通与交流

采用电话交谈、家访、微信等形式,与家长及时取得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幼儿在家园协调的配合下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

三、适时利用小学资源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

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还需要教师和家长适时地将小学资源引入教育工作中,使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并能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1.参观小学

为了让大班幼儿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可以组织他们到小学实地体验,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广播操;参观小学的教室、图书室、音乐室和操场,边看边比较,让幼儿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2.请小学生到幼儿园来

请高年级的学生来园介绍小学的生活,让幼儿了解他们是怎样当好小学生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背诵、乘法口诀、快速加减运算、书法等,使幼儿及早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3.深入一年级课堂听课

深入一年级的课堂和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可以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了解教师是采用哪些教育手段上课的,使幼儿对课堂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入学前的准备对家长、教师和幼儿来说都不是小事,只有采用科学稳妥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做好准备,才能实现幼小平稳、顺利地衔接。

参考文献:

[1]胡瑶.幼小衔接与家长配合[J].北京:早期教育,2000.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当代教育论坛[J].2008,(11).

[3]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12,(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幼小衔接能力培养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