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转型探析

2017-02-04徐菱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转型高校

徐菱

摘要:高校不仅负有人才培养的责任,也逐渐朝着科研和社会服务方向发展。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迅速增长,使科研经费管理的转型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和趋势。本文就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通过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转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转型 建议和策略

随着教育以及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科研工作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支撑高校内涵多元化扩展和外延跨越式增长的重要条件。相应地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科研经费管理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其管理效果的高低不仅影响到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高校的创新和发展。

当前高校资金管理中科研经费管得过严、过细是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各方矛盾的焦点。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要求,反映了科研经费管理方式的转型趋势。本文将结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分析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探索分析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高校科研经费具有一定的周转性,要实现体系化建设,其管理的复杂性更高。综合而言,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创新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主导作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应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积极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此过程中,管理体系也呈现出延续性的特点,因此需要了解、理解之前优秀的理论,并根据当前管理的新动态,创造出新的发展理论与方法。

(二)特殊性

科研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科研工作是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科研产出是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由于人的投入和智力产出价值在现有财务技术和条件下无法客观的进行计量,以及经费的预算、审核制度和标准的限制,使某些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无法客观地反映科研人员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其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

(三)系统性

高校科研项目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投入和产出都比较高,并且层次、关联性较强。经费管理不仅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科技以及战略等,而且由于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经费提供部门对其使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2]这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系统,有效融合管理、服务功能,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科研项目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

二、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要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转型变革能够科学、深入地进行,需要了解和分析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科研经费规模的高速增长和管理资源的相对有限是造成资金利用率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基本原因

由于国家对科研项目的大力扶持和高校对自身科研实力的不断重视,近年来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迅速增加。而相应的经费管理资源却相对稀缺,人员编制及软硬件配备均无法跟上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以某省属高校为例,2009年该校的科研经费总额为622.50万元,到2015年已增加至2366.05万元,6年时间实现了近4倍的增长;而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财务人员仅由1位专职科研会计增加到1位专职科研会计和1位兼职审核人员,其工作压力和管理效率可想而知。而近年来全国高校人员编制的严控和收缩使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此外在某些高校中,对于科研经费报支还停留在传统的审核报账——手工登记汇总——计算经费结余的模式,无法对经费管理实施有效的预算控制,一旦出现漏记、错记或预算超支的情况,还需要进行人为的调账、冲账,既违反了相关制度规定,也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繁琐冗杂的报销制度让科研人员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办理财务上的事情,必然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和项目申报的积极性。

(二)科研工作实践的时效性和经费管理制度标准的滞后性是影响科研经费成本准确全面核算的主要原因

如前文所述,创新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特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新”和“快”。在新的科研方向不断突破,科研项目成果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标准相对滞后,或是沿用以前的管理制度,或是简单套用其他行政经费的报支标准,不能结合高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科研活动的特殊要求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例如科研所需仪器设备的申购如果按照正常的政府采购审批流程,其所耗用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使该项目错失有利时机,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又如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人的智力投入缺乏重视,只是简单的规定了劳务费、人员费的开支范围和比例,无法客观地反映科研人员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忽视了相关智力成本的核算。

(三)各科研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协作,经费使用绩效评估缺位是造成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当前高校管理工作还是依据传统的方式进行,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内容不同对部门进行划分,尽管能够发挥其专业能力,但是也存在着部门主义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比较大。由于许多高校的科研人员同时还承担着教学的双重任务,其人事管理及差旅调研的审批权由所在学院领导负责,而其科研经费支出则需要另外的行政管理部门(如科技开发、国资采购、财务预算等)进行审核审批,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多头管理或是监控盲区。此外,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后续评估经常流于形式,特别是人文、社会、历史之类的研究课题缺乏有效的定量、定性分析评价标准。而且科研成果的管理也缺乏完善的制度,缺少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证也不能顺利进行,使得科研成果被浪费。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转型的建议和策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一系列讲话和文件表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落实,是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趋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除了逐步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要转变管理思想,提高服务意识,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提高经费使用管理效率,促进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以下的建议和策略来应对和解决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一)内外兼修,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解决管理资源不足的问题

除了加强对一线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之外,可以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对财务助理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和指导,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利用网络等公众平台,及时宣传更新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吸收听取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双方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和损失。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由专人负责对科研人员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和及时帮助。

推广实时报账和在线查询系统,一方面预约报账方式可以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让各管理部门对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经费使用及剩余情况的实时查询也可以让科研人员对经费开支的具体用途和金额有所了解,并有利于其对剩余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和控制,而管理部门也由此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事前、事中监控。

(二)与时俱进,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提高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简化合并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正如前文所述,科研项目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实验,因此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开支范围和金额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产生变动,放宽预算科目限制,适度进行调整有利于科研经费的核算更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各项成本支出。

提高间接费用比重,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不仅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有力地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体现人的创造性在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和价值。放宽结转结余资金的使用限制,有效防止和避免了一些科研人员因担心结余资金未用完被收回而突击发钱或违规操作、虚构项目报支费用的现象。

完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核算的内容设计完全,及时对成本进行核算,将科研成本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将整个科研项目研究的时间作为计算成本的周期。此外,依据市场价格科学的制定公开的内部结算价格,并征求校内各方的意见,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内部结算价格作为确定收费的标准,纳入到科研项目的成本中。

(三)放管结合,有效整合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估工作

精简合并冗余的科研管理单位,明确经费管理部门(如科研处、国资处、财务处)和人员管理部门(各学院各系)的审批范围和权限,各部门应相互协调,提高服务意识,由管理职能向服务功能转变,使科研项目的经费得到有效高效利用。

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估工作,积极引进外部的评价机制和标准,提高科研经费分配的公平、公正,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和价值。由社会中专业性的中介组织参与其中,对科研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进一步优化评价机制,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不只是简单地对论文的发表数量以及科研的数量进行评价,而是通过更加系统、客观的标准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

促进高校科研资金申请以及信用档案系统的完善,对申请人的申请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结题以及研究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记录。建立健全信用系统,能够查询到科研信用记录,避免出现道德问题。最后还应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从项目的前、中、后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保证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科研经费数量的依据,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高校加强对科研驱动发展、对创新创造价值的重视。高校科研管理经费管理,应当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根本目的,改革不符合科研规律的陈旧制度,转型建立高效服务的体制机制,才能不断解放科研生产力,从而实现最大的科研产能。

参考文献:

[1]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N].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7-70

[2]蒋昌忠,高新发,侯祚勇,洪晓玲,罗春明,杨晓岚,谷岩松,高功敏,李胜.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营造良好科研环境[J].中国高校科技,2014,05:11-15

[3]戴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完善和改革——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6,05:94-95.

[4]吕海蓉,张海平.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N].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21-124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管理转型高校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等学校报销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