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2017-02-04余坤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单位

余坤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是当前财政部重点推进的工作,作者通过对其与企业内控主要差异以及其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内控建设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目标 范围 原则 责任人 现状 意识 流程 制度 监督

在企业内部控制已基本全面实行后,财政部门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工作上。近几月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为以评促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单位内控建设,要在充分理解其与企业内控的差异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内控现状进行分析,建立有效的内控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异同

(一)内部控制目标的异同

企业的目标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在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与实现公共管理活动目标。企业管理的目标以经济利益为主,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强调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通过制约权力来保证其社会责任履行。

(二)内部控制范围的异同

企业内部控制,强调的是内控的全面性,是对企业运行的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对企业内控而言较窄,是部分内控、非全面内控,是对单位运行中的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未提及单位运行的非经济活动方面、非经济活动过程。

(三)内部控制原则的异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是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由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实行成本核算,故而内控原则中比企业内控少了成本效益原则。另外对于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表述的不同,充分印证了如上所述的内控范围的差异。即企业内控在控制企业各种业务和事项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在全面控制经济活动时,重点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四)内部控制责任人的异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和企业内控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分别由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企业董事会负责。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事项要求领导集体研究讨论,但决定权主要还是集中在一把手、一支笔上。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体系不及企业完善,管理监督的层级设置、职责权限的分工不如企业严密。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对责任人的明确应能有效促进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其执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现实状况

(一)内控意识淡薄、人力资源欠缺

其含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职工对内控知识缺乏基本了解,一般会把内控当成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工作,尤其内控制规范突出的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会令大多数部门和职工认为与自己无关。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部分负责人秉承一贯的重发展、轻控制的观点,对内部控制的含义不完全理解、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完全到位,对于财政部门要求的内部控制建设、评价等仅仅认为是国家发布的一个文件。

(二)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建立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但部分单位对已制定的制度缺乏梳理、不成体系。制度不能涵盖所有经济业务、不能覆盖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部分制度是空架子,没有实践性,甚至制度之间有矛盾。此外还有制度不能被严格执行,制度执行的过程及其效果缺乏监督等问题,从而导致内部管理制度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程序执行不畅、信息沟通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制定内部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工作程序的交接、只是按照惯例执行,没有制度可依、规范可循。既容易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也容易产生程序手续中的漏洞,引发舞弊行为的发生。由于缺乏信息传递与信息公开的规范,部门工作之间无法被了解或有效利用,导致重复劳动或无效劳动,使得单位的整体合力大打折扣。

(四)内部监督约束无力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或监督部门作为下属职能部门,同在领导下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都较弱,审计工作力度和深度不足,难以在单位内部实现有效的监督评价。此外部分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且不少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对内部监督约束的有效性也有较大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升意识加强培训

单位领导层具有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尤其是需要一把手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本身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意义。内部控制必须将单位各层级的人员纳入到内控体系中。

(二)梳理流程完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全面梳理经济业务流程,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对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解决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工作标准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保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三)形成手册长期优化

各单位应汇总整理内控资料,形成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并在单位内部公开。内部控制可以将制度的建设与优化评价工作变为常态,逐步实现制度的稳定性,并不断优化其执行,最终将制度建设工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从目标管理走向流程管理。

(四)内外合力共同促进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或指定负责内部审计监督的部门或岗位,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以及其施行内部审计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本单位的内控建立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将充分检查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执行有效性情况放在首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各单位经济运行、资金收付、账务处理等方面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审计。

参考文献:

[1]李志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3(2):50-51

[2]张顺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02):66-67页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单位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