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浅析

2017-02-02遂平县农技站徐学政

河南农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赤霉病植保降雨

遂平县农技站 徐学政

遂平县植保站 薛运启 李文华

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浅析

遂平县农技站 徐学政

遂平县植保站 薛运启 李文华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遂平县突出表现为暴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受不良天气的影响,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全县普遍发生,田间病穗始见期在4月24日,发病盛期在4月27日至5月20日,发生面积3.29万hm2,病田率58.7%,最高病田率96%,病穗率平均19.3%,最高病穗率98%,病情指数平均27.2,最高病情指数76.4,达到严重发生程度。发生特点是发生早,发生面积大,发展快,危害重,是遂平县近年来发病最严重的一年。

一、发生特点

(一)发生面积大

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普遍,发生面积大,全县病田率58.7%,发生面积3.29万hm2(病穗率10%以上),是近年来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年。

(二)发生早,发展快,暴发性强

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发病早,始见期在4月24日,较常年提前4 d,发病盛期在4月27日至5月20日,到5月6日全县普发,较常年提前4 d;发展蔓延速度快,初见病穗到全县普发仅15 d左右。

(三)不同品种地域发病差异显著

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因不同品种差异显著,普遍表现为早熟品种发病较轻,中熟品种发病严重,晚熟品种发病居中;粉质麦发病严重,硬质麦发病较轻。不同小麦品种病情差异极大,百农207、周麦27、濮麦26、矮抗58、众麦2号、浚2016、豫农035、周麦22等品种发病最重,病穗率均在40%以上,病指均在35以上;郑麦9023、西农979、西农9718等品种发病较轻,病穗率多在20%以下,病指均在15以下。不同地域差别明显,防与不防、适期预防与滞后防治效果差别显著。嵖岈山、凤鸣谷等西部、南部的乡镇发生危害轻,常庄、和兴等乡镇发生危害重。据遂平县植保站调查,2016年赤霉病以4级病穗最多,其次是3级病穗,1~2级病穗较少,发生严重。

二、发生原因分析

(一)天气条件适宜

天气条件适宜是小麦赤霉病暴发的主要因素,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在侵染菌源充足条件下小麦扬花期有充分的雨水或湿度、温度以及天气寡照。根据遂平县天气资料记载,2016年4月,遂平县降雨日9 d,分别是4月3日、5日、6日、7日、16日、20日、21日、23日、26日,上旬、中旬、下旬均匀分布,并且有雾,造成田间湿度大。4月上旬、中旬、下旬降水量分别为33.9 mm、13.2 mm和18 mm;平均气温分别为15.9 ℃、17.1 ℃和18.4 ℃;日照时数分别为50.1 h、65.1 h和58.2 h;特别是4月19—26日不间断的4 d降雨,尤其是密度大的麦田,田间相对湿度长时间维持在90%以上(最高97%),并且有4 d的零日照,正值小麦扬花高峰和赤霉病孢子释放盛期,是小麦赤霉病大面积侵染高峰;5月8日、9日、14日、15日、20日、21日、23日、26日、27日、28日、31日共11 d降雨,月平均温度20.3 ℃,月平均光照184.7 h,且在8日、14日、20日、26日、27日、31日共6 d的零光照,5月多雨、高温、寡照加速了赤霉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再侵染,加重了危害程度。4—5月多雨、高湿、高温、寡照是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的关键因素。

(二)菌源量充足,菌源发育、小麦生育期、雨水三者吻合

多年来大面积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模式导致田间菌源量充足。遂平县常年玉米面积4.67万hm2,小麦种植面积5.6万hm2,且近年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田间小麦、玉米秸秆残体残存量大,玉米根茬带菌率25%~30%,田间菌源大量存在,为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埋下了隐患。2016年小麦田玉米根茬带菌率与常年接近,子囊壳发育进度提前,小麦扬花期集中在4月10—25日,小麦扬花期天气多雨、高温、寡照,适宜的天气条件导致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从发展演变过程看,4月5—7日的降雨,为赤霉病子囊壳的发育成熟提供了条件;4月16—20日的降雨,为赤霉病孢子的散发侵入提供了条件;4月下旬出现多次短时降雨,虽然雨量不大,但空气湿度增加,小麦穗部结露时间长且伴有轻雾,为赤霉病的迅速侵染扩散提供了条件。2016年赤霉病4月下旬初步显症,5月以后田间暴发性增多,多为“半截”穗或部分枯白;5月上中旬的多次降雨过程,利于赤霉病的再侵染再扩散,造成赤霉病迅猛暴发流行,导致病穗率不断增高,程度加重,造成遂平县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为近年来最严重的一年。遂平县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为4月15—25日,而小麦扬花期弱春性品种在4月7—18日,半冬性品种在4月13—21日,部分晚熟或晚播品种在4月20—24日,子囊孢子释放盛期正好与中熟和晚熟品种相吻合,为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创造了最佳时机。4月16—26日的降水满足了大多数半冬性小麦品种发病的条件,半冬性小麦品种普遍发病严重,因此导致遂平县西部小麦感病轻,东部赤霉病严重发生。

(三)大量种植感病品种

据调查,遂平县小麦种植面积5.6万hm2,种植的小麦品种有100个,均为高感品种。高感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为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暴发流行提供了大量适宜寄主。

三、防治情况

(一)积极测报,制定方案

县植保站对小麦中后期病虫监测防治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气象部门中长期预报,遂平县2016年小麦扬花期间可能遇雨,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研究,3月1日发布的《2016年遂平县小麦病虫害中后期趋势预报因子与测报结果》中提出,遂平县小麦赤霉病2016年将呈重度发生流行,县农业局于4月14日印发了《强抓机遇防治小麦赤霉病》宣传页。县植保站于4月15日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并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到技术人员及群众手中。

(二)搞好试验示范带动工作

在常庄大兴进行了小麦生产试验示范工作,4月25日及5月5日在示范田进行了两次小麦赤霉病防控。5月15日以前田间基本没有赤霉病病穗,后期有少量感染,5月25日调查赤霉病病穗率在10%,造成产量损失在10%,但由于4—5月天气低温、寡照,造成产量损失在15%,两者合计造成减产25%。由于赤霉病防控及时,赤霉病病情明显轻于周边农户,给周边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群众认识有误区。过去,小麦赤霉病在遂平县属偶发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遂平县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受过去小麦赤霉病偶发性特点的影响,部分群众对小麦赤霉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意识不高,不去积极防治或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多数群众认为,在发病较重时可以防治,但对于赤霉病来说,发病较重时的防治效果很不理想,只起到抑制病害发展速度和减轻危害的作用。赤霉病重在预防,没病时开展预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2.防治机械化、专业化跟不上。小麦赤霉病防治时间短,任务重,必须投入大量的机械和人力在短时间内进行集中防治,打歼灭战,才能保证普防效果,在2016年的赤霉病防治中,施药机械化不足是造成防治面积和效果不够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

1.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要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群对小麦赤霉病严重危害的认识和危机感,都能够主动开展预防和防治,同时使赤霉病防治工作常态化、普遍化。小麦赤霉病防治专业性强,必须加强技术培训,让群众简单明了掌握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达到要防治、会防治。广大技术人员要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技术培训。

2.发展大型植保机械和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要重点抓好防治时机,实行突击性的歼灭战,这就要求必须有大型植保机械和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作后盾,来保障防治任务的快速完成,因此要集中有限的资金,大力发展大型植保机械和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

猜你喜欢

赤霉病植保降雨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Veejet80150喷头特性及其在降雨机中的应用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龙王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