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效果研究

2017-02-01黄汝君

保健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肺段肺叶囊肿

●黄汝君

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效果研究

●黄汝君

目的:对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56例我院肺段隔离症患者,对患者予以放射CT诊断,观察放射CT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有35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左侧下肺,有21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右肺下侧,有39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内型,有11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外型;38例患者肺部出现较为明显的肿块,11例患者发现为囊实性肿块;多层螺旋CT扫描仪,具有快速截取图像的功能,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比较大的范围进行扫描检查,同时,多层螺旋CT扫描仪能够将有异常情况出现的较小的动脉检测出来,不仅准确性很高,操作也是十分的便捷。结论:对患有肺段隔离症的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测,经过增强性扫描以后,肺部发生实质性肿块的患者的肿块就能够出现强化情况,但是肺部发生囊肿的患者并不会出现强化的情况,所以能够对肺段隔离症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肺段隔离症;放射CT;诊断;效果;研究

肺段隔离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患者的先天发育出现出现异常,使患者正常的肺部组织与一部分的肺部组织出现了分离的现象而进行单独的发育,并且,这一部分的只能够通过患者体内的循环来接受血液。一般来说,对肺段隔离症患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CT和X光片来进行的。所以,本次研究将我院56例肺段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我院以56例肺段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收治时间均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观察组男39例,女15例,年龄39——56之间,平均年龄(48.35±4.88)岁。此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将此研究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在本组研究中,对患者予以放射CT诊断,其具体诊断方法如下:①使用16层螺旋CT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扫描,进行扫描时应将电压控制在12kV,将电流控制在200mAs,将CT的螺旋距控制在1.375:1,将扫描时的进床速度控制在27.5mm/rot;②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将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作为进行检查的造影剂,将碘海醇的使用总量控制在80ml,进行注射的速度应控制在3mL/s。

2 结果

患者通过仪器扫描以后,56例肺段隔离症患者中,所有患者的肺段隔离都发生于双肺的下叶后部分,其中,有35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左侧下肺,有21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右肺下侧,有39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内型,有11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外型;并且,有38例患者在经过检查之后,发现肺部出现较为明显的肿块,在经过增强扫描之后,发现患者的肿块更加明显;同时,经过检查以后,有11例患者发现为囊实性肿块,对患者的肺部肿块进行CT扫描以后,发现肿块呈片影与团块状影,并且经检测发现,患者肿块内的囊肿出现气体,对其增强扫描之后,发现患者的肿块的实质性部分出现明显的加强,同时囊肿部分未出现加强;有12例患者与肺段隔离部分出现囊肿肿块,在其中能够发现气液平面,经过增强扫描以后,并未发现强化;56例患者在经过检查后,16例患者出现腹部的主动脉供血,其余40例患者为胸部供血。

3 讨论

肺段隔离症的发病原因就是患者的一部分肺出现了发育不全的情况,患者会有一部分的肺不能进行呼吸,与患者自身其他部分具有正常功能的肺进行了隔离,并且,患者的肺部动脉供血出现了异常,导致患者的肺部出现囊肿,同时,患者发生隔离的肺部组织,只能够通过接受体内循环的方式来对血液进行获取。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X线平片或CT对患有肺段隔离症的患者进行医学造影诊断。肺段隔离症患者一般都不会在临床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临床特征,只有在发生了合并感染时,才会逐渐的表现出一些相关的症状。在本次研究当中,有35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左侧下肺,有21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右肺下侧,有39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内型,有11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外型;38例患者肺部出现较为明显的肿块,11例患者发现为囊实性肿块。在进行本次研究时为患者进行检查所使用的多层螺旋CT扫描仪,具有快速截取图像的功能,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比较大的范围进行扫描检查,同时,多层螺旋CT扫描仪能够将有异常情况出现的较小的动脉检测出来,不仅准确性很高,操作也是十分的便捷。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对患有肺段隔离症的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测,经过增强性扫描以后,肺部发生实质性肿块的患者的肿块就能够出现强化情况,但是肺部发生囊肿的患者并不会出现强化的情况,所以能够对肺段隔离症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泸县人民医院)

[1]张鹏举.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特点及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56-56.

[2]包光强.放射CT对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3):48-49.

[3]郑玲玲.谈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4):141-141.

[4]孔爱松.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362.

猜你喜欢

肺段肺叶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