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分析

2017-02-01佟贵凯

保健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绞痛针灸冠心病

●佟贵凯

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分析

●佟贵凯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运用中医针灸的疗效。方法:从本院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冠心病患者108例,对其开展中医针灸治疗模式。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运用心电图实施检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确认,其中获得显著疗效的患者有21例,有效疗效的患者有69例,无效患者仅18例,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5.19%,全体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对冠心病运用中医针灸模式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对患者身体功能影响小,无不良反应现象,具有极大地发展优势以及发展空间,势必会在未来获得主流的医疗模式的支持,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式。

针灸;中医;效果;冠心病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以及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心肌短暂性、急性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上属于“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冠心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复杂的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致残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因此,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下面对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冠心病患者10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冠心病患者108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73:35,整体年龄分布在56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53±3.88)周岁。经过确诊108例患者均带有明显的冠心病临床病症。同时,中医诊断的标准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来制定,西医诊断的标准要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来制定。

1.2 方法

常规针灸模式,结合10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药物刺激效应,辅助常规针刺治疗,以内关、足三里、心俞、三阴交为实施范围,穴位深度为1~1.5寸,施针次数为1~3次/d(维持10min),留针30min后结束行针。其中,对待阴虚、血虚患者可实行平补、平泻方式,对足三里、三阴交行深入针灸,留针30min,维持在两周时间之内,15次为一疗程。针罐结合模式,常规针刺对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具有实际辅助作用,而在针灸的基础上,辅以拔罐治疗可达到驱除寒气、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界属于心脏疾病种类,针灸与拔罐对机械性刺激、温和治疗具有实际功效,有助于患者发挥自身肝脏修复功能,与硝酸甘油药物治疗相配合,可适当降低心绞痛发病概率。针推结合模式:对于冠状动脉病变在80%~100%(急性闭塞)、病变部位较为局限的患者,经由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论证,行常规针刺治疗后,采用针推结合方法,以心俞、内关穴、夹脊穴为实施范围,以保持动脉畅通,并恢复正常血流。本研究选取的108例患者均伴有气血不畅、心肌弱化症状,行针灸疗法,伴有一指禅推法、指揉颈夹肩,旋转复位偏向于错位颈椎,1~3次/天、10天为一疗程,配合三阴交用泻法并留针20~30min,治疗5~6个月最佳。穴位注射模式,本研究对10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式,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衡量标准,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症状态,辅助针灸治疗手段。目前,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作为常用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具有活血痛经、祛瘀止痛功效,且含有水溶性酚酸种类成分,便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养血量。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专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病疼痛症状,也同样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病、心梗等病症,立足于心俞、厥阴俞交替方式进行穴位注射,注射穴应达到1mL,1次/天、隔天一次最佳,便于提升患者的适应期治疗效益。

1.3 疗效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的降低,即经过治疗回升0.05mV以上,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以及在主要导联倒置后T波从平坦变直立,或T波改变变浅,房室或室内的传导阻滞有所改善;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无效:经治疗ST波段的降低加重,T波从平坦变倒置或改变加深。

2 结果

在完成治疗之后,运用心电图实施检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确认,其中获得显著疗效的患者有21例,有效疗效的患者有69例,无效患者仅18例,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5.19%,全体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在中医上简单来说就是不通则痛,相对的治疗方法既是通则不痛。一般来说,中医治疗冠心病要以活血化瘀、扶阳益气、宣阳通痹为主。通过该研究所述的治疗过程及效果可以看出,利用针刺内关、膻中、膈俞以及心俞能改善心肌供血,有效地缓解心绞痛,从而治疗冠心病。膻中属八会穴,为任脉的胸部腧穴,是足太阳、任脉、手少阴、手太阴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聚集,气之所止支出。它主要功能有理气散瘀、通畅气机、活血化瘀、舒经通络。膈俞也属八会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血会。经补之有能摄血止痛、补养阴血、强壮筋脉之效;而泻之则有去瘀生新、调血活血、通经止痛、宽胸理气之效。膻中与膈俞相结合,则有行气导滞、调理气血以及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背部腧穴。主治惊悸、心胸闷乱等。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别走于手少阳三焦经,同是八脉的交会穴。主治胸肋痛、胸部烦闷、心暴痛等。艾叶为苦辛、生温熟热及纯阳之性。由于它的辛可发散,苦可泄热,温可行气活血,热可胜寒;又由于它的气味芳香,能升能降,行血中之气与气中之滞。它与火同炙,能借助火力增强药效,将炙火直送于病证所在之地,从而调理气血以及平衡阴阳。针灸后加炙,能保持经络通畅,气机条达血脉和利,气血宣行流畅,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效果显着。

(作者单位:七台河市德泰心脑血管病医院)

[1]毛道明.针灸治疗用于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双足与保健,2017,02:26-27.

[2]于宏晶,苏和,张瑞芬,黄新生,张雪峰,贾敏.冠心病中医治疗综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6,07:140-142.

[3]赵姣姣,董建业,柴丽丽,杜晨光,丁培杰,王志文,董玉山.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与中药用药规律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02:1-5.

[4]朱文莉,卢圣锋,朱冰梅.针灸治疗冠心病研究中高引用率论文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05:173-177.

[5]张迪,梁繁荣.针灸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情况综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49-2253.

猜你喜欢

心绞痛针灸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警惕冠心病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左颈总动脉炎误诊为频发心绞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