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例顽固性眩晕患者采用逐瘀化痰汤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7-02-01张永烈

保健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司汀氟桂利嗪顽固性

●张永烈

46例顽固性眩晕患者采用逐瘀化痰汤治疗的临床研究

●张永烈

目的:分析顽固性眩晕患者应用逐瘀化痰汤治疗的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顽固性眩晕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46例患者均给予中药逐瘀化痰汤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均采取西药氟桂利嗪及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应用中药逐瘀化痰汤治疗的观察组4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方案的对照组46例患者,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针对顽固性眩晕患者采用逐瘀化痰汤治疗方案,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强化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顽固性眩晕;逐瘀化痰汤;疗效;评价

本研究为选取适宜顽固性眩晕患者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切实降低患者的机体健康威胁,选择性纳入了我院2015年8月以来接收的46例同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中药逐瘀化痰汤药物治疗方案,且为便于药物疗效观察,特纳入我院同期收治的另46例同病症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了氟桂利嗪及倍他司汀西药联合治疗方案,进而对不同药物方案治疗下2组患者的预期疗效情况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顽固性眩晕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纳入患者主诉症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失眠多梦、耳鸣、烦躁易怒情况,均符合《眩晕治疗专家共识》中关于顽固性眩晕病症的诊断标准,系统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精神障碍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4~62岁,平均(36.7±16.8)岁,病程1~8个月,平均(3.9±2.1)月。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2~65岁,平均(37.4±17.5)岁,病程1~9个月,平均(4.1±2.3)月。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6例患者均采用氟桂利嗪、倍他司汀药物联合治疗,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2粒,温水送服,每日1次,持续用药2周[1]。盐酸倍他司汀片4mg/片,温水送服,每日2次,持续用药2周。

观察组46例患者均采用逐瘀化痰汤实施治疗,方剂组成:桃仁10克,粉丹皮、当归、半夏、胆星、大白各9g,川芎、青礞石各6克,陈皮、甘草各5克,天竺黄2克,文火煎煮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2],持续药物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92例顽固性眩晕患者疗效评估,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实施,共分为治愈、显效、无效3级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患者工作、生活不受影响,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过度劳累后偶有眩晕发作情况。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均未见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2组患者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46例患者中,治愈26例(56.53%),显效18例(39.13%),无效2例(4.34%),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5.66%。对照组46例患者中,治愈20例(43.47%),显效19例(41.31%),无效7例(15.22%),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4.78%。综上可知,观察组疗效水平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眩晕是由多元因素所致的疾病类型,譬如高血压、颈椎疾病、脑外伤综合征、内耳眩晕病等均可成为眩晕致病因。通常轻型眩晕患者闭目可止,重者则存在视物旋转、无法站立,或伴严重恶心呕吐、晕厥情况,尤其部分患者眩晕症状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亟待临床给予足够的关注重视[3]。目前,西医临床针对眩晕患者多主张药物治疗,氟桂利嗪、倍他司汀均为治疗眩晕常用药物。氟桂利嗪是一类选择性钙拮抗剂,药物成分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强化脑组织供氧及血流供应,对患者眩晕情况作出改善[5]。倍他司汀具有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内耳循环的效果,2药合用可达到改善组织微循环的效果,对多元疾病诱发的顽固性眩晕存在一定疗效。但不容置否,两药均存在一定的药物副作用,易诱发患者相应的不良反应情况,且部分患者存在药物使用禁忌,因此综合疗效、药物普适度尚存在局限,需临床合理选择用药。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眩晕隶属“痹症”、“眩晕”范畴,同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因素有关,病机为风、火、痰、虚者居多,顽固性眩晕则以瘀血证者最常见,“痰、瘀”同源,相互关联转化,痰聚气阻则血瘀,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久之即导致疾病迁延难愈,顽固难疗,治疗需以通络活血、痰瘀同治方能奏效。方中桃仁可活血、通脉、祛瘀;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而川芎性味辛温,可温通血脉、通络止痛;半夏性温燥,主燥湿化痰,陈皮、茯苓具利湿化痰、补脾益气之效。当归、粉丹皮可通经止痛、和降血脂、滋养血脉;佐以胆星、青礞石、大白降火逐痰、荡涤陈积,以甘草调和诸药[4]。配伍、随症加减,即可实现标本同治,痰瘀同疗,瘀去则痰化、血脉畅通、气血调和,眩晕自愈,从而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中药逐瘀化痰汤治疗的观察组46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方案治疗的对照组46例患者,对顽固性眩晕患者的病情予以了有效缓解,大大提升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广元市旺苍县福庆乡卫生院)

[1]车瑜桃.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临床研究,2016,(1):36-37.

[2]石玉梅.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78-279.

[3]龙华君,周珂.眩晕中医诊治沿革和思考[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077-1078.

[4]刘红梅,司维等.眩晕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553-2557.

猜你喜欢

司汀氟桂利嗪顽固性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