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2-01王海燕

保健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椎管

●王海燕

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海燕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采用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推广。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椎管内注药疗法;脑脊液置换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重症结核性脑膜炎,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临床近年来临床对该病的深入性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显著性发展,但因为患者未及时诊治或未及时治疗导致的难治性结合性脑膜炎,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工作的难度[1]。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以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6.2±4.2)岁;病程7d-2个月,平均病程(1.2±0.3)个月。研究组男16例,女20例,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7.5±4.1)岁;病程8d-2个月,平均病程(1.1±0.2)个月。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1)抗结核治疗:选择3HRZE/9HRE化疗方案加以治疗,其中H为0.6g/次,行静脉滴注,1次/d;R则按照体重给药,体质量≥55kg,剂量为0.6g/次,1次/d,口服,体质量<55kg,剂量为0.45g/次,1次/d,口服;E同样按照体重给药,体质量≥55kg,剂量为1g/次,1次/d,口服,体质量<55kg,剂量为0.75g/次,1次/d;Z为1.5g/次,1次/d,口服。(2)对症支持治疗:针对颅内高压、抽搐、高热者予以相应处理,做好营养支持,通过复方甘草酸铵氯化钠注射液或普醛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保肝治疗。研究组予以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相应减少浓度为50%葡萄糖、浓度为20%甘露醇及激素剂量和用药次数,选择地塞米松与H进行脑脊液置换疗法与椎管内注入。置换疗法具体操作:成功进行常规腰穿后,对脑脊液压力进行测定,并予以动力学检查,按照10-20ml/次的频率将脑脊液缓慢放出,以当时的颅内压决定脑脊液放出量,促使颅内压下降至100mmH2O。采用温生理盐水10-15ml进行置换,停留4-5min后再次置换,连续进行3-5次,将100mgINH注射液及5mg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入。腰穿后保持6h左右去枕平卧状态,对于脑脊液蛋白含量≥5g/L,间隔1日进行1次;≥3g/L的患者,3次/周;<3g/L,2次/周,10-15次为1疗程,连续进行2-3个疗程,以脑脊液检查结果可适当延长治疗疗程,各疗程之间间隔5-7d。颅内压>300mmH2O者,为防止出现脑疝,可应用不同的置换方法进行治疗,采用20ml空针抽取生理盐水20ml,与腰穿针尾连接好,对1-2ml脑脊液进行缓慢回抽,再将14-2ml生理盐水和脑脊液混合液缓慢推入,反复进行多次之后,再予以新生理盐水进行重复置换治疗,通过此治疗方法维持稳定颅内压[1-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变化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治愈:结核症状全部消失,不存在后遗症及合并症,CSF(脑脊液常规检验)2次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不存在后遗症与合并症,CSF存在轻度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存在轻度后遗症,CSF好转明显;无效:临床症状、体征、CSF无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所有相关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以(%)进行描述,对比予以x2检验,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8例,有效6例,无效1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其治疗总有效率88.9%,组间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x2=5.1429,P=0.0233)。

3 讨论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属于可致死的疾病类型,其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实践发现,在常规抗结核和激素治疗前提下,予以脑脊液置换和椎管内注药,可使治愈率得到显著性提高,大大缩短病程,有效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组实验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适当放液,可使颅内压力降低,并将含高浓度蛋白质的脑脊液引流出来,改善呕吐、头痛等症状;通过温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可发挥清洗功效,促使脑脊液的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加快脑脊液循环,使颅底蛛网膜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椎管内注药可将Mtb杀灭,地塞米松可使炎症和水肿明显减轻,对肉芽组织或纤维细胞进行有效抑制,改善脑水肿,降低后遗症、粘连等发生率,有效控制颅内压,使脑皮质毛细血管的完整性以及脑细胞得到有效保护,达到预期的理想治疗功效。

综合上述分析,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采用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推广。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三科)

[1]李进升,张晓丽,刘高程等.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56-58.

[2]周勇.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97例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34-1835.

[3]刘卫斌,隋瑛,高三花等.等容等压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128例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1):25-26.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椎管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Vaccination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